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山大地震消息是如何报告中南海的

2021-09-13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唐山大唐山灾情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4万人的生命瞬间毁灭。原唐山飞机场航行调度室主任李升堂,带领团队肉眼指挥飞机飞往北京向党中央国务院报信。下面是他的回忆。

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6秒,唐山发生地震后不久,我经过再三思索,一个大胆的决策已经成熟——就是越权动用外来的运输机,派人去北京直接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唐山大地震的灾情。

我找到了副师长王文礼商量此事。一向办事利落的他望着天空,开始犹豫起来:当时天很黑,也就是4点多钟吧,天上低云,还下着小雨。如此的天气,飞机怎么能够起飞呢?再说派什么飞机呢?

我猜出了他的想法,接着又补充说:“昨天傍晚咱们机场来了两架运输机,一架是‘里-2飞机;另一架是‘运-5飞机。其中有一架飞机上的飞行员可以飞复杂气象。”

他思索了一会儿,最后同意了我的意见。

在军人招待所的院子里,找到了某部“里-2”机组的飞行人员。我稳了稳情绪说:“交给你们一个特殊的飞行任务,就是我们派人乘你们的飞机去北京,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唐山大地震的灾情!”

跑道还可以使用,通讯营还有一部分没有被完全砸坏的通讯车,可以自身发电。用车上的超短波电台,可以与飞机进行联络。这样就建立起最简易的起飞线指挥塔台。飞机发动了,在蒙蒙细雨中,震后死一般的唐山机场上又重新响起了马达的轰鸣。

飞行人员与恶劣的天气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机长高永发、飞行员王平全神贯注地操作飞机,空中机械师尹志良密切地注视着各种仪表所指示的机械运转情况。收不到地面导航台的信号,飞机到哪個机场去降落,成为全体空中机组成员最焦急的事。飞机按计划到达天津北杨村机场上空时(这是我们在地面研究的方案之一,即在杨村机场),没有想到,杨村机场上大雨如注,地面上没有开导航台,也没有人指挥。

飞行员几次迫降都没有成功。机组把无法降落和遭到恶劣天气的情况,立刻向北京航行管制部门报告,北京军区调度室主任田在福、值班调度员李绪田,接到空中报告后,迅速把情况上报空军领导。最后决定在北京南苑机场降落。该机终于在早上7点多钟,安全地降落在南苑机场上。空军司令员马宁指示随机派去的某团副政委刘忽然、军务参谋张宪仁、机长高永发、领航员朱文四人一起乘车直奔国务院汇报灾情。

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空军党委研究决定,紧急从全国各地(包括民航)调集大批运输机、空运医疗队和救灾物资到唐山机场上。一场全国性的大规模抗震工作,从此拉开了序幕。

(摘自《空中生命线》 凤凰出版社)

猜你喜欢

唐山大唐山灾情
唐山大地震余震或持续上百年
“灾情”
1917年天津水灾与赈济情况略述
王大根
40年前,唐山大地震
唐山不能忘
莫以阴暗心理挖唐山大地震“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