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教育

2021-09-17何双德

关键词:教育措施高中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

何双德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复杂,外来思潮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例如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这给我国思想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中学生是即将步入大学的学生,这一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在思想性政治课中,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学生是我國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教育能够有助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杜绝外来思想的入侵。本文针对学生对自由的认识现状及原因,思想政治课中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教育的意义,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教育的目标以及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6-047

高中阶段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的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独特性。学生在智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都接近成人水平,思维方式开始主动试着向成人靠拢[1]。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逆反心理较强,但是其自身生活经验少,缺乏辨别能力,处于青少年和成年的人的过渡阶段,而且高中阶段是他们成长的关键阶段,对其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自由观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学生的自由观受到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影响,外来思想对我国学生的思想有所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自由观教育十分重要。

一、高中生对自由的认识现状

首先,目前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由,根据相关调查,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在小限定的框架内做自己想做的事,赞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限制,学生对自由的认识还是正确的。其次,一些学生对自由的认识较为片面,学生的自由观来源于许多方面,一些学生对自由观的认识往往是被选择,别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身边的人或者亲近的人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其次,学校不能全方位的管理学生,学校虽然管理严苛,但是并不深入,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自由,存在较大风险。另外,学生自由观的培养来源于课本,社会经验十分缺乏,这也就使得学生思想单纯,过于理想,学生一般可以做正确的判断,但是,这种判断也只是来源于课本,缺乏实际经验。

目前,我国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的弊端不断凸显,应试教育主要看重成绩,是一种灌输式教育,不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在这种制度下,目前高中教育的目标也产生了偏移。这个问题集中表现在高考上。可以说,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成为一切问题的根源[2]。以成绩区分优劣,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经济原因,各个地区竞争差异不断加大,竞争加剧各种因素使得应试教育更加畸形,繁重的课业让学生不能形成正确自由观,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探索。

互联网让我国逐渐处于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大量信息涌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其有着如下三个特点,第一,覆盖面较广,互联网目前已经十分普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涉及范围极为广泛。第二,时效性强,随着各类媒体平台的发展,各种新闻传播十分迅速,基本都是碎片化信息,人们第一时间就可以了解。第三,监管难度大,网络环境中,传播信息者身份信息难以明确,传播地点也不能确定,利益能够驱动整体的新闻链,没有法律约束,监管难度较大,这对学生来说,他们辨别事物能力较差,不能筛选信息,给他们自由观的形成带来了较大阻碍。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教育的措施

1.开发自由教育资源

对学生自由观的教育,首先应该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理论,教师积极拓展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强理论教育,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去习惯,潜移默化的理解。列宁在《怎么办》中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4]。通过列宁这一段话,我们可以认识到,所有的观念都不能自发地产生,而是需要去学习。自由观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灌输式教学,用语言灌输式教学,首先教师的讲述对象应该是很明确,讲述方式应该有一定的形式,以理服人,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情况去证明自由观理论的真实性、科学性。另外就是可以形象化的灌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总之,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教育资源根本上来自实践,要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

2.搭建校园自由环境

学校教育环境下,对于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强调课堂的理论教学,不断开发思政教育资源,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搭建,主动开发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中自由价值观念的融入来促进学生思想认知的不断发展。

在信息化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既可以主动通过网络媒体获得多元的信息,同时学生在对网络进行利用时,纷繁的信息充斥于学生的生活也使其感到一定的思想迷茫。高中生对于纷繁的信息难以有效的辨识。为了在校园环境下对学生进行自由价值观念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教育环境的优化,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既在环境氛围影响下,潜移默化的传递自由价值观念同时也通过健康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使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与思考。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开展自由价值观念教学时,教师个人首先要对自由进行思想上的认可,持续推崇自由,崇尚自由。教师个人的思想观念,经由课堂以及与学生的交往会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使学生接受自由观,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开展沟通交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在教学环境下使学生正确理解自由的含义,也通过校园环境下对学生个人行为的指导来使学生明确自由行动的范围与底线。学生在正确的思想认知下,既可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同时也能更好地在社会生活学习中践行自由价值观。

3.开展自由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实践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與理解。对高中生进行思想价值观念的教育并不仅仅是学生在思想上认知、理解认同自由价值观念,更要使学生将自由价值观念践行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

因此在校园环境下自由价值观念的教育,可以通过校园活动的组织,在学生自由地选择自由地参与各种各样校园社团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言论、行动、个性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在自由的实践中认知与理解自由价值观念。

除了校内的实践活动之外,自由价值观念的教育也可以积极开发校外资源。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学生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学生最终要参与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自由观念进行培养与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校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开拓学生的视野,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组织校外实践活动时首先可以对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教育资源进行利用,通过学生参与志愿公益活动来使学生明确个人的社会责任,也在社会的生活范围下更好地把握自由的理念。除此之外,校外实践活动也可以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在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公益性场所,使学生在参观感知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民族精神,也使学生在历史发展脉络中更加明确当下自由的来之不易。

除了学校的理论教学之外,校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可以促进学生自由观念的发展与强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归纳整合优质的关于自由观念的教学资源,既可以选择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同时也能通过优秀的讲座会议等使得学生更好地对自由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理解。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以及外来思想的不断侵入,其影响着整体高中政治自由观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开发自由教育资源,搭建校园自由环境,组织自由实践活动,提高整体高中思想政治课自由观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窦丽萍.西方价值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传承,2008(9).

[2]江传月,刘苍劲.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思潮对我国青年学生的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1).

[3]黄月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野下的大学生自由观培养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3).

[4]陈强.马克思和毛泽东的哲学自由观之比较[J].南昌大学学报,2013(2).

(作者单位: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甘肃 武山 741300)

猜你喜欢

教育措施高中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浅谈中职学生的现状及教育措施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