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WTP视角下跨境电商 物流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2021-09-18刘忠萍

物流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物流人才跨境电商实践能力

刘忠萍

摘  要:e-WTP的推广促进全球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社会对跨境电商物流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培养适应社会需求,既有发展潜力、又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物流人才成为当前物流教育的迫切任务。文章首先探讨了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对当前培养物流人才实践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e-WTP;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实践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類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spread of e-WTP promot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e social demand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talents increases sharply. It is an urgent task of logistics education to train applied logistics talents who meet the social needs and have both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practical skills. First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practical abilit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talent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ng practical ability of logistics tal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ultivate and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e-WTP;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talents; practical ability; teaching mode

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为跨境电子商务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用户的消费需求由线下向线上进行转移,根据CNNIC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跨境电商用户规模已达1.38亿,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了31.1%。全球跨境电商市场持续扩大,社会对跨境电商物流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对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但当前我国严重缺乏物流人才,懂得跨境电商知识的物流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入行的新职员普遍存在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的问题。虽然高校一直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端物流人才,但依然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跨境电商物流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模式值得探讨。

1  培养与提升物流人才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1  培养创新型人才、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因此,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是——能否持续为社会提供创新型人才。随着全球跨境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家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创新思维来源于实践活动又服务于实践活动。所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2  现代化建设对物流人才培养提出迫切需求

物流作为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唯一的第三产业,国家高度重视其发展层次与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调整经济结构、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发展现代物流行业,需要采购员、库管员、搬运工、配送员等基层人员,更需要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同时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和擅长系统规划与设计应用的实践性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1.3  当前国际物流学科教育的基本走向

发达国家的物流教育经过长时间沉淀,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地满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不管是日本“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模式,还是美国“多层次”的教育模式,新加坡“政校合作”的物流教育,以及德国“双元制”物流教育模式,这几种模式都注重拓宽专业面、重视必要的理论基础,但更加强调物流实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来在从事物流相关工作时会有很好的适用能力和开拓能力。

2  高校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企业需要善于把知识、经验运用到物流业务中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强弱成为企业是否聘用的重要依据。从事跨境电商物流相关工作的人员,大多来自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以及外语等专业,这些专业有的侧重工商管理,有的侧重管理科学,有的侧重外贸英语,但教学过程还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学生学到的与企业需要的不一致,造成人才的供需失衡。

2.1  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体系不够成熟

物流学科的众多理论知识来源于生产运作与实践活动的规律总结,然而许多高校由于师资结构失衡、教学计划不完善、教学经费受限等因素,只能局限于抽象的课程讲解和逻辑推导,课程缺乏技术性和实践性,实训课也以老师演示、学生参观为主,学生动手少、体验少。另外,授课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如跨境电商企业非常需要具有良好外语沟通能力的国际化物流人才,但物流专业开设的外语课程较少,只有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只有极少数有兴趣的学生靠自学获得外语沟通能力。在设计教学体系时,没有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融合,所以物流专业的特色不明显。

2.2  校内物流实训室建设落后,校外实训基地匮乏

当前物流技术发展速度很快,自动化设备价格昂贵,学校难以承担实训室建设费,导致高校物流实训室的硬件设备比较落后,学生参观为主、动手操作少,很容易让学生觉得物流课程枯燥,进而对实训课程失去兴趣。虽然很多高校都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实训基地徒有虚名,企业存在经营风险,不可能接受大批量的学生进企业长时间参观或实习,只能帮大四学生安排适量的实习岗位。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显得积极性不高。校内得不到应有的实训环节,校外也难以得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致使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2.3  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考核方式单一

从招聘网站上了解到,目前大多数高校招聘的物流教师需要硕士、博士学历,招聘机制把不少精通跨境电商、物流运营管理人才挡在门外。我国物流专业开始时间较晚,专业对口的硕士、博士数量非常有限,跨境电商、物流任课教师来自经济类、交通运输类、工商管理类、计算机类专业较多,并且入职教师中应届毕业生占比高,这些青年教师本身缺乏实践工作经历,跨专业任教时只能一边自学一边传授,无法负担起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任。虽然不少高校会聘用电商平台高管、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行业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但真正涉及物流实践活动的内容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讲得透彻,客座教授只能浓缩为理论的精华,由此又回到理论讲座,没有达到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效果。

在考核方式上,传统的书面考试的方式仍是主流,所以学生不在乎学习过程,只求死记硬背通过考试,结果就是认真学习与学习不上心的同学都能通过考试,甚至分数相差无几,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具有上进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国外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经验借鉴

3.1  英  国

英国物流课程的教育、研究水平名列世界前茅,University of Manchester、University of Warwick、Cranfield University等众多院校均开设了物流课程,各院校实行差异化的理论教学,共同点是都非常注重实践操作。高校与物流业界联系紧密,教师多为具有实战经验的业内人士,学生在学习阶段可以享受到实习机会。此外,英国提供组合专业,学生可以同时进行物流与其他专业的学习,这正迎合了物流学科复合性的特征。英国高校物流学历得到欧美多国的青睐,毕业生就业范围很广泛。

3.2  新加坡

新加坡地理位置優越,从一个贸易港口发展成为亚洲乃至全球发达的物流基地,有赖于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更得益于高校的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高水平、国际化物流人才。物流在新加坡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物流专业是新加坡的强势和热门专业,在新加坡接受物流管理教育的学生很受物流企业的青睐。新加坡的高等院校迎合市场对物流人才的现实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其宗旨在于培养、培训对供应链、物流、采购等各个环节都能驾驭的应用型和专业型人才。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的物流专业是区域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3.3  德  国

德国的物流教育水平比较先进,高校设立物流专业的时间较早,在物流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为了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所学专业,学生入学后首先进企业参观,每个学期都会布置很多实践任务,在校内实训室做实验的时间很多,涉及到物流项目实验、物流中心的实验、物流控制实验、物流配送计划、企业资源计划等。他们的实践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丰富精彩,包括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人为营造情景的虚拟游戏,角色扮演的物流仿真实验,运用计算机建立物流模型的建模教学方法。注重实验操作并培养学生的行动力,德国高校的物流专业毕业生能很快适应职业环境,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培养与提升学生跨境电商物流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4.1  调整教学体系,适应社会需求

跨境电商物流涉及面广、复合性高,人才培养要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基础上,强化实践。建议聘请物流企业、专业培训师和行业协会代表等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参加课程设计,提高实践课程占比,课程结构在包含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还应囊括信息交流课、人文社会科学、技术与实验等方面的基础课程,既使学生获得专业性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必须跟着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趋势不断进行调整。当前,对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懂得海运规划、擅长国际物流运作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非常大。开设国际商品与物料的检验检疫业务、运输业务、通关业务、代理业务等课程时,教师要侧重业务操作讲述,为学生提供海运提单、代理合同、通关转关申报单等单据报表,学生更容易接受。

4.2  加强校内教学的实践环节

4.2.1  校内理论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中,针对课程中有关的跨境电商理论、国际物流运作、海关清关等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现场访问、问卷等形式进行信息收集,统计分析后形成调研报告进行交流和总结。在学生没有思绪情况下,可以为他们布置调研任务,如某地区的跨境电商市场分析、跨境电商物流的风险管理等。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或者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调研能力。

学生无法直接参与电商平台的交易过程以及跨境物流的操作过程,但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会网购,建议学生完成一次跨境电商购物,对购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不能及时给予送货、不满意如何退货、无法追踪物流信息等现象进行记录,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形成一份跨境电商购物报告,课堂上进行分享、讨论。

4.2.2  校内实训室实践

硬件方面。物流设施设备价格昂贵,如高空作业升降平台1万多一台,快递自动分拣机设备1万多1米,考虑到物流设备昂贵、投资成本高等因素,高校可以以优惠的价格从物流企业手中购买闲置的或者较旧的物流设施设备,一方面解决企业废旧资产闲置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在实验室的建设上逐步完善,给学生提供校内实际操作、演练的机会。软件方面,基于跨境电商、国际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核心流程,校内应该成立物流管理与技术实验室,将物流软件仿真实验系统、物流沙盘模拟模型、电子商务模拟系统、无线数据采集系统、ERP系统等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沙盘推演和讨论、角色的互换和交流,掌握物流各个岗位的入职需要和技能,并学习如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典型问题。

4.3  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物流学科的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等属性,学校与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要建立不同行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如与当地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合作,培养学生有关仓储、配送中心运作及管理、分拣等方面的实践能力;与物流园区合作(国际货代等)培养学生在国际物流业务方面、多式联运的运作与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与外贸企业或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培养学生在跨境贸易商务谈判、商贸物流要点的实践能力。基地根据学生的兴趣、技能及潜力等差异分配不同的业务岗位,设计不同的培养实践环节,专岗负责完成各类专业技能单项,轮岗完成综合实践项目。

通过人才培养基地的实践,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跨境电商、物流行业的新规范,熟悉行业业务的关键问题,积极参与编制物流業务计划,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等,对于能力强的学生,还可让其参与物流系统项目管理实施的规划等。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对于改善学校人才培养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方面都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4.4  提高师资力量,考核方式多样化

只有提高跨境电商、物流等专任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感受到物流知识的快乐和趣味性,积极参与物流实训课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高校一方面要摒弃学历论,引进部分在业界管理思维先进、计算机系统规划强、技术操作一流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坚持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批具有高技能的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如学校可以安排青年到合作企业进行调研或挂职实践,深入了解企业业务,将其所见所闻融入课程教学,青年教师还可利用理论知识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管理中的问题。

课程考核方面,可以由期末卷面的单一考核方式向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转变。期末成绩加大平时表现的比例,多一些需要拓展的内容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在课堂上进行陈述;对需要理解分析的案例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课后或课堂上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赵启兰,张力,等. 物流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2] 蒋长兵. 值得借鉴的国外物流教育模式[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3):97-99.

[3] 孔剑锋. 双创视角下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3):157-159.

[4] 王荣. 一带一路背景下校企合作构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0):204-205.

[5] 陈俊鹏. eWTP助力实体经济再发展研究——以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例[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3-4.

猜你喜欢

物流人才跨境电商实践能力
基于区域人力资源集聚理论的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培养集聚战略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