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坻区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探究

2021-09-13安惠文

天津农业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气象灾害现状

安惠文

摘    要:天津市寶坻区主要气象灾害为洪涝和干旱,冰雹、雷击、沙尘等灾害天气也时有发生。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增加趋势明显,对农业、农村经济影响深远。探究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落实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措施、提高应对气象灾害处置能力、降低气象灾害对各行业造成的损失迫在眉睫。通过对宝坻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基础业务建设、气象灾害应急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应急队伍、设备装备、部门联动等方面调查,研究分析得出:宝坻区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但仍存在体系建设不完善、队伍不稳定、设备老化、灾害信息内容单一、部门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宝坻区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需得到更多重视和资金支持;要完善组织体系建设,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气象部门要提高精细化预报和服务水平,创新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要深化部门合作,提升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现状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07.013

Abstract: The ma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Baodi District,Tianjin are flood and drought, meanwhile hail, thunderstorm, sand and other disasters have also occurred occasionally. The direct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secondary disasters have been increasing obviously , which impacted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deeply. It is extremely urgent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system, implement the measure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to reduce the losses caused by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to all industrie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basic business constructio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the plan system, emergency team linkage, equipment, department linkage and so 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system in Baodi District began to bear fruit, playing a certain role 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but there we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system construction, unstable team, aging equipment, single content of disaster information, and insufficient in-depth cooperation between department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countermeasures: th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system in Baodi District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and financial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the responsibility of layering and compa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ass-roots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service capacity should be enhanced; th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should improve the fine forecast and service level, and the means of issuing disaster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the co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should be deepened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apability, so as to minimize the losses that had been caused by disasters.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system construction; status

天津市宝坻区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平均海拔3~5 m,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暖干湿差异明显。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暴雨、冰雹、雷击、高温、大雾、路面积冰(或长时间积雪)和大风。春旱突出,夏季高温多雨,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少雪多风。由于干旱,宝坻每年需从上游调水1.5~2亿m3,严重制约了工农业经济发展;夏季雷雨、大风及冰雹造成农作物沥涝、倒伏、雷击毁坏房屋等灾害时有发生;暴雨、暴雪、路面结冰、大雾等灾害造成交通堵塞、交通事故频发,给城市运行和社会生产生活均带来不利影响。2016年汛期,宝坻多个镇街、多次受大暴雨及短时大风天气过程影响,小麦倒伏、农作物及房屋受损,经济损失近亿元。因此,建设完善的气象灾害应急体系,最大程度降低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意义深远。

如何开展灾害应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方针,建立健全各项防治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1]。气象作为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和保障的重要部门,加强气象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对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也相当紧迫[2]。目前,宝坻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组织体系、预案体系、人员、设备设施、部门合作等方面稳步运行,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预警信息传播、防御指导、应急响应、总结分析环环相扣,在缓解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得到社会和百姓的认可。同时,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还存在短板,特别是基层气象应急工作如何融入社会治理格局、体系建设,如何建立完善的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体系,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1 宝坻区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现状

1.1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基础业务建设

先后在24个镇街和城区建设了24套自动气象站,2020年全部升级为包含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相对湿度的6要素,采集器约5分钟自动收集、处理、存储或传输一次气象数据,气象测报更及时准确;2011—2015年在各镇街建立了气象服务站,部分行政村建立服务室,负责辖区内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的组织和基础设施管理、气象信息传播、风险普查和灾情上报、科普宣传等具体工作;2016—2017年宝坻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完成,承担辖区内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社会安全事件类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行政区内14家委办单位及24个镇街接入预警平台,突发灾害性信息、天气预警信息向各行业、各镇街传递更加快捷;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日趋成熟,12个作业站点分布在12个镇街,主要承担人工防雹、人工增雨(雪)、重大社会活动保障工作。人工防雹能有效遏制冰雹胚胎的形成,让灾害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缩小,减轻因雹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工增雨(雪)在缓解农业旱情、增加土壤墒情、森林防火、改善空气质量和水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重大气象服务保障主要是针对活动现场可能出现的云降水等不利条件,采用提前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达到消减雨的效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9年国庆阅兵的重大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1.2 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1.2.1 组织体系建设 2015年设立宝坻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组织指挥气象灾害预警预防和应对、防御联动、救援演练、宣传教育等工作。区指挥部成员单位由34个区直单位和24个镇街组成,各成员单位均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负责本行业、本辖区气象灾害应急工作。2020年8月制订《宝坻区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任务清单》,使镇街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法定化轨道。

1.2.2 预案体系建设 2015年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制定完成《宝坻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种气象灾害及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气指办成员单位制定完成本行业的《气象灾害应急保障方案》、各镇街制定完成本辖区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行政村(或重点单位)完成村级(或重点单位)《气象灾害应急行动计划》,形成区、镇(成员单位)、村(重点单位)三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结合实际,每年对预案、保障方案、行动计划进行修订。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提高应对突发气象灾害救援能力, 最大限度减灾避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3]。

1.2.3 应急队伍建设 气指办成员单位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一般由2~3人组成,有气象灾害应急责任人和应急联系人(各区直单位配备1名气象灾害防御联络员,各镇街配备1名气象协理员,各行政村配备1名气象信息员),实施动态管理。气象灾害应急责任人、联络员、信息员均纳入气象信息短信群组,主要任务是接收和传达预警信息,收集并向相关方面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做好强降雨、大风、沙尘暴、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防范的科普知识宣传等工作[4]。目前,气象短信服务群组已达19个,3 000余人,灾害信息传递辐射到各行各业。

1.2.4 應急装备、设备、基础设施建设 2011—2016年完成气象预警广播系统建设,实现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村村通、全覆盖,彻底解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同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预警平台以文字形式发出,经通信网络到村级气象预警大喇叭语音输出只需1~2 min,保障百姓收到灾害信息的实效性,为防灾抗灾争取时间。2012—2019年在区行政审批办公大厅、汽车站、镇街行政大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安装LED、LCD气象多媒体电子显示屏50余块,现场人员能随时收听收看气象预报、预警、实时天气状况等信息,真正做到使广大群众受惠于公共气象服务。目前,预警信息发布包括手机短信、电话声讯、12121等渠道,特别是手机短信在暴雨、雷电、大风等预警防御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新冠病毒防疫期间,气象预警大喇叭在政府政策宣传、解读文件精神方面作用凸显,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和社会公众有效防灾争取了宝贵时间[5] 。

1.2.5 部门联动 气象部门根据天气气候变化情况及防灾减灾工作需要, 及时向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提供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6];先后与区交通、农业、新闻中心、安监、保险、旅游等近20家单位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就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达成合作共识;牵头开展气象灾害应急联合演练,熟识突发气象灾害时应对措施,查找完善薄弱环节,努力将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1.2.6 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建设 2012—2019年开展了中小河流基础数据和气象灾害隐患调查,形成区气象灾害防御地图,直观气象灾害防御地点、重点、弱点,制定相适宜的防御措施,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更加有的放矢;2017年建成智慧气象服务平台系统,实现了预报服务产品智能生成、靶向推送;利用“防灾减灾日”等特定日期和“科技下乡”等活动平台,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险自救技能,减轻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风险持续上升,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受到的影响正在加剧,加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应对气象灾害的挑战愈发迫切,基层气象灾害应急能力亟待繼续加强[7]。

2.1 组织体系不完善,法制体系不健全

气象灾害应急组织体系已初步建成,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天津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要求还有差距;在应急管理体系的“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体制、机制、法制)中,法制体系是基础和归宿[8],宝坻气象灾害应急职责法定刚刚在镇街试行,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及灾后重建等工作仍存在法律空白。

2.2 基层应急队伍不稳定,能力欠缺

基层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气象信息员与其他部门之间没有很好地统筹开展工作,造成人员浪费;同时经费支持不充足,人员更换频繁,不利于气象应急工作持续稳定进行;村级气象信息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业务水平不高,工作开展难度大。

2.3 设备问题

一些气象灾害预警显示屏设备老化,设备处于报废闲置状态;村级气象预警大喇叭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没有固定的维修经费和专业维修人员,有些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维护,影响信息传递的时效性。

2.4 灾害信息传播方式存在短板,信息内容单一

手机气象短信方便快捷,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灾害信息传播方式,但与其他渠道收到的气象信息重复性大;灾害信息内容主要为:天气预报、天气趋势报、灾害预报、处置建议等内容,内容不够丰富。

2.5 部门合作不够深入,合作机制尚不成熟

多数合作只停留在气象部门提供气象灾害信息服务,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充分协同,给应急处置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3 对策与建议

不断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是满足各类灾害应急处置,加强防灾减灾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9],更是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力支撑。因此,彻底解决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事关人民幸福,民族复兴。

3.1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组织体系,推动落实法制体系

“十四五”时期将是全面提高各级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处置能力、加快推进包括风险治理在内的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机会,应大力推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与规划体系有效衔接[10]。宝坻区需进一步健全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政府主导机制,推动将气象灾害应急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能纳入地方综合防灾减灾救灾领导机构职责;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应急值守,全面落实工作责任,细化预案措施,确保灾情能够快速处置[11];完善镇街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任务清单,推动落实气指办成员单位气象应急工作职责法定。

3.2 提升基层应急队伍业务水平

整合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气象信息员,实现多员合一;将气象信息员纳入政府网格化管理,明确责任;加大地方政府资金支持,稳定信息员队伍,聘用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规范化气象信息员负责村级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全区700多名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的防灾减灾作用。

3.3 提高气象部门精细化预报和服务能力

精确的气象预报是开展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前提条件,在完善现有农村监测站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监测密度,构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络[12];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核心,开展精细化预报预警业务,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做好灾害性、关键性重大天气预报预警以及旱、涝趋势天气预测等。以现代气象服务为主抓手,大力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作用[13];加强科普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险自救技能,提高群众逃生自救、互帮互救的本领。

3.4 政府投入与资源整合相结合,解决设备更新和维护经费短缺问题

应加强气象预警大喇叭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出台相关文件和费用解决气象预警大喇叭的设备购置和维持经费[14];升级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功放机质量与性能,增强设备稳定性;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从事村级预警大喇叭巡查和维修工作,确保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顺利传播。

一些职能部门根据各自需要正相继建设自己的信息发布系统[15]。气象部门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比较早,在人才和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尝试与其他职能部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运转资金共担,缓解气象预警显示屏更新、大喇叭维修经费短缺问题。

3.5 创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方式,加强舆情引导

一个较好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应该能够及时捕获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然后将信息迅速并且正确的向群众发布和传递,使群众能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避险[16]。气象部门应注重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的结合,充分发挥好智慧气象在预警信息发布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除气象短信、大喇叭广播、显示屏以外,可以尝试在公交车、其他部门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播报内容上增加防灾避险知识、国家灾害应急政策、制度、规定解读,加强舆论导向。

3.6 深化部门合作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17],明确各部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职能与责任,按照职责分工, 相互配合、协作联动。一方面要组建应急保障专家组,建立专家信息库,发挥各类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在信息研判、决策咨询方面的作用,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18];另一方面适时开展联合会商,研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解决方案;三是气指办成员单位要积极参加气象灾害联合应急演练,熟知应急处置流程,增强部门之间配合度,提高应对气象灾害时效性。

4 结 语

综上所述,天津市宝坻区每年因气象灾害产生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及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虽初见成效,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但还存在短板。因此,宝坻地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需得到更多的重视和资金支持,完善组织体系和预案体系建设,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气象部门要提高精细化预报和服务水平,创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加强舆情引导;要充分利用气象系统现有资源,发挥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探索资源共享,运营成本共担之路,解决经费短缺问题。要深入部门合作,形成气象、民政、水利、农业等有关部门互联互通的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灾害应对工作的协调联动,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合力,为宝坻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保障,努力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邓志慧, 钟焯. 如何防灾减灾救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么做[EB/OL]. (2020-05-11)[2021-02-25].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0/0511/c99014-31704811.html.

[2] 茅临生. 建立完善科学防御台风体系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气象保障——2007年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报告(摘要)[J]. 浙江气象, 2008, 29(1): 1-2.

[3] 卜曉娜. 气象应急保障体系现状及建设探析[J]. 北京农业, 2012(33): 138-139.

[4]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 (2009-10-18)[2021-02-25].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9/content_1449000.htm

[5] 唐敏康, 赵玲. 城市灾害应急救援管理探讨[J]. 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 2007(5): 138-140..

[6] 韩宝山, 刘晓君, 赵艳梅. 淇县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9): 41-42, 44.

[7] 中国气象报评论员. 强基固本  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N]. 中国气象报. 2020-05-12(1).

[8] 高小平.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J]. 中国行政管理, 2008(11): 18-24.

[9] 刘晓艳. 郑州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D]. 郑州: 郑州大学, 2009.

[10]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须全面纳入十四五规划[EB/OL]. (2020-04-24)[2021-02-26]. http://www.china-cer.com.cn/shisiwuguihua/202004244326.html.

[11] 学习进行时. 防灾减灾救灾,习近平强调这几个要点[EB/OL].(2018-12-24)[2021-02-26].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8-12/24/c_1123893172.htm.

[12] 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 (2011-12-19)[2021-02-26]. http://www.cma.gov.cn/2011xzt/2011zhuant/20111214/2011121405/201112/t20111219_156901.html

[13]王明田, 王闫利. 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推进遂宁新农村建设[J]. 四川气象, 2006, 26(2): 1-3.

[14]谭清波, 刘朝英. 气象预警大喇叭在农村的运用前景分析[J]. 贵州气象, 2013, 37(1): 59-60, 64.

[15]  靳瑞林. 加快“三个体系”建设  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N]. 中国气象报. 2011-07-20(2).

[16] 姚国章. 日本自然灾害预警运行体系管窥[J]. 中国应急管理, 2008(2): 51-54.

[17] 王玉秋. 兖州市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构建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24): 297, 299.

[18] 邵碧嘉, 陈剑峰, 朱兰娟, 等. 杭州市气象应急保障体系现状及建设对策[J]. 浙江气象, 2010, 31(4): 37-40.

猜你喜欢

气象灾害现状
阳信县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喀什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气象灾害对农业经济的风险影响分析
浅谈气象灾害对农业方面的影响
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冬种辣椒生产的影响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