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中线导管护理中的作用研究

2021-09-17张莎

医学概论 2021年6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张莎

摘要:目的: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中线导管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抽取接受中线导管的患者8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满意度更高,并发症更少(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中线导管护理,能提高满意度,控制并发症,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中线导管;护理作用;

中线导管属于新型置管技术,管道可以留置7-49d,治疗过程中受药物浓度和治疗时机影响,会引发很多并发症,最常见的有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和感染等,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1]。中线导管作为无痛治疗静脉通路,尖端在腋窝水平或肩下,能避免反复穿刺,强刺激药对血管造成的损伤,输液可以顺利完成。首次实施中线导管置管,患者缺乏相关知识了解,会产生紧张的情绪,影响正常生活同时,还会影响治疗效果[2]。临床护理路径用于中线导管护理,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指导患者纠正不良日常生活习惯,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护理要点。本文对满意度和并发症等指标对比,统计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安排中线导管置管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护理。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64岁,均值(45.2±7.3)岁;置管最短18cm,最长25cm,平均(20.5±2.1)cm;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64岁,均值(44.5±7.5)岁;置管最短18cm,最长25cm,平均(20.8±2.0)cm;两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按科室规章制度,为患者分级后根据级别实施相应的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如下。

(1)从患者入院开始,组建中线导管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責任护士和主治医生组成,通过小组讨论,为患者制定临床护理计划。根据中线置管不同时间段,按时间线制定护理路径表,按表格为患者开展护理工作。

(2)入院初,护理人员为患者和家属讲解科室制度,介绍病区、病房环境,为患者介绍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根据输液方案确定中线导管穿刺,穿刺前评估患者的血管状态,掌握患者静脉导管情况,讲解穿刺方法,获取患者和家属的理解。置管前1日,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置管注意事项,掌握置管麻醉、体位、环境等情况,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在接受置管操作时可以稳定情绪,避免情绪过激影响置管。置管时,对患者双上肢血管进行评价,指导患者保持平卧状态,选择穿刺侧上臂外延和躯干垂直,使用赛丁格技术完成导管穿刺操作。穿刺后对穿刺点加压包扎处理,指导患者以指腹对穿刺点进行按压,至少按压3-5min,直至不流血为止。可以沿导管周涂多碘酸粘多糖乳膏,置管当日对置管侧手臂不要用力,做好置管手臂的保护。置管后24h,患者要适当锻炼置管侧手臂,隔24-48h将膜更换1次,以自制袜套对此处固定。护理人员和患者加强沟通,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心理状态,及时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的宣教。通过护理人员的指导,患者可掌握观察置管侧手臂情况,确定是否发生并发症,置管侧手臂忌过度活动。若有咳嗽时要控制力度,不宜过于剧烈,避免引起静脉压上升,引起回血,对导管造成堵塞。接受静脉输注肠外营养后要注意以脉冲式冲洗,在输注血浆、红细胞或白蛋白,也要及时以脉冲式对导管进行冲洗。输液后以生理盐水对管路冲洗,以肝素盐水封管。治愈后以超声对导管情况进行评估。出院后1周,护理人员以电话对患者随访。

1.3观察指标

自拟问卷统计患者的满意度,问卷卷面共20题选择题,总计100分,得分高表示满意度高,分别评价,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60-89分),不满意(小于59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数×100%。统计两组并发症,结果做统计学分析[3]。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SPSS22.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 P<0.05说明差异明显。

2 结果

2.1分析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如表1.

2.2分析并发症

与对照组2.5%(1/40)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5%(7/40)更低,χ2=5.0000,P=0.0253,(P<0.05)。

3 讨论

中线导管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工作从被动护理转变成主动护理,使患者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使护患间的接触可以保持良好沟通状态[4]。临床护理路径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主动自我护理的能力,从而提高中线导管的使用寿命,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刺激造成的损伤,以此提升患者遵医行为,提高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线导管在患者体内留存4-8周时间,会增加导管相关并发症,配合临床护理干预后,能有效控制导管留置产生的不良影响,对已发生并发症加强监控,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5]。

参考文献:

[1]刘佳佳,张娟,谭蕾.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与PICC 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7):143-145.

[2]刘永芳,李彩虹,潘玉琴.综合护理干预在胃癌中线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20,36(08):107-109.

[3]徐苗.集束化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置入中线导管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20.

[4]刘五藏.脑梗塞中线导管置管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依从性与并发症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6):2925-2926.

[5]高永翠,杨燕.临床护理路径在中线导管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1):1-3.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依从率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腔镜胃癌快速康复的价值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CT增强检查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