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环境新闻宣传

2021-09-16蔡冰张钰祺姜晓辉王家龄马东雷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闻宣传新闻报道环境保护

蔡冰 张钰祺 姜晓辉 王家龄 马东雷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使得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中,一些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常态问题,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基于此,一定要重视环境新闻宣传工作。

网络时代新闻宣传

工作的现状以及问题

社会舆论的压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优越性越来越强,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技术在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舆论压力。在新媒体技术以及各类新闻应用APP的加持下,用户只需要依靠手机就可以获取相应信息和资讯,一些较为重大的新闻事件往往会引发网民的集体讨论,从而形成较大的社会舆论,这类舆论压力带来的影响是传统媒体无法想象的,虽然社会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监督者的角色,但是由于新媒体平台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在缺乏有力监管的情况下,信息的准确性是无法得到充分保障的。但是大多数网民面对大量的新闻信息,难以有效作出精确的判断。这是网络时代背景下环境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的最为主要的问题之一,对我国环境新闻的宣传产生了严重阻碍。

信息传播主体趋于多元化发展

新媒体技术和传统媒体最为显著的区别就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差异,传统的媒体主要包括纸媒、电视等,而新媒体则不同,新媒体平台多种多样,用户既可以借助移动端、电脑端对新闻信息进行浏览和编辑,同时也可以直接发布新闻信息。在这样的方式下,信息既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传播,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传播。此外,新媒体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发展推动了自媒体平台的发展,自媒体平台开始迅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公众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方式。但是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闻信息的质量,为环境信息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有学者曾经指出,如果不对自媒体信息进行有效监管,会对环境信息传播带来严重影响。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

环境问题不仅是全球问题,同时也是全人类的问题。在进行环境新闻宣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也要结合国情,尊重相关的事实,确保相关的新闻信息可以迅速、真实、有效地传播给公众。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环境问题频发。基于这一情况,如果有关部门不能对相关的环境问题进行如实有效报道,会对后期的环境保护工作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政府不仅要认真严肃地对待环境问题,同时也要采取各类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环境质量,做好舆论把握和引导工作。

社会传播效果薄弱

环境问题的加剧使得公众和相关媒体的环保意识大幅度提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相关报道的数量较十年前增长了30%左右,虽然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新闻报道数量增加,但是实际的环境保护宣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很多媒体在报道和环保相关的新闻时,往往集中在“世界环境保护日”‘“地球保护日”这些节日集中报道,在这些节日过后,相关的报道数量就会逐渐降低;第二,目前我国的环境新闻报道内容主要集中在公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上,如雾霾、碳排放等,在大量类似报道覆盖的情况下,反而会将一些有效报道覆盖,由此导致环境新闻报道的社会传播效果减弱。

加强环境新闻宣传的有效策略

创建适合环境新闻宣传的新媒体平台

例如相关的环境保护部门一定要和相关的技术部门开展合作,通过建立移动终端、电视终端、电脑端等平台来定向传播新闻。如环境保护部门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层的用户群体开通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举例来说,针对较为传统的用户,仍然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新闻传播。针对年轻群体,可以专门开发交互页面简便的移动APP,借助移动APP,用户不仅可以及时获取到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以及信息,同时也可以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建言献策。除此之外,环境保护部门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来向公众发布相关的信息,在获取到更多关注度的同时,也可以间接提高环境保护部门的权威性。简化新闻宣传工作机制环境新闻宣传和保护工作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和媒体的有效积极配合,同时相关部门也要根据当前的形势对新闻宣传工作机制进行简化。

例如相关的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建立同新媒体记者相联系的相关通道,然后通过沟通和交流来实现信息的公开。同时,环境保护新闻宣传部门还应该积极同网络媒体、网监局等部门和机构进行合作和交流,通过沟通合作实现信息的共享。

有学者指出,新媒体不仅涵盖了所有数字化媒体的所有形式,同时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交互性强、传播性强、受众面积更广等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新闻宣传内容产生了很多变化。当前的新媒体主要呈现“一网两微”的特征,在该特征的加持下,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更加便捷。举例来说,在针对一些环境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一定要妥善、合理地应用新媒体,并借助新媒体向大众宣传当前的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应对这类事件的应急方案等。此外,环境保护部门还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和宣发部门形成统一指挥、调度有方的高效工作机制。

做好社会舆论监督预警工作

在新媒体技术下,很难保障环境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尤其是一些自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这类信息不仅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同时也难免会掺杂自媒体撰稿人个人的情感倾向。如果有相关的社会舆论监督制度对信息传播进行限制,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舆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例如环境新闻的宣传部门可以建立相关的网络舆情稽查队伍,由这支队伍专门负责对各类环境信息新闻进行审查。针对一些含有不良诱导信息的网络舆情,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此外,这支队伍还负责对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进行调查和跟踪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舆情发展情况进行预测,从而为后期的舆情控制方案的出台奠定相应的基础。

采用多种方式,保障环境新闻报道的内容以及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较以往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很多人仍然缺乏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刻认识。

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深化大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各类新媒体平台不仅要对一些热点环境问题如“雾霾、垃圾分类、限塑令”等内容进行持续不断的跟踪报道,还要结合一些热点事件让大众了解到环境问题对人类以及地球产生的严重影响等。此外,环境新闻宣传部门还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等对环境新闻宣传内容以及宣传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并借助大数据系统对平台用户的倾向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根据用户的个人倾向定向投送相应的环境新闻报道内容。如针对年轻人,可以采用跟拍、段子等视频拍摄方式来进行新闻创作。如针对一些较为关心环境问题的年轻人,可以通过拍摄综艺类节目、纪录片等方式持续深入地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报道。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保护问题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问题,为了确保公众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事实真相以及事件的相应动态,应该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例如相关部门应该坚持主流媒体调查、引导、报道的原则,从而保障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然后在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建立后,应该安排定点的记者对该事件进行全天候报道,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做出相应的反应。此外,当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相关部门应该对自媒体进行严密的監督和管理,在鼓励、倡导正面舆论、虚心接受批评建议的同时,对歪曲事实、造谣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攀升,为了更好地对公众进行引导,提高环境新闻报道内容的质量,本文针对当前环境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相关媒体平台应通过采取优化新闻报道内容、优化监督机制等方式来提高新闻报道内容的质量,从而让新闻环境宣传工作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新闻宣传新闻报道环境保护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
教育部召开2015年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现场推进会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