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路径优化探析

2021-09-13何艳太

银行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朔州市信贷实体

何艳太

本文以朔州市为例,阐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现实意义,分析当前所面临的障碍和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朔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现状

存款稳步增加,为信贷投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2020年末,朔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67.4 亿元,增长10.9% ,高于山西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1387.2亿元,增长15.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为268.6亿元,增长0.4%;广义政府存款余额为209.9亿元,增速下降3%。

贷款投放突破千亿元,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更加突出。近些年来,朔州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 不断加大对地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入,存量信贷资金和单位新增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信贷投入对GDP增长的拉动效应同比明显增强。2020年末,朔州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015.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规模;贷款增速达17.9%,居全省首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从近五年信贷投入看, 朔州贷款产出率由2016年末的1.06%提升至2020年末的1.2%。可见,信贷投入持续加大对朔州经济贡献度稳步提升,为朔州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此外,随着朔州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去产能的深入推进,朔州市信贷投向行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近五年,朔州市三次产业信贷投放比例由2016 年的2.8∶71.4∶25.8调整为2020年末的2.6∶60.6∶36.8。从产业信贷增速看, 第二产业信贷增速比2016年下降8.8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信贷增速则比2016年提高18.5个百分点。同时,各金融机构在支农支小、绿色产业等方面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在支农发展方面,朔州市形成了以农信社(农商行)为支农主力军,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村镇银行为补充的支农服务金融体系,各机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方式,加大农村地区信贷投放力度,有力地促进了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2020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为441亿元,比上年增加35.5亿元,增长8.8%,占各项贷款总额的43.4%。其中,农村企业贷款余额为238亿元,增加39.4亿元,增长19.8%。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人民银行积极搭建政银企融资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融资产品创新,扩大信贷风险担保基金,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了小微企业服务能力。2020年末,朔州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79.9亿元,比2019 年增加25亿元,增长16%。在绿色产业方面,朔州市政府抓住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和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机遇,以“减、优、绿、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项目,朔州金融机构乘势而上,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加大信贷投放,积极支持地方绿色产业发展。截至2020年末,朔州市绿色信贷资金规模达100.9亿元,同比增长3.3%,占各项贷款的9.9%,其中投向清洁能源产业59.2亿元、节能环保产业24.4亿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10亿元、清洁生产产业6.2亿元。另外,朔州市绿色保险发展初具规模,公益林保险、游客险、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等绿色保险项目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末,朔州市绿色保险额达30.5亿元,同比增长9.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障碍

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

信贷产品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不相适应。近年来,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朔州市各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产品的创新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实体企业的需要,但总体来看,朔州市金融业仍然存在信贷产品供给不足、信贷营销趋同等诸多问题。而朔州市实体经济迅速发展变革,对信贷产品需求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等新特征。信贷产品的供给与实体经济的需求存在明显的不适应。如某风力发电公司反映,该企业迫切需要中长期贷款,但银行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续贷需先还旧款,重新授信审批时间为1至3个月不等。又如,某煤炭集团反映,银行有意愿给其金额较大的中长期贷款,但由于该集团内部有自己的財务公司,对银行贷款需求较小,且融资主要用于临时性周转,一般为短期贷款。该企业在国际投资方面有融资需求,希望银行能够提供利率优惠的国际投资贷款和银行信用支持,但由于银行及相关部门原因,该需求得不到满足。

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与实体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当前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仍然比较僵化,不利于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一是存在明显的倾斜。在贷款意愿方面, 银行信贷仍偏好于国有大型企业,即使该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相对较低。原因主要是,国有企业一般具有政府背景,企业虽然经营效益低,但依然有政府兜底,违约风险较低。在贷款利率方面,一般国有大型企业的贷款利率为固定利率,且一般低于5%,如果经营情况较好还有10%的下浮空间,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一般为基准利率上浮30%以上。此外,调查发现一些农户经营主体在乡镇三年期贷款的月利率为0.7%,即8.4%的年利率。在奖惩机制方面,民营企业及其他经营主体一旦出现信用违约,信贷人员将受到一定处罚并终身追责,而国有企业出现信用违约,信贷人员受处罚较小,或不进行追责。二是管理效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信贷审批环节多, 审批手续繁,审批时限长。三是灵活性不足,银行贷款标准单一,规模较小的企业无论前景如何,基本都没有信用贷款,一律要求有其他企业或机构为其提供担保。

金融专业人才配备与实体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各金融机构中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且人员配置不合理,现有的中高端人才大都配置于省级或市级机关, 而县支行直接与客户接触的中高端信贷人才紧缺。如某银行县支行反映,大学生留不住,有企业与外商签订的合同整个支行都看不懂。此外,银行类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对贷款风险的认识相对传统和单一,缺乏分析各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发现优质小微企业的能力。事实上,在当前形势复杂多变、企业生产经营呈现两极化趋势的大环境下,银行是否具备识别和处理有效信息、降低交易成本、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不仅会影响到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对金融机构的自身发展也至关重要。

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小微企业自身经营不规范。小微企业贷款难已成为当前公认的事实。通过银行方面了解到,银行之所以不愿意给予小微企业贷款,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规范性不足,缺乏科学管理机制,财务数据真实性不高,银行很难准确掌握企业实际运行状态,道德风险较高,极大增强了“柠檬效应”。银行为规避风险,放贷意愿下降。同时,企业生产经营不规范难以达到银行内部审批贷款的最低标准,即使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也难以获得贷款。

部分实体抗风险能力弱。当前融资能力较弱的主要是小微企业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出现信用违约可能性较大。在小微企业方面,企业正处于上升阶段,生产类资金和研发类资金需求较大,且抵押品相对较少或变现较难。企业遭遇市场波动时, 由于融资方式单一,企业信用评级较低, 周转资金容易断裂,从而导致信用违约。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方面,启动资金需求较大,期限较长,且受气候、市场供求和政策导向的影响较大,风险相对较大。虽然部分地区已设立相关的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但推进缓慢,基金补偿的审批程序多、耗时长,且抵押品一般为难以变现的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房和宅基地等, 因此银行放贷意愿仍然不高。

实体经济利润率较低。通过对朔州市50家工业企业检测发现,2020年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不足5%。而在房地产市场一年内至少上涨了15%,远远超过实体经济年利润率。同时,房地产市场虽然被认为存在泡沫,但预期风险却相对较小。因为房地产市场几乎涉及整个经济市场,如银行、证券、保险、钢铁、水泥等,投资及投机者预期房地产泡沫的硬着陆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政府必然会进行干预, 防止泡沫破裂。资本追逐较高的回报率, 实体经济利润率较低难以吸引新的资本流入,原始资本还会流出,进入其他资本收益率高的市场,并形成恶性循环。

外部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

信用法制环境欠佳。良好的信用法制环境是金融回归本源的前提,朔州市近几年通过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开展金融安全区创建等系列措施,使信用法制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经济持续低迷,相当一部分实体经济处境艰难,信用违约、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特别是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步履十分艰难。银行在处置方式上相对单一,主要以诉讼追偿为主,从诉讼到处置的中间环节多,时间长,人力成本高。此外,在农村“三权” 抵押贷款中,抵押品的变现难度大,特别是农房抵押品,中国特殊的农村情况决定了其难以处置和变现的特性。

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一方面,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没有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绝大部分风险由银行承担,影响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担保公司代偿能力不足,目前朔州辖内担保公司仅有8家,而与银行有业务往来的仅有3家,受企业经营不善、还款能力下降的影响,担保公司代偿额逐年攀升,无法代偿的情况频发,担保公司违约风险加剧。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路径优化对策建议

金融机构方面

结合市场需求,提高产品服务质量。银行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不对称使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增加,经营难度加大,生存空间趋窄。同时,大中企业则优势明显, 形成垄断可能性上升。而大中型企业一般拥有内部财务公司(如特变电工),贷款需求意愿不强,贷款利率必然有所下降, 导致银行盈利减少。因此,无论是为避免市场形成垄断,还是为保证自身盈利能力,银行都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增加服务产品种类,在保证合规的前提下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全面满足各经营主体需求, 使银行业不仅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同时促进自身发展。

完善信贷管理体系,提升市场活力。为使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完善信贷管理体系,银行在对待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客户时,应该给予相对平等的待遇,适当调整奖惩制度,实行“统一对待”追责机制,从制度上公平对待经营主体。同时,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手续和时限,加强信贷业务的灵活性,提升市场活力。

加强职工能力培养,合理配置人才。一是注重地方支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工资待遇,吸引人才下基层,提升基层业务人员整体水平。二是加强对信贷人员分析各个行业发展前景和发现优质小微企业的能力培养,降低征信成本。三是注重职工道德培养,防范内部操作风险。通过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使得银行业务能力大幅提升,为金融回归本源提供动力。

实体经济方面

强化企业科学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规范性不足是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企业应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数据真实性,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使其符合银行贷款基本标准,从而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不断壮大企业自身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优质企业入驻朔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加大改制的力度,加快转型升级、兼并重组的步伐,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同时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的“僵尸”企业。只有不断壮大实体经济的自身能力,才能有效提高抗风险能力,才能吸引银行信贷的投入。

加强与银行的沟通联系,诚实守信。企业要积极主动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和联系,建立良好的银企互动关系,充分了解银行产品服务的最低标准和门槛,发现并弥补自身不足。同時,向银行业务人员介绍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行业前景,减少信息不对称。此外,企业要信守承诺,按时归还贷款,珍惜企业信用记录,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

政府方面

加大实体经济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实体经济扶持力度,进一步降低税费负担,减少非重要性审批程序,尽可能消除寻租,真正做到“简政放权”,让市场在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提升实体经济利润率。利润率的提高必然会停止资本的继续流出,重新吸引资本流入实体经济, 即推进金融回归本源的进程。

不断优化信用法制环境。为应对当前信用法制环境欠佳、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单一和效率低等问题,一方面,加大朔州市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完善信用信息查询、地方金融监管、综合金融服务“三大功能”,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完善协议处置、借新还旧和不良资产转让等不良资产处置途径,建立多元化处置手段。同时, 减少从法院诉讼到执行的中间环节,明确处理有效时限,降低银行寻租与人力成本,提升处置效率。

发挥政策协同效应。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促进“三大政策”的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发挥政策的协同作用;二是给予企业适当转型和整改的缓冲时间,维护市场基本稳定;三是加强对市场恶意投机行为的打击和监管力度,在监管部门监管企业的同时,应加强上级部门及公众对其进行监督,净化市场环境。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地方政府要筹措资金设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 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一定的创新技术、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同时,通过引进战略投资、政府财政注资、优质企业参股等多种形式筹集担保基金,做大做强全市融资性担保业,提升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实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杨生恒

ysh1917@163.com

猜你喜欢

朔州市信贷实体
基于ColBert-EL 和MRC 模型的零样本实体链接
朔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
实体钱
朔州市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技巧的研究
朔州市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基于土地利用和GIS的朔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