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破解文化产业融资困境

2021-09-13王经绫

银行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区块融资

王经绫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核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融资具有先行性和前瞻性的特征,融资问题是困扰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有效地解决融资,实现有效“供血”,是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但文化产业的融资困境仍然很明显,受资管新规及其配套政策的持续影响,文化产业的“融资难”困境深化,急需寻找新的融资模式以缓解愈发明显的融资困境。

文化产业融资困境的特征

文化产业融资规模总体偏低,近年来投资规模呈下降趋势。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国文化产业披露投资事件3438起,披露投资总额2037亿元,两者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同时,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规模较小。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能找到的最新官方数据为中国银行业协会2018年8月发布的《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8)》,截至2017年末,21家主要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7260.12亿元,为当年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的0.61%。相较于其他产业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文化类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更甚。我国文化产业的中小企业占比达98.5%,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三季度,共59家文化企业上市,仅比2018年多一家。其中,新闻和出版业23家,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26家,文化艺术业9家、体育业1家。即便是科创板和新三板,也鲜有文化类中小企业的身影。虽然近年来,在政策和制度红利下出现了不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一些私募基金和VC也开始涉猎文化产业,互联网巨头也大举购买电影IP、文学作品、游戏IP等,但大量的小微文化企业仍然举步维艰。

文化产品天生具有高风险性,风险控制难。作为信息符号载体的文化产品,在当前数字文化经济的背景下,相较于高额的生产成本,其传播成本和复制成本很低,甚至近乎为零。以唱片为例,为制作唱片,需要在作曲、录制、混音和编曲上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一旦“母带”制作成功,复制成本极低,这也导致盗版问题非常严重。国际唱片业协会资料显示,中国地区每年因网络盗版所造成的音像行业损失就高达50亿美元。然而,极低的复制成本有利于提高普及程度,这也是现代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之一。此外,文化产品的专用性不强,不确定性较大。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的实现源于产品的外溢效应,而这又主要决定于产品的普及程度,通过提高普及程度实现规模效应,从而降低长期平均成本以实现经济收益。由于普及程度不可控,也无法预测,如电视节目收视率、电影票房、视频点击率、电子书售卖数量等不可预测,从而导致收益的不确定性很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难度大。

文化企业无形资产占比很高,较大地影响了融资效率。文化企业的资产主要以知识产权、文化价值与创意理念等为主,这天然地决定了文化企业的融资基础多以无形资产为主。首先,文化企业以无形资产作为融资的基础资产,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产权权属是否明确。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产权权属引发的社会热点争论从未停止,从郭敬明、于正的文学作品抄袭事件,到《野狼disco》的版权风波,以及各大电视台各种节目涉及的版权问题,无不反映了明晰产权权属的重要性。其次,无形资产容易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发生巨大的变化,使得价值稳定性较差。再次,无形资产的评估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在缺乏市场验证的情况下,很难对其价值进行准确评估,从而导致抵押融资和风险再分配难度增加。一般来说,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价值评估较易,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实现风险转移和还款管控;但无形资产变动率高、评价难等因素,增加了文化产业的融资难度。也正因如此,亦导致了无形资产流动渠道不畅、转让和处置的不确定性相对更大。

文化市场的交易复杂性过高,加重了金融机构“惜贷、慎投”。一方面,现代社会文化产品很多都属于体验性产品,往往以创新性、现代性和主观性为其核心竞争力,在技术快速迭代和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文化产品很容易被淘汰,文化市场的更新速度很快。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多,消费行为分散,依靠原子态个体无法有效搜集所有信息来实现确认机制。因此,必然需要解决信息分散和信息不对称的“统一账户”对交易信息进行综合比较、核验与确认。银行就是融资中心化确认机制的典型。在银行体系的中心化系统中,其“统一账户”里掌握了“权威”数据,银行根据这些数据对文化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确认,进而进行借贷行为。由于所有人都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且文化产品的个性化格外显著。相较于其他产业,文化产业的消费者规模更为庞大,消费行为更为分散,从而导致银行“统一账户”中的文化企业信息失真现象更甚,而“权威”数据偏差,加剧了文化企业的融资难度。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不完善、文化产业的专业评估人才缺乏的现实情况下,文化产业的融资困境似乎成为必然。

区块链技术应用对文化产业融资困境的破解

相较于传统文化产业,现代文化产业的互联网特征与数字特征格外明显,音乐、电影、视频、电子书、直播、游戏等数字文化经济的消费进一步强化。根据清华大学最新发布的《2012~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报告》,2020年,我国数字文化经济的发展势头迅速,其融资次数与融资金额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84.2%和82.9%。新冠肺炎疫情推动我国的线上文化消费进一步增加,更进一步助推了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这不仅加速了文化产业融资的紧迫性,也加大了区块链技术在文化产业融资的范围,提高了可行性。

实现文化產品的确权,提高无形资产的价值稳定性。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改变数据存储和使用结构,改变交易和交往的方式,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建立新的社会确认和社会信任机制,这将有效打破无形资产的权利稳定性瓶颈。权属的确认是所有融资的逻辑起点。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文化创意产品权属可以得到确认。这项技术可以通过时间戳、哈希算法对文化产品进行确权,以确认某段文字、视频、音频、游戏等文化产品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真实性。以无形资产为主的文化企业,确权问题更是尤为重要,每年由于版权、抄袭而产生的文化产业纠纷层出不穷。区块链实行的“共同确认”新机制是去中心化,依靠分布式记账(ledger)实现“交易民主化”,即不依赖银行、保险公司等“权威”中心,这种“共同确认”的机制是由所有相关方共同认证,层层递进,每一步都必须合规。这就有效地改进了文化资产的登记和交易流程,在根本上解决了内源融资的问题。文化产品一旦在区块链上确权,其后续交易都会实时记录。在确权的基础上, 文化产品所有者可以通过区块链对所有的文化产品消费者进行收费,这解决了文化产品因极低的复制成本(如盗版问题)而无法实现经济价值的难题,增加了利润。文化产品利润的扩大,在根本上提升了文化产业内源融资的问题。同时,区块链还有助于提高无形资产的转让与清算速度。

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能全面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以银行为代表的中心化系统下的融资机构数据库,数据库的创建、更新和删除责任都是银行。一方面,银行因为信息垄断地位而自然获取了融资优势,增加了其他潜在融资渠道的门槛;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产业的高度离散特征,银行数据库“失真”现象格外明显。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文化产业的融资难度尤为突出。区块链有公共共享账本的功能,在区块链架构中,每个节点都有完整的交易副本(数据包),区块之间的链接依靠密码技术,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是完全分散化(distributed)和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的。这就打破了银行作为中心系统的垄断地位。就融资而言,由于实现了信息的全面共享和账本的共同生产(co-production),缓解了文化产业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形成了不基于中介机构的社会信用关系。可以说, 所有文化产业的相关者都可以是潜在的资金供给方,既拓宽了融资渠道,也降低了交易成本。

区块链+大数据,能逐渐实现文化产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交易管理和风险管理是融资的两个基本环节,我国文化产业的融资在这两个环节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中国当前的金融体系是依托银行等“中心” 企业,而“分布式”是区块链与大数据共同的关键特征。区块链依靠智能合约、分布式记账和可信性,能较好地解决交易问题,有效实现去中心化,提高数据的隐私性;大数据技术则能对超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升文化产业的风控效率。在传统的融资模式下,文化产品高风险、文化企业轻资产、文化产业过于复杂的产品种类特征等都导致了中小文化企业几乎很难融资。在“区块链+大数据”下,交易过程中的行为数据是大数据的基础资料, 融资的基础是真实交易,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更被看重;融资后的资金去向被严格监控;而还款来源则不再仅仅是借款方的现金流和再融资能力,而是利用供应链上的下游环节的资金回款来偿还上游环节的借款。将新的技术应用于交易与风险管理, 逐渐实现供应链金融服务。

当前区块链在文化产业融资中的应用场景

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建立区块链框架的文化产业供应链金融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文化产业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信用传递之间的耦合,实现产业链条中所有相关方信息的无损失传递,以打破信息不对称与信任壁垒。其本质上是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度与透明度,利用龙头企业的信用背书,将银行授信传递到整个文化产业链,实现供应链金融。我国文化产业的寡头特性较为明显,从文化产业的上市公司仅有59家就能略窥一二。处于产业链顶端的龙头企业无论是规模、业务范围还是核心竞争力都较强。与之相对应的是,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融资相对较容易。在文化产业自身天然具有融资难等特性的情况下,借助区块链的可信度与交易透明度, 在区块链平台上,可以进行如下实践:一方面,龙头企业可以使用应收账款获得银行授信,在授信范围内签发并生成凭证, 供应链上的企业可以用凭证进行结算,拿到凭证的企业可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另一方面,获得龙头企业信用背书的其他企业,实际上是获得了产业内部的认可,金融机构可以将其纳入自身的优质客户里。通过这种方式,龙头企业提高了自身授信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运营资本支出,同时也增强了整个产业链的黏性,提升了全产业的融资效率。

文化产业交易的区块链平台模式。区块链的确权功能超越了区块链的技术内涵,能否实现对文化产品的确权,取决于法律和制度是否赋予区块链对该项目的确认权。因此,利用区块链对文化产业确权,进而实现抵押,显然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可以针对当前融资的具体操作,结合区块链技术,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是搭建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共同交易平台。相关参与者包括文化企业、金融机构、保理机构、资金供给方等。二是要加快贸易无纸化进程。区塊链解决数据造假与篡改的前提是贸易的电子化,而电子单据已然具备实施条件。三是数据上链。相关交易的电子单据要在区块链平台上进行往来,这样不仅能应用区块链的共享账户,也能确保数据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关键是为文化产业的融资提供基础性材料,让文化产品及其相关交易成为资本市场可以接受的对象,并有效控制底层资产的风险。四是数字资产交易。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同时兼具金融资产交易所的功能,将文化企业非标准化的融资需求转化为标准化的金融产品,逐渐实现对中小文化企业这部分“长尾市场”的覆盖。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孙 爽

976639255@qq.com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区块融资
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作品精选
百度推出“区块链操作系统”BBE平台
区块链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9月重要融资事件
Unicorn正式上线区块链浏览器UIC—Explorer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区块链投机者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