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存款定价改革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2021-09-13生柳荣成海波汤奎

银行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基准利率负债自律

生柳荣 成海波 汤奎

随着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持续推进,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显著提升。但从实体经济的需求看,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仍有必要;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看,负债端存款成本的刚性严重制约了资产端利率的进一步下行。在此背景下,为推动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近期我国银行业在利率自律机制的统一协调下,共同决定对存款定价机制进行改革。

新发展阶段我国存款市场的“变”与“不变”

长期以来,银行存款是我国居民投资和储蓄的重要渠道,也是商业银行负债端资金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深化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本市场、资管市场、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业态不断涌现,存款市场也迎来一些新的变化。

我国存款市场的“不变”

存款仍然是银行负债端主要资金来源。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负债端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一般性存款仍然是商业银行负债端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础,也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截至2020年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同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增速基本匹配;中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占各项资金来源的71.6%,这一比例在近5年基本保持稳定。未来,随着同业市场监管的趋严和负债端资金来源稳定性监管的强化,预计一般性存款在商业银行负债端的地位将愈加凸显。

存款基准利率仍然发挥“压舱石”作用。第一,存款基准利率是居民存款储蓄的重要定价基准,关系着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第二,存款基准利率作为重要的政策利率,是中国人民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工具。第三,存款基准利率在维护存款市场定价秩序、防止非理性竞争行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强调,存款基准利率将长期保留,并将在我国利率体系中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我国存款市场的“变”

存款呈现“定期化、长期化”趋势。近两年,随着货币市场基金收益水平持续下行,银行理财加快净值化转型,各类金融产品持续打破刚兑,居民对银行存款尤其是高收益存款的需求有所上升,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有所加剧。从定期化趋势来看,2020年末,中资银行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较2019年初提高11.3个百分点;2021年5月末,这一比例在2020年末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高8.2个百分点。从长期化趋势来看,以国有六大行为例,2020年末,六大行存款剩余期限在1年以上的占比为19.0%,较2018年提高6.2个百分点,且提升幅度有逐年加快的趋势。

存款利率水平与市场利率走势背离。近年来,随着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及存款市场竞争的加剧,存款利率水平存在“易上难下”的刚性,与市场利率走势发生背离。以国有六大行为例,2020年存款付息率为1.62%,较2018年提高11个基点;而同期市场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年期SHIBOR下降约170个基点、DR007下降约30个基点、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下降约120个基点。存款利率水平的持续高企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资产端对实体经济的让利程度,也容易导致商业银行资产端风险偏好的上移,更不利于商业银行内源性资本的可持续补充。

存款定价改革高度契合新形势下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要求

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对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商业银行可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自由上下浮动一定比例确定实际执行利率。当前,在贷款端LPR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后,推动存款定价改革并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成为金融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应时应势推动存款定价改革

LPR改革有效促进存款利率市场化。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贷款定价方式由“贷款基准利率×倍”改为“LPR+基点”的形式,其中LPR由18家报价行自主参考MLF利率进行报价形成。这一改革有效地畅通了央行政策利率到贷款利率的传导路径,同时兼顾了市场化贷款利率形成机制。自改革以来,贷款利率水平变化有效地反映了市场资金供求的关系,切实打破了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自2020年以来,贷款利率明显下行,客观上推动了商业银行主动适当降低存款利率以保持稳健经营。

监管部门多措并举加强存款市场管理。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出台多项举措,规范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经营行为,有效维护存款市场健康竞争秩序。一是加强存款利率管理,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和活期“创新”产品进行整顿。二是对结构性存款进行规范,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发行收益与实际承担风险不相匹配的结构性存款。三是规范互联网存款管理,要求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四是对异地存款进行规范管理。禁止地方法人银行通过各种渠道开办异地存款,有效维护存款市场合理竞争。五是加强商业银行负债质量考核,推动商业银行加强负债质量管理。

推动存款定价改革和利率自律上限优化。2021年6月21日,经过利率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审议通过,我国银行业决定对存款定价机制进行改革。一是改革存款定价机制。各期限存款利率定价方式由“存款基准利率×倍”改為“存款基准利率+基点”。二是各期限存款利率自律上限较改革前“有升有降”,主要是合理调整了存款期限溢价水平。其中,一年以内的短端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所上升,一年以上的长端利率自律上限有所下降。改革前,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自律上限较一年期高175~188个基点,而近3年国债三年期收益率与一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期限溢价最高不超过60个基点,存款利率期限溢价严重高于市场利率,本次改革有效缩小了二者之间的差距。三是国有银行和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保持合理利差。考虑中小银行在网点分布和客户黏性等方面均处于弱势,为保持目前相对均衡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略高于国有银行。

存款定价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统一金融市场产品定价标准。从国际对标来看,存款定价机制大多采用加点的方式形成。在美国、欧洲、英国、日本等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存款利率主要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加点形成,例如美国存款市场利率主要是在联邦基金利率或LIBOR的基础上加点形成。从国内金融市场对比来看,随着2019年贷款市场完成LPR改革,除存款外,各类固定收益类产品和金融工具均已采用利率加点的方式对客报价。因此,推动存款定价改革,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有助于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增强货币政策精准传导效能。存款基准利率是重要的政策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采用基准利率上下浮动进行存款定价的情况下,由于长期限存款基准利率较高,在执行相同上下浮动比例时,长端利率将发生明显的杠杆效应,扭曲存款期限结构,扩大或缩小政策利率效果。以基准利率上浮1.4倍为例,在当前基准利率水平下,一年期执行利率水平将比基准利率高60个基点,三年期执行利率水平将比基准利率高110个基点,二者相差将近一倍;反之,若以基准利率下浮,各期限利率水平差异将小于对应基准利率差异。这一杠杆效应将对货币政策在银行市场的精准传导产生不利影响。本次改革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精准传导效能。

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2020年以来,商业银行持续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实施较大范围、较大幅度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政策。从确保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角度上看,客观上需要商业银行积极优化负债结构,通过负债端高质量发展来支持资产端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商业银行以本次存款定价改革为契机,优化存款定价机制,理顺存款期限结构,为资产端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释放空间。

便于银行主动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一方面,本次改革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主定价的自由度和精准度。随着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优化的推进,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客户基础、战略导向、业务需要等制定存款差异化定价策略和精细化管理方案,进一步提升存款定价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随着存款加减点定价优化的完成,商业银行各类资产与负债项目将在定价方式上实现有机统一,这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中的基差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商业银行主动应用净息差管理、衍生品套期保值等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利率风险管理。

切实保障广大客户的合法权益。一是本次改革对存款人的利益影响较小。虽然改革后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所下降,但是一年期以上的存款占比较小,对存款人收益的影响总体较小。二是可以有效引导居民合理科学作出投资和储蓄决策。随着存款期限结构的进一步理顺,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期限偏好、流动性偏好等,科学合理制定储蓄和投资策略。三是有效避免重大风险事件对存款人利益的损害。本次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存款市场秩序,将切实避免个别商业银行通过不规范的“创新”产品进行吸存的非理性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此类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与资产风险容忍度之间的恶性循环,有效防止发生重大风险事件而导致存款人利益受损的情况。

构建存款市场新发展格局的几点建议

商业银行积极推动本次改革实施。推动存款定价改革,商业银行是重要的一环,也是主要的执行者。在本次改革中,建议商业银行积极做好以下几点以确保改革平稳顺利落地:一是做好配套系统改造。本次改革将涉及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和对客报价系统的改造工作,做好相关改造是确保改革落地的关键一步。二是修订授权体系和合同文本。商业银行需要及时修订内部存款定价授权体系和对客合同文本,确保符合自律约定。三是加强存款合规宣传和客户引导。商业银行需全面排查各渠道存款价格宣传展示的合规性,避免误导客户存款行为,同时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回应客户咨询、建议等。

多方共同维护存款市场健康秩序。健康的存款市场环境需要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商业银行共同维护。一是监管部门强化存款管理。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出台多项措施有效规范了存款市场管理,后续建议监管部门继续加强存款市场监测并持续完善管理措施。二是有效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建议进一步探索应用金融科技等手段加强对市场违规行为的监测和定性能力,并丰富处罚手段、加大惩戒力度,提高违约成本。三是商业银行切实遵守行业自律约定。商业银行要自觉维护存款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坚决杜绝以“创新”产品突破利率自律约定上限,同时加强同业监督,共同推动存款市场健康发展。

稳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当前,贷款利率LPR改革已取得实质性成效,下一步建议稳慎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存款基准利率将长期保留的前提下,完善存款利率调整机制,确保存款利率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配;强化金融风险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传染和不当竞争。

以数字化经营推动存款业务可持续发展。如何拓展低成本结算性资金来源,增强负债资金的稳定性和负债成本的合理性,将是商业银行在未来存款市场竞争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数字化经济时代,商业银行需要精准捕捉客户需求变化和深度挖掘客户价值潜力,加快系统性思维转变和创新性技术应用,通过“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的数字化经营模式,实现客户流量聚集、价值增值和存款沉淀的共融共生。

不断优化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在平稳推动本次改革落地实施的同时,建议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推动资产负债管理迈上新的台阶。一是及时研究内部转移定价(FTP)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存贷款利率传导在商业银行内部的自我完善。二是前瞻性地制定存款差异化定价策略。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在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持续提升自主定价能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在主观上要求加大对存款定价的精细化管理力度,根据自身客户结构和业务特点前瞻性地制定差异化定价策略。三是积极探索主動利率风险管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风险不断凸显,商业银行需要加快研究主动利率风险管理策略,积极探索应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有效维护自身价值稳定。

积极拓宽居民投资和储蓄渠道。一方面,为满足居民合理均衡的投资和储蓄需求,金融市场主体需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增加金融产品供给。另一方面,随着投资和储蓄渠道的不断拓宽,居民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等得到满足,商业银行负债端资金来源也会得到持续丰富。因此,拓宽投资和储蓄渠道不仅有助于实现居民财富保值增值,而且也有利于推动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

责任编辑:杨生恒

猜你喜欢

基准利率负债自律
坚持自律 赢得的是整个人生
新语
自律的力量
知耻自律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世界名著诞生趣闻四则
合理负债能够加快医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