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蜜蜂消失发出了什么警示?

2021-09-12刘燕薇

看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工蜂蜂群蜂巢

刘燕薇

全世界共有两万余种蜂,而被人类熟知的只占极少数。最小的蜜蜂生长在澳洲昆士兰州桉树上,长度只有1.8毫米。

最大的蜂—华莱士巨蜂长度有39毫米,翼幅达63毫米。当时学者以为,该种群已于上世纪80年代灭绝。2018年的时候,它却出现在eBay上被出售。

从外形上讲,黄蜂中有长舌蜂和短舌蜂。长舌蜂能吸到更深的花冠,蜂毛茸茸的特征,能将更多的花粉沾在身上。早期的黄蜂是食肉类昆虫。蜂类筑巢,通常是在地下、杂草丛生的堤坝上、朝南的山坡上、岩石的缝隙中、树上,甚至建筑物的墙内。从生活习性上看,蜂类可分为独居蜂、黄蜂、蜜蜂、无刺蜂,它们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各异。

独居蜂不居住在一起、不产蜜、不具攻击性、没有蜂后,也没有共同的蜂巢;而黄蜂有250余种,无刺蜂有五六百种;蜜蜂类只有7种。

我们所知的蜜蜂只是蜂的一种。雌性蜜蜂通常不负责传宗接代,而是扮演工蜂的角色。夏季,工蜂白天外出采集花粉花蜜,日落返回蜂巢休息,其寿命不超过两个月;冬天,其外出活动减少,寿命可达3~6个月。

它们蜇人后,自身消化道、肌肉和神经系统都会衰竭。

每年春季花开时节,是蜂后的产卵季。蜂后生出雄蜂,这些雄蜂的唯一作用是与蜂后交配。它们射精时,会导致其生殖器官脱落、内部器官爆裂,自己的生命也就走向了尽头。

性无能的雄蜂会被蜂后逐出蜂巢,死于饥寒交迫。工蜂的外形最小,蜂后最大。除非捅了马蜂窝,我们能看见的只有工蜂。

蜂与植物传播扩散同步

我们对蜂的了解,远小于它对人类和自然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再多生存4年:没有蜜蜂,就不能传授花粉,也就没有植物,动物也就灭绝了,人类自然也不复存在。

达尔文在1859年面世的《物种起源》中就论述过:“如果蜜蜂消失,依赖花粉传播的植物就可能变少,甚至完全灭绝。”

華莱士巨蜂(黑色)长度有39毫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蜂

人类食用蜂蜜的历史,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除了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各种花蜜,蜂更大的价值来自协助植物繁衍扩张。人类1/3的食物与蜂传授花粉活动有关;地球上超过10万种植物,依赖蜂进行繁殖。历史上,蜂与植物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扩散达到了同步。但我们对蜜蜂的了解,很多时候只限于蜂蜜和被蜇。

事实上,普通蜜蜂并不轻易对人发起攻击,除非是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因为它们蜇人后,自身消化道、肌肉和神经系统都会衰竭。但美国有种被称作“黄马甲”的蜜蜂,能够重复蜇人。其外形似西洋蜂,却是与非洲蜂杂交的后代。

蜂群崩溃疑云

蜜蜂大量死亡已是无法忽视的现象。在历史上,这样的死亡现象可以追溯到更早,例如1868年美国肯塔基州蜜蜂失踪、1904年英国怀特岛上黑蜜蜂几近灭绝,以及20世纪早期和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同类报告。而这些报告都伴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人类对农作物的需求增加、杀虫剂的使用、现代化农业耕种的发展。

蜂类的数量在急剧下降。如今蜂每年为美国作出150亿美元的经济贡献,而蜜蜂失踪和死亡的案例数量,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近10年来,在美国人工饲养的蜜蜂失踪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在2012—2013年高达45%。

2006年,美国加州、宾夕法尼亚州有农场主傍晚检查蜂巢时,发现30%~90%的工蜂失踪,而蜂巢中的大多工蜂已死去,只有很少失踪工蜂的尸体在其日常5~10公里的活动范围内被发现。

它们离去,只留下蜂后、幼蜂、雄蜂、蜂蜜和花粉在巢中。没有工蜂,蜂后和幼蜂很快就会弹尽粮绝。学者由此引入了“蜂群崩溃征合症”(简称CCD)的概念,意为工蜂弃蜂后、储存的食物、看护蜂而去,不再返回蜂巢。

关于蜂如何判断方向,有学派认为它们依靠太阳的方向;也有实验证明蜜蜂体内存在磁体,根据地球磁场来找到归巢的路径。实验显示,蜜蜂被人类带至一个陌生又远离蜂巢的环境,仍能准确无误地返回自己的家。

关于蜜蜂失踪也各有各的解释,尚未有一个大众认可的定论。养蜂人将蜜蜂失踪归结于蜂螨感染。有学者则归咎于蜂群中的流行病毒,认为其可能是导致CCD的原因。

但在这种病毒并不存在的澳大利亚,蜜蜂失踪案件也越来越多;而病毒存在的南美洲和非洲,蜜蜂失踪案件却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比率。还有50%的CCD,与以往任何已知病毒并无关联。

改造自然界或伤害蜂群

更多学者认为,蜜蜂失踪是人类活动所致,比如天气、杀虫剂、农业高度自动化。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在气候正常的条件下,蜜蜂失踪案件降至22.5%。当天气恶劣时,该比率上升了36%。连续恶劣的天气还会导致蜂群灭绝。

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好坏两面属性。20世纪初始,化肥的推广应用为人类带来便利,却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美国农业部有官员指出,杀虫剂的使用使蜂后整季都不产卵,而以往蜂后的繁殖年头可达3~4年。

1917年,福特汽车家族大规模生产的家用拖拉机上市。机器犁地比人工挖得更快、更深,但却破坏了土壤的有机层。再加上不时干旱的气候,地表植被固定不住土壤,导致土地沙化。在广袤的土地上,机器割草的过程中,同时铲除了在地上筑巢的蜂群。

还有一个假设是,本地蜂对外来蜂排除异己,造成了蜜蜂的失踪,比如南非开普蜜蜂将西洋蜂从其领地上驱除。但这并不能解释人工养殖蜜蜂的失踪现象,毕竟养蜂人已经为蜜蜂设置好最能适应的环境。

当代人类生活对自然进行大规模改造的过程中,人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威胁的当然不只是蜜蜂。传播花粉的蝴蝶甚至苍蝇的数量都在减少,更多的动物失去了家园。

关于蜂群失踪还有太多未解之谜,毕竟这是一个跨多种学科的研究。每个科学理论都历经过假设、实验、推论、推翻、再论证的程序。这是一个少则几年、多则上百年的过程。大自然繁衍生息自有其节奏和规律,人类能够做到的,除了探索、研究、找到更多的规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敬畏的心。毕竟,是这个生机勃勃的地球赋予了我们生命,而人类造成的后果多是无法逆转的。

尽管如此,现实可能未必如爱因斯坦所描述的那么悲观,一个种群的消失,也许意味着会有替代物诞生。欧盟已启动了一个由来自60多国的300余名学者组成的、预防CCD的项目。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找到蜜蜂失踪之谜底,并为蜂找到解决方案。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

猜你喜欢

工蜂蜂群蜂巢
造房前的准备
小保姆成长记
勤劳的工蜂
走进科学
电脑“工蜂”
换蜂巢
蜂群春管效果佳
火星上的“蜂巢”
蛰伏为王
蛰伏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