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故事,新故事(创作谈)

2021-09-17计文君

北京文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代人邻座泡面

计文君

写《筑园》的根由,可以追到五年前,与两位80后IT男孩的相识。但真正动笔,则是2021年了。写得颇为不易。写完后月余,去青岛参加研讨会,议题为《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学经验》。想起自己的“中国故事”,还要为之写篇创作谈。高铁上打开了电脑,想看看小说稿再写。邻座的小桌板上也放着电脑,瞥了眼屏幕,看见“物联网平台”“Pub接口”的字眼,邻座手速飞快地敲着键盘……

晚饭时间,同行的女生过来问邻座要吃什么,他想要泡面,回答没有,只好接受了一份高铁套餐。摘下口罩吃饭的他,开始跟我说话,他看了我的电脑屏幕,“是AI的故事吗?”

我笑了,“不是,是人的故事。”

他姓邱,台北人,为了一个北京女孩,留在大陆做了互联网创业者。他没有台湾腔,他说是自己有意练习纠正了,妻子教他介绍自己姓的时候说:“邱少云的邱。”每次效果都很好。

新故事都是从老故事里长出来,但却有了另一番枝干花叶。

IT男,文艺的很多,这位邱先生也如此。他说刚创业时经常吃泡面,现在还有点儿怀念泡面的味道。他顿了一下,“泡面的味道,是梦想的味道。这样不好,应该这样——你知道梦想是什么味道吗?泡面的味道!”

他斟酌完修辞,见我在电脑上敲下他的“金句”,开心地笑了。

梦想,是我们时代的关键词之一。

这个词语因为频繁使用以至于失掉了有效的表达力。当下很多词语都如此,在信息的洪流中翻滚而飞速地损耗着意义。这使得今天讲故事,变得越发困难。我为了《筑园》的主人公,进行了一次语言的自我清洗,洗掉了“绿烟红雾,艳冶极矣”,因为我疑心,建构老故事的芬芳词句,多少会沾染一丝腐尘旧土的气味。

《筑园》的主人公始终有一丝清明的稚氣,他们聪颖,善于思考,充满创造力;他们困惑、挣扎,甚至僭越,栖身于无比复杂的现实,生长得如此艰难,让人心疼。虽然说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艰难,但生于文明更迭裂缝期的年轻人,注定会遇上更多的挤压、破碎和疼痛……多出的这重艰难,是属于所有人的。他们也就是我们,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我们共同的代价;当然,他们所企及的可能,也是我们共同的可能……

《筑园》里重重叠叠虚虚实实有很多“园”,小至一身一念,大至家国世界,这种映照并非我有意为之,而是随着故事的展开自动涌现的。使用比喻是危险的,尤其是从老故事中拿来的比喻,好在新故事起了头,所有的词语都将重新与指示之物再度建立联结,老的喻体也将遇上新的本体……

责任编辑 师力斌

猜你喜欢

代人邻座泡面
谁没有在晚上吃过泡面呢
冷水泡面
总是见证时代的魔幻,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
两代人的不同
哪些人群可以被称为“i代人”?(答读者问)
母子俩的对话等
多吃多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