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2021-09-17陈伟

医学概论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内科

陈伟

摘要:目的: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起到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将这60例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析两组患者ESCA评分、ADL评分以及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ESCA评分与ADL评分在护理前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在实行后比对有差异(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取得良好临床成效,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恢复情况,可以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心内科;协同护理模式;临床成效

心内科就诊的患者一般为重症患者,心脏功能显著下降患者更为严重。一般是由于患者的自身情绪导致。因此在临床中面对这类患者不僅要进行基础的医学治疗还要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程度,缓解已经出现的症状[1]。此次分析研究了本院收治的60例心内科患者在协同护理模式下取得的临床成效,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于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患者60例。经奇偶分组法分为均为30例的两组。参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峰值为69岁,年龄谷值为43岁,平均年龄(56.57±3.43)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峰值为71岁,年龄谷值为44岁,平均年龄为(57.85±3.67)岁;参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进行后续研究。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此次参与研究的心内科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干预,灌输正确疾病治疗知识,检查身体各项指标。对研究组进行协同护理模式即护患、医患协同护理。1)护患协同护理: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树立良好个人形象,为患者增加信心,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度。2)医患协同护理:由于患者普遍对主治医生信任度更高,那么医生可以联合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协同护理知识和健康护理知识的普及,并详细介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此来提高患者家属的配合度以及患者的依从性。 此外还要开展协同护理措施,分别从心理疏导、自救知识以及行为干预入手。心理疏导层面协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树立治疗信心;自救宣传方面需要向患者详细普及当心脏病急症发作时的自救知识并嘱咐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行为干预层面告知患者须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给心脏再次造成负担。

1.3判定标准

对比研究组患者在协同护理后与参照组患者的ESCA评分以及ADL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试验各指标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卡方比对计量资料(%)率;t值比对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如组间数据有差异(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ESCA评分与ADL评分对比

进行协同护理前,两组患者ESCA评分与ADL评分差异并不显著(P>0.05);进行协同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1。

2.2 两组患者协同护理后恢复情况

协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IHB恢复时间,心脏射血分数以及IAVB、住院恢复时间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明显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心内科,一般指心血管内科,是各医院内科诊室设置的临床科室以治疗心血管疾病,包括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律不齐以及心机梗死等心血管疾病[2]。通常患者情况较严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技术以及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手术难度较大,如果在术后或术前不及时进行合理的健康护理以及治疗会影响患者自身恢复情况以及会对后续治疗增加难度。此次研究表明协同护理对患者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协同护理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更加明显,可以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郭红,任冬梅. 心内科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2):5,69.

[2] 毛毛,王茜. 心内科护理中开展协同护理方案的应用体会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3):3,8.

猜你喜欢

心内科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优质护理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探讨
专案改善对提高心内科责任护士护理评估能力的影响
某院心内科前列地尔注射液病历点评
护理干预对减少心内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影响
浅析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