APP下载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2021-09-18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

世界中医药 2021年16期
关键词:高脂血症血脂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16.004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hyperlipidemia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Committe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Physicians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表现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下降,是引起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病属中医“消渴血浊”“痰证”“湿证”“瘀证”等范畴,中医药在减少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改善动脉硬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尚无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因此迫切需要制定能全面涵盖本病预防、治疗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本指南将西医诊断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提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病证结合诊疗思路,以期对中西医结合防治本病有所裨益。

本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牵头,汇集中医内分泌重点专科临床专家,基于临床证据和专家共识意见制定形成。本指南以采用病证结合原则,重点介绍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病证结合诊断、治疗及康复,建立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本指南主要适用于从事临床工作的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和非内分泌专科的临床医师,在临床采用病证结合原则诊断和治疗本病时使用。

1 病证结合诊断

1.1 西医诊断标准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1],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2],同时符合2种疾病诊断的患者即可按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病证进行管理。

1.2 中医辨证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肾不足为主;标实以气滞、痰湿、瘀血、浊毒多见。本病缘于消渴过食肥甘,饮食不节,致脾虚运化失常,升清降浊失司,脾不散精,气滞痰阻,继而痰湿瘀浊内蕴,或化生瘀血浊毒,终致虚实夹杂等复杂的临床表现。临床一般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可表现为形体肥胖、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伴头晕、头痛,舌质暗或暗淡、苔白,脉濡细或滑。

1.2.1 高胆固醇血症 以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证多见。

1.2.2 高三酰甘油血症 以湿热困脾,脾虚湿困证多见。

1.2.3 混合型高脂血症 以气滞痰阻、血瘀脉络、浊毒内蕴、脾虚湿困、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多见。

1.2.4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以阴虚血瘀、气阴两虚、脾虚胃热证多见。

2 病证结合治疗

2.1 病证结合,分型论治

参考《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中医诊疗标准》[3]、《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4],拟定中医诊疗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辨证论治方案。

2.1.1 高胆固醇血症

2.1.1.1 阴虚阳亢证(3b级) 临床表现:眩晕,急躁易怒,面红,口苦,心悸失眠;舌红或紫黯,苔黄,脉弦或弦细而数。治法:滋阴潜阳。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医学衷中参西录》),白芍、天冬、玄参、龟甲、代赭石、茵陈、牛膝、生龙骨、生牡蛎、生麦芽[5](5级,弱推荐)。

2.1.1.2 阴阳两虚证(3b级) 临床表现:形寒怯冷,面白无华,耳鸣腰酸,时有潮热盗汗,四肢欠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数无力。治法:滋阴补阳。方药: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制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牡丹皮[6](5级,弱推荐)。

2.1.2 高三酰甘油血症

2.1.2.1 湿热困脾证 临床表现:头晕,口干,口苦,肥胖,疲乏,烦热,大便黏,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除烦,健脾利湿。方药:绿豆饮加减[7](《证治准绳》),绿豆、干葛、黄连、甘草(1b级,强推荐)。

2.1.2.2 脾虚湿困证 临床表现:食少,腹胀,身体困重,体倦乏力,口干不欲饮,或形体肥胖,胸闷气短,或呕恶脘满;舌淡胖,苔白润或腻,脉濡缓或弦滑。治法:运脾祛湿。方药:李氏清暑益气汤加减[8](《内外伤辨惑论》),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白术、葛根、泽泻、苍术、青皮、陈皮、黄柏、升麻(1b级,强推荐)。

2.1.3 混合型高脂血症

2.1.3.1 气滞痰阻证 临床表现: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麻沉重,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滑腻,脉弦滑。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化痰。方药:加味越鞠丸化裁[9](《古今医鉴》),香附、川芎、栀子、苍术、神曲、玄参、黄连(1b级,强推荐)。

2.1.3.2 血瘀脉络证 临床表现:胸闷气短,胁肋胀痛,痛处固定不移,头晕,头痛,手颤肢麻;舌质黯或紫黯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腻,脉沉或弦滑。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10](《医林改错》),柴胡、桃仁、枳壳、红花、赤芍、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1b级,强推荐)。

2.1.3.3 浊毒内蕴证 临床表现:口苦咽干,身重乏力,脘腹满闷,大便干燥或黏滞,皮肤瘙痒或伴有湿疹,或多饮,多尿且混浊,或易饥多食;舌红苔白浊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濡数。治法:化浊解毒。方药:大柴胡汤(《伤寒论》)合升降散(《伤暑全书》)加减[11],黄连、熟大黄、僵蚕、枳实、清半夏、柴胡、黄芩、干姜、佩兰(1b级,强推荐)。

2.1.3.4 脾虚湿困证 临床表现:食少,腹胀,身体困重,体倦乏力,口干不欲饮,或形体肥胖,胸闷气短,或呕恶脘满;舌淡胖,苔白润或腻,脉濡缓或弦滑。治法:健脾化湿。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12](《伤寒论》),薏苡仁、莲子肉、甘草、白扁豆、茯苓、陈皮、党参、白术、山药、丹参、山楂、泽泻、三七粉(3b级,弱推荐)。

2.1.3.5 肝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五心烦热,颧赤盗汗,口燥咽干,失眠多梦,女子经少或经闭或不孕,男子遗精;舌红少苔,脉沉弦数。治法:滋补肝肾。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13](《医级》),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2b级,强推荐)。

2.1.3.6 脾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畏寒肢冷,眩晕,倦怠乏力,便溏,食少,脘腹作胀,面肢水肿;舌淡质嫩,苔白,脉沉细。治法:温肾壮阳。方药:金匮肾气丸[14](《金匮要略》),山药、茯苓、肉桂、熟地黄、泽泻、制附子、牡丹皮、山茱萸(1b级,强推荐)。

2.1.4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2.1.4.1 阴虚血瘀证(3b级) 临床表现: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皮肤干燥,头晕耳鸣,口干多饮;舌质暗红,苔少,脉细数或细涩。治法:滋阴活血,清热生津。方药:芍药甘草汤(《伤寒论》)合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赤芍、白芍、炙甘草、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柴胡、川芎、桔梗、牛膝[15](5级,弱推荐)。

2.1.4.2 气阴两虚证(3b级) 临床表现:口渴咽干,头晕心悸,倦怠乏力,气短,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益气养阴。方药: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合生脉饮(《医学启源》),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牡丹皮、北沙参、麦冬、五味子[15](5级,弱推荐)。

2.1.4.3 脾虚胃热证(3b级) 临床表现:倦怠乏力,口干口渴,心下痞满,胸脘腹胀,或食后饱满,大便不爽或干结;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或滑数。治法:健脾益气,清泻胃火。方药: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清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太子参、炙甘草、生白术、枳实[15](5级,弱推荐)。

2.2 症状治疗

2.2.1 乏力 以乏力为主,可伴易汗出,口干口苦,心悸失眠,舌红少津,宜玉液汤加减(《医学衷中参西录》)[16](2b级,强推荐)。

2.2.2 肢体困重 以肢体困重为主,可伴胸脘腹胀,大便不爽,小便黄赤,宜四妙汤加减(《成方便读》)[17](2b级,强推荐)。

2.2.3 头晕重胀 以头晕重胀为主,可伴胸闷脘痞,倦怠乏力,肢体麻木,宜温胆汤加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3](5级,弱推荐)。

2.2.4 胸闷气短 以胸闷气短为主,可伴胸胁胀痛,痛处固定,宜血府逐瘀汤加减(《医林改错》)[18](5级,弱推荐)。

2.3 体征治疗

2.3.1 超重或肥胖 症见形体肥胖,倦怠乏力,头晕头重,胸闷脘痞,纳呆腹胀,肢体麻木,口苦口黏,舌淡,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濡滑者,宜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减[19](3b级,弱推荐);症见形体肥胖,腹胀便溏,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胖苔白,脉细数无力者,宜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20](2b级,强推荐)。

2.3.2 水肿 症见颜面、双下肢水肿,腹胀,食少纳呆,乏力,畏寒,便溏,小便短少,舌体肿大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者,宜真武汤(《伤寒论》)加减[21](3b级,弱推荐);症见全身漫肿,肢体困倦,头重昏沉,腹胀纳呆,呕恶痰涎,短气懒言,尿少,舌淡胖苔腻,脉沉缓或沉滑者,宜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或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加减[22](5级,弱推荐)。

2.4 指标治疗

2.4.1 脂肪肝 症见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胁痛,头晕目眩,耳鸣重听,酸软无力,舌红少苔,脉弦或细数,宜延寿丹(《世补斋医书》)加减[23](2b级,强推荐)。

2.4.2 高胰岛素血症 症见口渴喜饮,多食易饥,五心烦热,气短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宜黄芪葛根汤(《证治汇补》)加减[24](2b级,强推荐);症见右胁不适或胀痛,口干苦,口渴,甚者面红目赤,纳呆恶心,尿色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宜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加减[25](3b级,弱推荐)。

2.4.3 高血压 症见眩晕头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者,宜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加减[26](2b级,强推荐);癥见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者,宜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27](2b级,强推荐)。

2.4.4 颈动脉硬化 症见为头晕,嗜睡,口渴喜饮,气短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宜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28](1b级,强推荐);症见脘腹胀满,口干唇燥,便秘,舌红苔黄,脉细数,宜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加减[29](3b级,弱推荐)。

2.5 专方专药

2.5.1 单味中药

2.5.1.1 降低胆固醇为主的中药 何首乌[30](1a级,强推荐)、牡丹皮[31](5级,弱推荐)、地骨皮[32](5级,弱推荐)、黄芩[33](5级,弱推荐)。

2.5.1.2 降低三酰甘油为主的中药 月见草[34](1a级,强推荐)、泽泻[35](5级,弱推荐)、玉竹[36](5级,弱推荐)、金银花[37](5级,弱推荐)、鬼箭羽[38](5级,弱推荐)。

2.5.1.3 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为主的中药 葫芦巴[39](1a级,强推荐)、银杏叶[40](1a级,强推荐)、荷叶[41](1a级,强推荐)、红曲[42](1a级,强推荐)、女贞子[43](1a级,强推荐)、山药[44](1a级,强推荐)、绞股蓝[45](2b级,强推荐)、黄连[46](2b级,强推荐)、山楂[47](2b级,强推荐)、大黄[48](5级,弱推荐)、决明子[49](5级,弱推荐)、丹参[50](5级,弱推荐)、三七[51](5级,弱推荐)。

2.5.1.4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中药 葫芦巴[39](1a级,强推荐)、银杏叶[40](1a级,强推荐)、荷叶[41](1a级,强推荐)、黄连[46](2b级,强推荐)、山楂[47](2b级,强推荐)、地骨皮[32](5级,弱推荐)、鬼箭羽[38](5级,弱推荐)、决明子[49](5级,弱推荐)、三七[51](5级,弱推荐)。

2.5.1.5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中药 银杏叶[40](1a级,强推荐)、山楂[47](2b级,强推荐)、鬼箭羽[38](5级,弱推荐)、决明子[49](5级,弱推荐)、三七[51](5级,弱推荐)。

2.5.2 对药 有丹参、山楂等5个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对药,其中药功效、西药药理和证据等级见表1。

2.5.3 角药 有3个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角药,其中药功效、西药药理和证据等级见表2。

2.5.4 专病专方 具体药物组成及煎服方法见附表1。有6个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专病专方,其作用和证据等级见表3。

2.5.5 中成药治疗

2.5.5.1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食化滞。适用证型:气滞血瘀证。改善指标:TC、TG、LDL-C、HDL-C、FBG、2hPBG。用法用量:口服,2~4粒/次,3次/d[65]。证据等级:1a级,强推荐。

2.5.5.2 血滞通胶囊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适用证型:高脂血症属气滞痰阻证。改善指标:TG、TC、LDL-C、HDL-C。用法用量:口服,2粒/次,3次/d[66]。证据等级:1b级,强推荐。

2.5.5.3 糖毒清颗粒 功效:化浊解毒,清热降火。适用证型:浊毒内蕴证。改善指标:降低TC、TG、LDL-C、游离脂肪酸,提高HDL-C。用法用量:口服,2袋/次,2次/d[11]。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

2.5.5.4 参芪降糖胶囊 功效:益气养阴,滋脾补肾。适用证型:气阴两虚证。改善指标:降低TC、TG、LDL-C、FBG、PBG、HbA1c,升高HDL-C。用法用量:口服,3粒/次,3次/d[67]。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

2.5.5.5 培元通脑胶囊 功效:补精益气,固本清源。适用证型: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改善指标:TC、TG、LDL-C、HDL-C、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面积。用法用量:口服,3粒/次,3次/d[68]。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

2.5.5.6 血脂康胶囊 功效:化浊降脂,活血化瘀,健脾消食。适用证型:高脂血症属脾虚痰瘀阻滞证。改善指标:TC、TG、血糖。用法用量:口服,2粒/次,2次/d[69]。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

2.5.5.7 蒲参胶囊 功效:活血祛瘀,滋阴化浊。适用证型:高脂血症属血瘀挟浊证。改善指标:TC、TG、LDL-C、HDL-C、FBG、2hPBG、HbA1c、HOMA-IR、NO、ET-1。用法用量:口服,4粒/次,3次/d[70]。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

2.5.5.8 绞股蓝总苷颗粒 功效:降血脂,养心健脾,除痰化瘀。适用证型:心脾气虚,痰阻血瘀证。改善指标:TC、TG、LDL-C、HDL-C。用法用量:口服,1袋/次,3次/d[71]。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

2.5.5.9 荷丹片 功效:化痰降浊,活血化瘀。适用证型:高脂血症属痰浊挟瘀证。改善指标:TC、TG、LDL-C、HDL-C、FBG、2hPBG、HbA1c。用法用量:口服,2片/次,3次/d。饭前服用。8周为1个疗程,或遵医嘱[72]。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

3 病证结合康复

3.1 饮食控制

饮食上应参照“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另外应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控制体质量、戒烟戒酒、限盐等[73]。

3.1.1 营养药膳 很多药食同源的食材既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又容易被患者接受。主食多选富含膳食纤维的粗杂粮代替精米面,如燕麦、紫薯、藜麦、玉米、大豆等[74](1b级,强推荐);蛋白质的摄入主要选择鱼类(以海鱼为主)和大豆及其制品、低脂或脱脂奶类来供给;油脂类选用植物油;选择青瓜或西红柿代替水果、或是含糖低的水果為主[75](1b级,强推荐);此外魔芋、大蒜[76](2b级,强推荐)等食物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3.1.2 保健茶饮 普洱茶[77](2b级,强推荐)、六堡茶[78](2b级,强推荐)、绞股兰茶[79](2b级,强推荐)、桑叶茶[80](2b级,强推荐)、炒决明茶[81](2b级,强推荐据)等茶叶和中药茶饮都具有辅助治疗作用。见表4。

3.2 运动锻炼

60 min/d持续16周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高血糖、高血脂、低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状态[82](2b级)。中强度有氧运动(健步走、慢跑、太极拳等)锻炼效果优于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走)[83](1b级)。

3.3 传统功法

传统功法中每周至少运动5 d,每天至少运动1次,每次运动至少2遍,每次运动至少30 min的八段锦具有较为明确的糖脂肥同调的作用[84-85](1b级,强推荐)。持续16周,1次/d,每次全套动作3遍的五禽戏[86](2b级,强推荐)具有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持续16周1次/d,1 h/次的太极拳也有降低血脂水平,且具有维持血脂水平的作用[87](3b级,强推荐);5次/周,1 h/次,持续3个月易筋经锻炼具有降低TG、LDL-C,提高HDL-C的作用[88](2b级,强推荐)。

3.4 针灸

3.4.1 体针 针刺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有较好的疗效。常用穴位有:胃脘下俞、膈俞、脾俞、胃俞、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等[89](1b级,强推荐)。随证加减:胃热炽盛者加曲池、支沟、合谷;脾虚湿阻加阴陵泉、中脘;肝肾阴虚者加肝俞、肾俞、照海、太冲;气阴两虚者加肺俞、肾俞、章门、关元;阴阳两虚者加命门、气海、关元、太溪、照海等[90](1b级,强推荐)。此外在脾俞、胃俞、胃脘下俞以及双侧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冲阳-内庭等穴位加用电针,也有较好的疗效[90-92](1b级,强推荐)。

3.4.2 耳穴 在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中,在使用中药、体针、西药时联合使用耳穴贴压都能起到明显的增强治疗效果的作用[93](2b级,强推荐)。常用耳穴有:胃、脾、胰、饥点、渴点、内分泌。胃热炽盛型加便秘点、大肠;气阴两虚型加肾、三焦、皮质下;阴阳两虚加肾、肝、肺、三焦、膀胱、皮质下[90](1b级,强推荐)。

3.4.3 灸法 灸法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糖及TC、TG、LDL-C,升高HDL-C水平,主要灸法有隔药饼灸、督脉灸等[94-95](2b级,强推荐)。

3.5 预防调护

应对患者积极展开健康宣教、病情讨论、饮食指导、心理疏导、观察随访等工作[96](1b级)。此外还应结合辨证调护,给予中医特色饮食护理[97](3b级)。

4 指南制订

4.1 临床问题提出

项目组于2020年12月30日线上召开指南编写启动会,向全国范围内相关领域专家征询意见,筛选出主要临床问题,以PICO[P指特定的患病人群Population/Participants),I指干预(Intervention/Exposure),C指对照组或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Comparator/Control),O为结局(Outcome)]进行表述。P: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I:中医药病证结合治疗或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中医药疗法包括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对药、角药、中成药、饮食药膳、茶饮、传统功法、针灸疗法等;西医常规治疗需规定选择药物的种类)。C:西医常规(要求同前)或安慰剂治疗。O:1)关键结局指标,a.血糖;b.糖化血红蛋白(HbA1c);c.TC、TG、LDL-C、HDL-C。2)重要结局指标,d.颈动脉硬化、斑块;e.脂肪肝;3)次要结局指标,f.中医症状指标。

4.2 检索策略

选择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庫(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CCD)、Medline、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中文检索词包括:中医药、糖尿病、高脂血症、胆固醇、三酰甘油、血脂异常、脂代谢紊乱、消渴、血浊、痰浊、肥胖、随机对照等;英文检索词包括: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iabetes、Hyperlipidemia、Obesity、Dyslipidemia等。根据不同资料库的特征分别进行主题词联合自由词、关键词综合检索。共检索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RCT研究文献1 447篇,根据排除、纳入标准及筛选方法进行评估,最终纳入文献67篇。

4.3 文献纳入标准

符合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性别、年龄不限,病例来源不限,以中医药或中医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作为观察组的随机对照研究或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报告可提供明确的疗效指标和评价标准。

4.4 文献排除标准

不以血糖、血脂代谢相关指标为主要研究指标的临床研究;未对结果进行解释的文献;结果中仅报告有效率,没有具体实验室指标结果;结果报告中试验数据不符合临床实际;提到合并严重的并发症的文献;作者及内容基本相同的论文同时出现,选取先发表的论文;会议论文及学位论文;统计方法错误且无法修正。

4.5 资料提取

对文献全文阅读后,将有关数据进行提取,提取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发表年份、研究设计、研究对象、样本量、采用的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随机化方法、盲法、分配隐藏、发表偏倚、治疗和对照措施、试验周期、用药剂量、结局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价指标等。由2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并相互核对,如遇意见分歧,通过讨论或征求第3名研究者意见,最终形成文献资料提取表。

4.6 文献质量评价

使用《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5.1.0版》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OB量表(Risk of Bias Table,ROB)对筛选的RCT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系统评价再评价(Overviews of Reviews)中的AMSTAR量表对筛选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研究进行质量评价。

4.7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于二分类变量指标以相对危险度(RR)表示;对于连续性变量指标,若纳入的研究采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或单位相同,用均数差表示(MD),否则采用标准化均方差(SMD)表示;所有资料均采用95%的置信区间(CI)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多个研究之间的异质性;采用倒漏斗图评价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8 证据评级及推荐标准

采用UK Cochrane中心证据分级(2001)进行证据评级。见表5。

4.9 推荐意见的形成和共识标准

指南遵循“基于循证,不惟循证,专家共识,病证结合”的原则。根据GRADE推荐强度分级标准和专家共识法形成推荐意见,推荐意见形成后,通过中西医专家意见征求和修改,形成最终的指南推荐建议。见表6。

主要起草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参与起草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开封市中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天津第三中心医院。

指导委员会专家:杨叔禹、高彦彬、谢春光、胡思源、常宝成。

方法学专家委员会专家:张俊华、王泓午、邸阜生。

制定项目组组长:吴深涛、倪青。

主要起草人:吴深涛、倪青、王斌、马运涛。

参与起草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秋、陈世波、党毓起、邸阜生、方朝晖、高天舒、衡先培、李显筑、刘超、陆灏、庞国明、钱秋海、王秀阁、王元松、余江毅。

本指南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2]诸骏仁,高润霖,赵水平,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10):833-853.

[3]吴深涛,梁家利,高婧,等.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7):626-631.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异常专业组.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262-269.

[5]石伊晨,段春梅,古丽娜尔·苏拉依曼.社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特点研究[J].山西中医,2018,34(5):53-54.

[6]陈立新,范洪.消渴病中医辨证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93-94.

[7]程娟,陈兆喜,薛振怀.绿豆饮加减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三酰甘油血症的临床疗效[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2):45-47.

[8]余晓琳,陈军平.李氏清暑益气汤治疗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50例[J].福建中医药,2015,46(4):28-29.

[9]陳琪,尹丽花,毛叶,等.加味越鞠丸治疗糖尿病前期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6):9-11.

[10]陈莉娜.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30例[J].陕西中医,2011,32(11):1489-1490.

[11]王斌,邬金玲,罗昆,等.化浊解毒法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5):304-306.

[12]马定耀,王池凤,马祥波.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疗效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8):899-900.

[13]杨光.辨证治疗糖尿病并高脂血症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31-32.

[14]朱伟旗.金匮肾气丸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1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96-97.

[15]韩先平,罗丽华,周丽,等.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相关指标的关系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9):64-66.

[16]成玲,李占川,梁俊国.玉液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21):78-83.

[17]冉颖卓,张钟爱.清热燥湿健脾法治疗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患者2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4,45(7):522-524.

[18]申艳娥,于世家.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处理——于世家教授治疗经验总结[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4):696-697.

[19]卢艳文.温胆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3):387-388.

[20]陈志芳.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6(3):155-156.

[21]裴超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体会[J].江西中医药,2009,40(6):61.

[22]林玮.糖尿病肾病辨治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1):741.

[23]张卫星,吴忆东.补肝肾法治疗2型糖尿病性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4):269.

[24]田田,金丽娟,沈和荣,等.黄芪葛根汤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2):304-306.

[25]陈利群.丹栀逍遥散加味对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18(1):21-22.

[26]商玉玲.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医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7):113-114.

[27]顾申.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4,26(6):456-457.

[28]张娜,刘昊雯,张志英.玉液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B细胞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9,14(7):1757-1761.

[29]何翠玲.增液承气汤对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脂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3,35(3):370-372.

[30]邓红星,林琳,邢代珍,等.何首乌中药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Meta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9):1677-1682.

[31]王松笛,肖菲菲,殷莉,等.亳州丹皮水提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及抗氧化能力的作用研究[J].中国药师,2011,14(8):1082-1085.

[32]王东,叶真,倪海祥,等.地骨皮提取液对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糖脂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210-213.

[33]刘金凤,彭红丽.黄芩苷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和血脂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1,25(2):145-150.

[34]Khorshidi M,Zarezadeh M,Moradi Moghaddam O,et al.Effect of evening primrose oil supplementation on lipid profil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Phytother Res,2020,34(10):2628-2638.

[35]杨新波,黄正明,曹文斌,等.泽泻提取物对正常及四氧嘧啶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3):24-26.

[36]朱欣佚,谢建军,王长松.玉竹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8,40(10):114-116.

[37]王强,陈东辉,邓文龙.金银花提取物对血脂与血糖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3):40-42.

[38]李娟娥,王磊,秦灵灵,等.鬼箭羽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0,16(11):1-3.

[39]Heshmat-Ghahdarijani K,Mashayekhiasl N,Amerizadeh A,et al.Effect of fenugreek consumption on serum lipid profil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hytother Res,2020,34(9):2230-2245.

[40]马月蕾,马月香.银杏叶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4):124-128.

[41]乔羽,张京春,马林沁,等.中药荷叶制剂对脂代谢干预效应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5-11.

[42]Li Y,Jiang L,Jia Z,et al.A meta-analysis of red yeast rice:an effective and relatively safe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dyslipidemia[J].PLoS One,2014,9(6):e98611.

[43]师帅,胡元会,张丽梅,等.泰脂安治療高脂血症的系统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23):3665-3672.

[44]李蓉,张朕华,曹磊,等.薯蓣皂苷片治疗高脂血症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1,22(19):1806-1810.

[45]胡喜国.绞股蓝总甙片治疗高脂血症112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4):316.

[46]齐刚,王继锋,齐凤军,等.黄连多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J].中医学报,2018,33(10):1899-1903.

[47]杨小英,芮凤,张雪英.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8):722-724.

[48]周丽嫦,徐艳燕,陈伟标,等.大黄素改善肥胖型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2012,35(9):1487-1490.

[49]王永辉,高丽,周文静,等.决明子乙醇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糖脂代谢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7):178-181.

[50]周才杰,黄鸣清,陈长青,等.丹酚酸B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3):233-237.

[51]毛长智,黄蓓,庾志斌.三七总皂苷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影响研究[J].中国药师,2011,14(8):1094-1096.

[52]何淑妍,阮广新.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12):8-10.

[53]马雷雷,田春雨,常宏,等.施今墨常用对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理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4):130-133.

[54]周东梅.自拟淮玉三消饮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02,7(3):24-25.

[55]刘南南.张文高治疗代谢综合征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12):884.

[56]柴海生,张琴.祛脂三味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肝脏,2018,23(9):778-781.

[57]郑玉娇,张莉莉,丁齐又,等.神曲、半夏曲、红曲治疗高脂血症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J].吉林中医药,2020,40(8):998-1000.

[58]胡玉芳,陈希源,于新捷.益元清肝健运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120例[J].陕西中医,2014,35(2):175-176.

[59]孙璐,唐咸玉,张鹏,等.益气化痰活血法改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及肥胖抑制素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6):180-185.

[60]宋亚一,董峰,周晓凤,等.化痰健脾方结合西药治疗104例痰湿体质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1):118-120.

[61]纪平,张红,王效非,等.益气养阴、活血祛浊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血脂异常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2,31(9):695-697.

[62]杨丽华,杨戈,马春.活血化痰汤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4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1):1419-1419.

[63]尹昀东,张效科.水曲散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6):805-807.

[64]郭宝荣,冯建华,杨文军.降糖活血调脂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52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6):449-450.

[65]师帅,褚瑜光,宋庆桥,等.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4):2081-2088.

[66]熊果,王伦志.血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2):234-236.

[67]陈春泽.参芪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名医,2020,11(12):328,330.

[68]张志琴,车玫,代金明,等.培元通脑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动脉硬化患者血脂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3):378-380.

[69]谢瑞雄,庞雁飞,许天生.血脂康治疗糖尿病并高脂血症60例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7):859.

[70]张铭晖,刘春丽.蒲参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糖脂代谢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6):2905-2908.

[71]张瑶丹,姜新宇,操兰洁,等.绞股蓝总苷颗粒改善高脂血症C57BL/6J小鼠脂代谢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9,50(6):713-720.

[72]包丹丹,宋宗良,赵峰,等.中成药联合他汀类治疗高脂血症的Meta分析[J].世界中医药,2020,15(13):1946-1952.

[73]蔡东联.现代饮食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15-217.

[74]王燕俐,方朝晖,陈志,等.燕麦膳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疗效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9):178-181.

[75]张丹,黄华.药食同源中药特膳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体质量指数、体脂含量、骨骼肌含量、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4):56-60.

[76]黄琼,陈龙全,张金红.富硒魔芋、大蒜多糖胶囊治疗高脂血症3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4):341.

[77]李捷,邱湘,范萍,等.普洱茶片调节高脂血症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22-23.

[78]黄宇声,张栩颜,刘冠萍,等.六堡茶降脂作用试验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875-876.

[79]任贵英.绞股蓝总甙治疗高脂血症80例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6,27(6):606-607.

[80]胡俊杰,刘文.亚麻仔油联合桑叶茶调治脂代谢异常64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4):28-29.

[81]焦素芳,韩海东.决明子与罗苏伐他汀联合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8):79-80.

[82]陈伟.有氧运动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4):386-388.

[83]李洁.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3):219-221.

[84]罗熙林,杨莹洁,任丹,等.“5123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代謝及生理参数的影响效应[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4):726-729.

[85]杨继鹏,刘璟莹,吕纹良,等.健身气功八段锦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1307-1309.

[86]李兆伟,周丽娟.健身气功·五禽戏对血脂异常患者干预作用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4):97-99,103.

[87]杨鑫鑫,陈乐琴.16周太极拳运动对50~59岁超重女性身体成分和血脂影响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7,38(2):60-62.

[88]苏玉凤,刘晓丹.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对老年人身体机能和血脂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2):27-29.

[89]张立峰,王晓臣.针刺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1):623-625.

[90]张娜,汪娅莉,冯虹,等.电针联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20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54(18):1558-1561.

[91]何东盈,刘天,谷婷婷,等.电针联合健脾祛湿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12):1722-1725.

[92]冯虹,汪娅莉,张娜,等.电针治疗女性胃热滞脾型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7):964-966,975.

[93]石燕萍,韩俊阁,曾双辉,等.自拟养阴降浊汤联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6,44(6):119-121.

[94]侯雁如,黄河.隔药饼灸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中FGF-21和血脂的影响[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20,22(2):18-22.

[95]陈嘉炫,黄苏萍.督脉灸联合西药治疗脾肾阳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2019,50(1):73-74.

[96]杨秋,任毅,任伶俐,等.协同护理联合系统家庭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糖血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5):1101-1103.

[97]黄平,黄桂琼.糖尿病高血脂患者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及辨证施护[J].护理学报,2009,16(12):74-76.

(2021-04-17收稿 责任编辑:吴珊,徐颖)

猜你喜欢

高脂血症血脂中医药
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效果
血脂检查中的若干问题
血脂异常如何调治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血脂异常喝花生壳首乌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新版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日摄入胆固醇<300mg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