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选择和运用研究

2021-09-17李晓娜

关键词:教学案例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李晓娜

摘要 :核心素养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媒介,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与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相契合,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本文以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为研究对象,对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针对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核心素养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6-109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案例的恰当运用能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政治学科学习兴趣。在课堂活动中,如何选择适合的案例,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就以此进行分析。

一、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思政学科教学工作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品格与观念发展影响重大,尤其是在信息传输和爆炸程度非常高的信息化时代,在很多时候,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一些不正确思想的影响和干扰,导致自身的思想和三观容易出现负面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培养学生的学校就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学生思想和政治教学,并对其核心素养进行正确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满足现代教育需求,同时也可以构建优质课堂,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能力品质。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教学中提倡的内容,也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媒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养案例选择中面临的问题

思政课堂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与理解课本知识,强化学习效果,提升课堂学习有效性。通过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分析,发现在案例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体如下:

1.案例成摆设,传统教学方式难突破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虽然有些教师也会采用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但似乎案例仅仅就是一个形式,案例一带而过,继续采用传统死记硬背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记忆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获取理论知识,但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政治学习能力。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同时还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核心素养教育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案例内容格式化,形式难创新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案例与课本内容的结合,忽略对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案例与课本知识结合的目的,就是将教材内容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将教学的重点过度放在案例和课本内容结合上,就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3.案例选择单一,学生兴趣难激发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案例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感受这一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通常会以时事热点或者自身的经验选择案例,忽略学生实际体验,进而导致案例选择相对比较单一。丰富的教学案例,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同时还能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积极性,促使高质量教育工作开展。在后续教学工作中,需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创新,融入更多的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中案例选择运用策略

政治核心素养包含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核心素养内容及教材特点,科学选择教学案例,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效掌握学科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展开教学工作。

1.基于政治认同,精选教学案例

因为政治认同是政治学科首要核心素养,所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是思政教师的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政治认同作为案例选择的方向,选择适合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案例学习中先了解政治知识,感受我国政治特点,以此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再加强对相关内容的引导,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提升政治认同感。

例如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典型的人大代表案例进行政治认同的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一些优秀的人大代表和他们的事迹,然后组织学生主动展开讨论,让他们对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分析,学生在了解了人大代表为人民办实事的事实后,就会对其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地理解,进而加深对我国这一根本制度的认识。

2.恰用议题案例,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公共参与意识,教师要巧妙设计议题案例,引导学生围绕议题,有序展开讨论。恰当的议题式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选择与公共参与有关的案例,以此丰富教学资源,深化学生知识学习效果。

例如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议题案例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进行培养。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设置几个引导问题,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1)文化传承的主要意义是什么?(2)人类的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3)对比一下古今中外的文化传播途径和方法,有什么不同和变化?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整节课的学习。

为了丰富议题的内容,加深对学生的吸引,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和图片,内容可以包括古今中外一些闻名的贸易往来、商业活动,如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如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大航海等;古今中外的文化传承和传播方式,包括教育、书籍、媒体以及网络等。通过对议题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再让学生去回答最初的问题。

学生1:文化传承的主要意义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并全面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同时,文化也是人类的主要精神力量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对文化进行传承关系着整个人类的发展。

学生2: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强的特点,在文化的传承中我们也必须尊重这一特性,如此才能够使人类文明更好的延续下去。

学生3: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以及各种经济、民族、宗教活动等,古时候传播的方法比較单一,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书籍记载,到了现代又有了媒体、网络灯传播方式,使其更加便捷高效。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专注和投入,学习效率也更高,参与性更强,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式,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应用。

3.运用情境案例,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政治教学与核心素养重要内容。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案例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法律存在的意义,并形成知法、遵法、守法的意识。为了增加教学的真实感,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了解法律知识,感受法律在国家建设中的意义。

例如,在进行必修三第九课第三框《公正司法》内容教学时,教师采用“模拟法庭”情境教学 ,首先为学生展示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律师等角色,然后让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背景,利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并且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和强烈地让学生感受司法公正,在进行角色扮演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个完整、真实,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提前让学生熟悉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需要做的事情。然后,在扮演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司法公正。该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强化学生对国家法律的理解,促使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案例教学,如国家赋予中学生哪些权利,若违背法律要求,需要受到什么惩罚等等,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更容易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进而将法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选择辩论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选取有辩论价值的案例,组织学生围绕议题积极展开辩论,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并适时进行点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辩论案例的方法,举行班级辩论赛,将班级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传统文化无疑是我国文化传承和延续的证明,是我国的瑰宝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可凡事总有两面性,并非所有人都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值得珍重的,尤其是在文明和社会体系快速进步和更新的现代,有很多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注定了被淘汰,对此,为了更加深刻的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个争论性最强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如对现代人类而言,传统文化到底是财富还是包袱,让学生进行辩论:

正方观点:“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没有传统文化我们将失去精神家园。”

反方观点:“传统文化是包袱。它制约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正反双方围绕各自的观点进行论证,在这个过程中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感,这个辩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最佳契机,通过思维的碰撞和教师的总结点拨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辩证、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恰当的案例选择,有利于促使核心素养教育的实施,提升学生政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不同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邱晓兴.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9):34-35.

[2]王晨.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解析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育人路径创新的双重向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7):152-153.

[3]程福友,王洪.“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价值意蕴——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课为例[J].农家参谋,2020(8):253+278.

[4]乔亭婷.构建高中政治新型课堂  提升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兼谈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启示和运用[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2):150-152+70.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山东 日照 276800)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