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2021-09-13孟庆春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质量指标农民工体系

文/孟庆春

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社会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他们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贡献了大量的劳动力,对于社会经济平衡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在此过程中,更是要重视起社会农民工就业问题,尤其在城乡建设距离不断缩小的社会背景下,“三农”问题已显著性地制约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1]。如何保障农民工就业质量,深入了解农民工对生活与生存的需求,成为我国经济市场与地方政府的关注核心。而针对农民工就业质量,采用构建评价指标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也成为一项突出与迫在眉睫的工作。基于此,文章将以农民工作为市场调研群体,提出一种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构建方法,深入对此方面的分析,实现对社会劳动力的平衡化处理。

一、农民工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一)选择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指标

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实地调查法,并综合早期对此方面的市场调研成果,设定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指标[2]。在选择指标的过程中:其一,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即指标内不仅需要覆盖衡量就业质量的客观性社会因素,也要覆盖农民工对就业的主观思维;其二,应遵循可行性原则,即每个选定的指标应均是通过市场实际调查,或标准计算统计得出的;其三,应遵循明确性原则,即每个提出的指标均明确地指示农民工就业中的某一项或某一方面信息。综合上述原则,对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设计,指标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指标

(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恰当性

在完成对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后,使用Stata10.0计数软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的恰当性进行分析。结合获取的原始样本数据,构建样本数据矩阵。

公式(1)中:rij表示为在第i个农民工样本数据中,其中第j项指标的具体数值,综合上述分析,对rij进行具体赋值。如表2所示。

表2 rij赋值

结合表2中的信息,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的正向指示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过程可用如下计算公式表达。

在此基础上,使用KOM测度法,对不同指标之间的强弱关系进行评估,结合变量的关系系数得到最终KMO数值。常规情况下,KMO的取值在[0,1]之间,数值越趋近于1.0,表明指标与对象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反之,数值越趋近于0,表明指标与对象之间的关系越稀疏。通过上述提出的方式,对指标进行恰当性评估。

(三)结合适宜性指标评价农民工综合就业质量

结合上述研究成果,导出农民工综合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适宜性,并对其进行求权重系数的划分。权重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3)中:wi表示为第i项评价指标的权重;pj表示为第j个主成分指标的贡献值。导出每项指标的具体权重值。对农民工综合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由高到低划分为四个等级。等级划分如表3所示。

表3 农民工综合就业质量评价等级

综合表3中的内容,在对农民工就业质量指标评价的过程中,可参照农民工主观、评价结果与社会客观评价结果,对照农民工综合就业质量评价等级,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对其就业质量的评价。

二、对比实验

为进一步验证本文提出的农民工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实用性,将其与传统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对比,开展如下对比实验。

为确保文章在实验过程中,采集的各个数据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真实反映本文评价体系构建方法或传统评价体系构建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实验当中选择的数据为在某城市区域当中,对各个行业当中的农民工进行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取。在实验过程中,以“城市迁移群体调查”中相关数据信息作为研究依据。随机选择100名该城市中的农民工志愿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别利用本文提出的农民工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和传统评价体系对其就业质量进行评价。为确保对比实验结果具有更高的置信度,在分别依据两种评价体系进行打分时,均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对评价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该城市农民工的整体就业质量评价结果。将最终的评价结果划分为最优、优、一般、差、最差,共五个等级,分别计算两个评价体系中五个等级当中的人数占比,将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作为实验组,传统评价体系作为对照组,将其得出的结果与这一年中“城市迁移群体调查”中对应的农民工就业质量实际情况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如表4所示的实验结果对比表。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对比表/%

由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评价体系得出的不同等级农民工就业质量占比与对照组评价体系得出的不同等级农民工就业质量占比相比,更加接近于这一年该城市实际不同等级农民就业质量占比。因此,通过对比实验能够进一步得出结论:文章提出的民工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构建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对农民工就业质量进行更加精准的描述,并提高最终评价结果的精准度,能够为不同地区或城市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综合评价提供更加精准的评判标准。

三、结语

文章开展了农民工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研究,提出了选择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恰当性、结合适宜性指标评价农民工综合就业质量等,并采用设计对比实验的方式,验证了文章中提出的农民工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构建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对农民工就业质量进行更加精准的描述,并提高最终评价结果的精准度,能够为不同地区或城市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综合评价提供更加精准的评判标准。

猜你喜欢

质量指标农民工体系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茶叶籽油精炼工艺条件对其质量指标的影响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基于岩体质量指标分类法的采场稳定性分级方法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现场质量指标探讨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