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适应情况调查

2021-09-13曾宪楠郭楠麦思源何荣锋周玉炜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复学适应性学期

文/曾宪楠 郭楠 麦思源 何荣锋 周玉炜

一、调研背景

服兵役群体中,大学生占比较大[1]。随着两年服役期满,这些大学生中的一小部分将有机会参加学业考试和晋升职务,他们将留在部队继续发展,大部分会回到高校继续深造。随之而来的是从部队返校后的一系列适应性问题。解决退伍大学生返校后的适应性问题,需要学生与高校共同努力,还需各方共同构建多层次的保障机制[2]。本研究以一年内退伍、返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他们的适应状况。共发放问卷21份,回收有效问卷21份,回收率为100%。其中,男生19人,占90.48%;女生2人,占9.52%。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课程学习方面难以融入

表1 退役返校后的适应性调查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有85.71%的退役复学大学生反映,在第一学期课程学习上最难适应,3个人选择了第二学期至毕业年级上学期较难融入。普通大学生入伍后,在两年的部队经历中,主要接触的是军事技能与政治理论的学习,这些课程与自己的大学课程,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大学课程相关性较低。与此同时,由于部队生活节奏快且空余时间少,个人服役期间大学课程的学习和复习基本中断。退伍后,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课程知识基本遗忘,影响了课程学习的连续性,他们很难快速赶上课程的进度。因此,大部分退役复学的大学生在第一学期难以适应。

(二)日常生活方面适应性差

通过调查发现,在日常生活方面有6人选择很好,占比28.57%;9人选择了较好,占比42.86%;5个人选择了一般,占比23.81%;4.76%的同学选择较差。参军大学生通过两年的部队训练,学生入伍前的不良习惯有所改变,军事化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这一群体的固有习惯,也逐步适应了部队的生活模式。而退伍后重返校园进行学习,短时间内还无法适应校园相对轻松的学习以及生活方式,包括不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管理方法,甚至不认同周围同学们的自由散漫。更有极端的学生,因突然失去了军事化训练的严苛约束,放松心情左右了自己的主观意识。退伍返校初期,对自己要求更加松懈,出现了沉迷于网络游戏,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业。

表2 退役返校后的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状况

(三)人际交往方面圈子比较窄

人际交往方面,在调查中有8人选择了非常好,有非常多的朋友,占比38.1%;还有11人选择了有一两个知心朋友,占比高达52.38%;剩余2个人选择了不善交际;没什么朋友,占比9.52%。退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圈子比较窄,知心朋友数量较少,甚至没有。因此,他们也很难通过朋友之间的交流,来拓宽自己的学习思路。

表3 退役返校后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与人相处能力情况

(四)退役大学生需要相应的帮助

在相关措施方面。有13人选择作为退役大学生返校期望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占比61.9%,7人选择了认为学校应该对退役大学生在学业上的问题集中指导,占比33.33%,剩余1人选择需要辅导员不定时沟通,占比4.76%。综合来看,退役大学生对于自己返校层面还是期望学校给予一定的帮助,也侧面表达了退役大学生对于正常返校的学习生活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表4 认为学校应该对退役大学生提供的帮助

三、退役复学大学生适应性问题原因分析

(一)个人层面,思想准备还不够充分

申请入伍前与在部队服役时,以及退役返校复学时会面临哪些突出的问题,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部队的军事化训练下,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独自应对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困难,所以他们对于返校后的种种困难不以为然。部队相对扎实的训练和生活环境,培养了入伍大学生的较强执行力,一部分退役复学的大学生重返校园,仍然保持着部队的生活习惯,刻板思维导致这一群体无法快速融入校园生活,其他学生给这一群体贴上了特殊身份标签,导致相应的适应性问题[3]。

(二)学校层面,教育引导还不够及时

在辅导员和老师的交流中,他们大多认为经过部队培养和训练的大学生是更加优秀的群体,与普通同学相比更加成熟和稳定,更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甚至能够很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辅导员和教师对退伍大学生情况的判断,使他们习惯性地相信退伍大学生有一个成熟的心理状态,认为退伍大学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适应性问题,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教育引导,忽略了对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应性问题的关注。

四、解决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应问题的措施

(一)构建班级层面的帮扶机制

课程学习是退伍复学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要深入各个方面,协助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方向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后,监督他们逐步完成计划[4]。对于专业课底子薄弱的学生,辅导员可组织成绩优异的学生与其结成帮扶对子,使其提升基础知识,尽可能赶上同班同学的学习进度,从而更好地树立信心、适应环境。根据前面的调查结果,有85.71%的退役复学大学生反映在第一学期课程学习上最难适应。因此,在这一阶段应该注重对他们学习上的帮扶,帮助他们顺利适应课程学习。学习上的问题解决了,他们心理上的焦虑感也相对减少,有利于其他方面的适应。

(二)构建学校层面的引导机制

要探索开展针对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指导课程。退伍后重返校园进行学习的大学生因社会角色的突然转变,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可组织退伍返校学生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例如,可以举行学生座谈会,让退伍返校的学生之间有一个沟通的机会,也可邀请曾经有过参军经历的教师或同学,介绍返校复学经验,有助于后者减少走弯路的机会,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快速融入返校生活。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返校初期面临一定的问题是许多同学会有的现象,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并且通过一定的方法,是可以尽快解决的,增强他们重新融入校园的信心。其次,对退役复学大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每一组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工作。复学指导工作解决了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校园归属感,有利于这一群体快速融入校园生活。

猜你喜欢

复学适应性学期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花开疫散复学日,少年逐梦正当时
——长春市赫行实验学校小学部一至五年级师生重返校园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开心复学
王伟平书记对学院返校复学防疫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指导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