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比对,让语言学习深入课堂

2021-09-13詹赐玉

天津教育·下 2021年8期
关键词:方法策略语文教学

【摘  要】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核心中的核心。本文通过对比阅读、影视互鉴与单元整合三个方面,阐述能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语文视野,更超拔的语文综合素养,更具学习深度的思想引领和规律探索的课堂实践路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建构;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4-0187-02

【Abstract】The core of Chinese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and languag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are the core of the core. Through comparative reading, film and television mutual learning, and unit integration,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classroom practice path that allows students to have a broader Chinese vision, a more superior comprehensive Chinese literacy, and a more in-depth thought guidance and regular exploration.

【Keywords】Chinese teaching; Language construction;Method and strategy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实践证明,教师对多种文本、多种元素进行整合,使文本间的语文要素对比鲜明,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语言不同建构方式所表达内容形成的强烈反差,并在感受语言形式,触摸文字内涵的基础上,达到以语言激情感,以语言绘形象,以语言解篇章,以语言开智慧的目的。

一、作品整合,比对语言文字的精妙性

语文课的“语文味”,往往体现在和语言的“纠缠不清”上。教师指导学生感受相近语境中不同语言的不同表达效果,能极大程度地触发学生对语言建构方式的认同。众所周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无法对一篇文章进行一一解析。这就要抓住重点,以作品整合的方式,由点到线地转化,由点到面地扩散,引导学生对比感受不同的语言形式,细细地触摸文字的内涵,最终打通阅读和情感之间的通道,帮助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性,更深层次理解语言的建构。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课,笔者就整合了两段原文进行比对: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祖父的园子》萧红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可爱多了。——《乡下人家》陈醉云

教师:读读这两段描写,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我发现这两段话都写了乡村非常常见的景色,很美,很舒服。

学生:这两段话都有写到瓜怎么爬,怎么结的。但是《祖父的园子》的瓜,让我感觉很调皮,而《乡下人家》的瓜,让我感觉很乖巧听话。

教师:是吗?具体说说你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了这种不一样?

学生:第一段中的瓜愿意怎么爬,就怎么爬,愿意怎么开,就怎么开,愿意怎么结,就怎么结,若是不愿意,也没有人问它,所以让我感觉它好自在好调皮。而第二段中的瓜,主人把它牵上架,它就攀上架,让它爬上屋,它就爬上屋,多听话啊!

教师:其他同学同意吗?(大家一致认可)

这是孩子奇妙的发现与表达。在四年级学《乡下人家》时,他们并没有这样的体会,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作品整合比对,两篇语段不同的语言建构方式在学生的心中进行了相互交融,品味变得独特新颖。

二、影视互鉴,感受语言表达的形象化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教師在教学中经常遭遇超越小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语言表达,教师似乎穷其言辞也无法向学生传达到位。在强调教学资源多元整合的今天,影视资源融汇戏剧、音乐等多种元素,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社会等方面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广泛性特征相符合。这时,教师如果合理整合影视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拓展,就能很好地让学生从语体形态到对语意世界的感悟,再到对语象世界的理解,加深学生对语言建构形象化的认识,延伸学生学习范围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在《白鹅》一文中,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鹅步态傲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净角”一词,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感受不出这一比喻的形象巧妙。此时,老师可以借助影视资源,整合三个影视片段:第一段,京剧中净角出场的场景;第二段,现实生活中大白鹅的行走姿态;第三段,动画片里大白鹅走路的视频。观看比对并提出问题:“净角出场和鹅的步调有什么相同点呢?”“动画片里大白鹅与现实生活中大白鹅的行走姿态有什么不同呢?”有了影视作品的互鉴整合,学生很容易地就能感受到二者的相同之处就在于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也能感受到动画相较于文艺作品的夸张生动、直观形象。通过影视互鉴,学生不仅直观地感受“净角”一词,更体会出对大白鹅从容步态的生动描述,进而对这一比喻的形象表达留下深刻印象。

三、单元整合,构建语用训练的序列化

语言建构的训练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相较而言,隐性的语言训练更具魅力,更能综合性地组织起语言建构与运用诸多方面能力的深度学习。教师依据教材单元组进行整合、组织文本比对学习就是这种综合性的隐性语用训练,使学生既可对文本架构的搭建进行宏观体验,也可在修辞用法对比、词语运用对比等语言形式、风格、特征中进行微观品味。教师在单元多篇文本的多元比对中,通过整体的视野,系统的思维,将单元的内容组合,让语言学用形成序列化,同时通过设计系列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多元比对挑战性任务,以活动设计倒逼学生自我学习的动机和能力,能够整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例如,六上第八单元编排了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丰满了鲁迅形象。如果紧扣单元习作要素: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我们发现《少年闰土》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课文就是极好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范例。教师提出问题:“同是写人的好文章,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然后列表整合课题、具体事件、人物形象、表达情感和比对发现(相同点、不同点)等内容,并通过表格一步步比对阅读,让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而且,教师通过学习任务单与课堂的有机融合,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有效地将零散、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建构起文本的意义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为学生的写作感悟奠定了基础,更实现了深度学习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做教学教研的思想者、开拓者,学会深挖细掘、应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整合运用,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才能够引领学生体验语言应用的迷人风光。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20-127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叶榕.积累与实践——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双翼[J].教育探究,2019(02).

[2]许纪友.阅读教学如何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J].学语文,2018(01).

作者简介:詹赐玉(1977.06-),女,汉族,福建建阳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培养。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方法策略语文教学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