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思考

2021-09-12吴明兴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9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初中

吴明兴

摘 要: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与责任。通过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探讨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并且结合实践结果进行经验总结,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运用多元化授课方式、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这几个方面简要阐述立德树人理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社会实践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各个环节融入“立德树人”,建立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势以及能够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立足实际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现如今,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对于立德树人缺乏认识和实践经验,教育根本任务无法落地。文章就如何改善这一局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渗透立德树人理念进行探讨。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重新设定科学的育人目标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是动力与核心,直接决定了教育方向和最终效果,是落实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首要条件。然而,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因为守旧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以传授学生道法知识和应试技巧作为主要教学任务,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导向展开教学活动,这势必会影响教育结果,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功利化特征。因此,立德树人理念下,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过去的思想观念,认真研读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要求,熟读新课程标准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想观念,在这个基础上重新设定教学目标,以培养成绩优异且品德高尚的学生为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立德树人理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渗透以及教育工作的真正落地[1]。

二、运用多元化授课方式,促进智育与德育的融合

授课方式直接影响教学成效,立德树人理念下,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元化授课方式,促进智育和德育的融合,让学生得到多方面锻炼。

例如,案例教学法是深受初中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将所要讲解的道理融入一个具体、形象的案例中,再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不仅可以增强教学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教学“社会生活讲道德”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商鞅立木建信、曾子杀猪教子等案例给学生讲解“诚实守信”的魅力和重要性,通过分析三顾茅庐、程门立雪等案例给学生讲解“以礼待人”的重要性。运用案例教学法,让抽象难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而且使学生深刻地记住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于提升其学习质量以及思想道德品质有深远意义。

还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并探究其中蕴含的哲理,一方面,促进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完成智育工作。另一方面,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完成德育工作[2]。例如,在教学“绽放生命之花”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从“考上什么样的高中”“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这些实实在在的事物着手让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经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也知道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让生命更加精彩。这样既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在无形之中渗透了理想信念教育,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除了上述几种授课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方法,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生在了解并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获得全面发展。

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有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分辨善恶、是非、对错、美丑,而是让他们在懂得这些道理的基础上付诸行动,在生活中去践行真善美[3]。因此,立德树人理念下,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教育,还要开展丰富、精彩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教学“积极奉献社会”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者、交通志愿者等,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去付出、去感受,以此培养他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良好品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除了这些实践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去敬老院送爱心等实践活动,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有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立德树人是新形势下各个学校与教师都要积极响应并且在教学中实施的方针和策略,真正做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实施多元化授课方式、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等途径促进立德树人与道法教育的结合,达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政治觉悟、思想水平的目的,使学生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成为真正被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文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立德树人的教学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12):109-110.

[2]李丽.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路径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1):79-80.

[3]李武婧.略谈部编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突出立德树人工作[J].才智,2019(17):3.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