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走进《典籍里的中国》

2021-09-13袁跃兴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典籍中华文明古籍

袁跃兴

牛年新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國》,才更新了一期,影响力已足够可观:穿越千年的时空对话,看得观众流泪、网友自发探讨,看得年轻人化身“自来水”为其推广,中学语文老师在开学第一课推荐,微博上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2亿次,在抖音平台,正片剪辑的播放量已超1.1亿次……

说起古籍,给人印象是“佶屈聱牙、晦涩难懂”,因其内容冷僻、艰深、晦涩,似乎只局限于研究考据者的文化小圈子中,但这个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却在年轻的互联网上掀起巨大声浪,在线下渐成学习风尚。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脉绵延数千载的历史见证。《典籍里的中国》主要依托和聚焦《尚书》《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在娓娓讲述中国故事中,来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对古籍经典,传统的方式,我们一直采用的都是“研”“读”“考据”的方法,即通过书籍文字符号,理解文字的意义,引起我们的思考,培养我们领悟抽象思想的能力,讨论严肃精神问题的能力。

但《典籍里的中国》依靠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对历史典籍利用电视荧屏化作一个个“历史的现场”“故事的讲述场”,依赖于翔实的史料支撑,将艰涩的古籍化作有温度的想象、情真意切的场景。在传播上,这个节目有“化零为整”的过程,即通过多场景、多舞台同述一部典籍,让数千年来的中华文明惊艳了舞台;也为二次传播提供“化整为零”的多个切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得到更广泛人群的心口相传,真正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有文化媒体赞扬《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在内容上既实现了围绕典籍的多时空讲述,让观众感受弦歌不辍的传承;也有属于当代的价值表达,让人更确信中华民族深入血脉的文化基因。”中华典籍这些古老的作品,则因为这些作品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虽历经数千年,仍无损其价值。所以,无论哪个时代,古籍经典都会在我们的文化心理、精神世界和阅读文化中,占有一个独特的、无法取代的位置。

人文,是一个民族灵魂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而古籍经典的阅读、弘扬和传播,正是我们汲取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源泉。中华古籍文化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古典文学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审美教育、艺术教育等等,对于我们今人的文化观、历史观、审美观都有积极的影响,对我们的治学、做人都有好处。从古籍文化教育中,我们能够习得如何为人仁爱、诚信,我们能够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公理、良知,人性本善这些优秀的内涵。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培养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据“文化治愈”微信公众号3.7)

猜你喜欢

典籍中华文明古籍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出版的探索与思考
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