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NKI的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研究

2021-09-12孙红忠金琼琼

关键词:均值影响力学术

孙红忠,陈 娟,朱 淼,金琼琼,鲍 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安徽 合肥230031)

0 引言

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是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知识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社均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期刊学术质量评价压力、期刊评比压力、稿源分散压力、读者减少压力等,为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社根据自身特点,锐意创新,不断改革发展,在新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持续稳定发展,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有许多学者对农业类期刊学术影响力开展相关研究.杜辉[1]对农业科技期刊影响力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白雪娜等[2]采用动态评估模型,对16种广东省农业类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估.张玉玮等[3]对国内19种以“农业科学”命名的农业综合类期刊与《天津农业科学》进行影响因子、年度总文献量、基金资助文献量等大数据的分析、比较,并对未来的发展思路提出建议;杨晓容等[4]对19份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引证指标进行研究;王丽丽等[5]对《山东农业科学》2009—2018年期刊评价指标变化动态及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建议.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农业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进行探讨,但是对近年来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的整体学术质量提升,在同类期刊中所处位置,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变化情况等开展的研究尚少.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版》的学科分类,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划归“农业科学综合”期刊(以下简称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在此学科内共包含102种期刊,其中以《**农业科学》为刊名的省级农业科学期刊有17种.这17种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属于同一层次和类型的刊物,可比性较强[6].因此,本文选用2017—2020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7种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部分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相关指标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在学科中的位置和影响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提升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建议,以期为刊物理清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订科学的发展方向,提高刊物学术水平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2020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7],统计年为2016—2019年.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7种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复合总被引、复合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指标),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出版指标),他引总引比(引证指标),web即年下载率(网络传播指标),影响力指数(CI)、量效指数(JMI)和期刊分区(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相关指标平均值进行比较.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总被引

复合总被引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可以显示期刊被使用的程度和在科学交流中的绝对影响力大小,是一个比较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7],也是各期刊评价机构使用的主要指标.复合总被引的持续升高说明期刊在学科领域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5].

据统计,2016—2019年,17种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以月刊为主,有少量的双月刊、半月刊和旬刊,各刊年用稿量差别很大,2016年在144~3 355篇,2017年在89~2 940篇,2018年在85~2 596篇,2019年在136~1 946篇,导致各刊复合总被引差别也很大.图1显示,4年中有11种期刊复合总被引呈下降趋势,分析原因,是部分刊物大幅降低发文量导致的;有5种期刊复合总被引呈波动变化状态;只有1种期刊呈逐年上升趋势.

图1 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复合总被引比较

17种期刊平均复合总被引年度间呈下降趋势,和农业科学综合期刊趋势相同,其中有9种期刊各年复合总被引均高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有6种期刊各年复合总被引均低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

17种期刊各年复合总被引均值远高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说明在学科中对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关注度在提升.复合总被引排名前5的期刊为《安徽农业科学》《江苏农业科学》《广东农业科学》《湖北农业科学》《贵州农业科学》.其中《安徽农业科学》《江苏农业科学》和《湖北农业科学》复合总被引远超其他14种期刊,与其近年发文量大,办刊历史久有关.

2.2 复合影响因子

复合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7].影响因子目前广泛应用于学术影响力评价中,已经成为评价科技期刊质量的国际通用指标.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高,其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质量越高.

图2 显示,17种期刊中有8种期刊影响因子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他9种期刊影响因子呈波动上升态势,总体上影响因子年均呈增加趋势.17种期刊影响因子年均值和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年均值相比均偏低,但差距呈逐年缩小趋势.其中,《河南农业科学》《山东农业科学》《山西农业科学》各年的影响因子均高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新疆农业科学》有3年高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广东农业科学》有2年高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影响因子综合排名前5的期刊为《河南农业科学》《山西农业科学》《东北农业科学》《新疆农业科学》《山东农业科学》.

图2 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复合影响因子比较

2.3 基金论文比

基金论文数量是考察期刊学术水平与跟踪学术热点的一项重要标准[8].基金论文相对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影响力较大,因此,用基金论文比来考察期刊的学术质量有一定参考价值.期刊的基金论文比越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就越高,这已成为期刊评价部门的共识[9].

图3 显示,2016—2019年,基金论文比<0.60的有1种期刊;0.60~<0.70的有4种期刊;0.70~<0.80的有1种期刊;0.80~<0.90的有4种期刊;0.90~<1的有7种期刊.《山东农业科学》和《新疆农业科学》的基金论文比各年均为1.

图3 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基金论文比比较

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各年均值均高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其中,有9种期刊各年基金论文比均高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基金论文比综合排名前5的期刊为《新疆农业科学》《山东农业科学》《河南农业科学》《东北农业科学》和《江苏农业科学》,均值高于0.97.

2.4 平均引文数

期刊论文的平均引文数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前期准备更充分,研究更深入,论文的学术水平往往更高,被引用的可能性更大,影响因子也更高[10].平均引文数从一个角度反映期刊学术质量和研究深度,同时也体现期刊所刊载论文是否遵循学术规范[8].

图4 显示,有6种期刊引文数均呈逐年增长趋势;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各年平均引文数均低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2016年有6种期刊、2017年有4种期刊、2018年有5种期刊、2019年有5种期刊平均引文数高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广东农业科学》《河南农业科学》《山西农业科学》《新疆农业科学》的各年平均引文数均高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说明这些期刊社更加重视刊载论文引用文献的学术规范.

图4 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平均引文数比较

2.5 web即年下载率

web即年下载率是指在统计年某期刊出版并在“中国知网”发布的文献被当年全文下载的总篇次与该期刊当年出版上网发布的文献总数之比[7].该指标反映已发表文章的关注度和作者的影响力,对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因此也可以作为衡量期刊水平的一个外部评估指标[11].

图5 显示,2016—2019统计年中,有6种刊物web即年下载率均呈上升态势,2017—2019统计年中,除2018年《河北农业科学》外,均呈上升态势.

图5 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web即年下载率比较

在2016—2019统计年,17种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web即年下载率均值和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均值均呈上升态势,且差距逐渐缩小,至2019年均值相同.2019年有9种期刊web即年下载率超过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有3种期刊web即年下载率超过100,分别是《江苏农业科学》《天津农业科学》和《山西农业科学》,说明这些期刊的被关注度和利用程度愈来愈高.

2.6 他引总引比

他引总引比是某期刊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外的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与总被引频次之比[7].该指标可反映期刊他引和自引情况,当这个指标低于一定的客观限度,便提示有人为操控的背景存在,通过该指标可杜绝非正常运作和人为干预数据的学术不端行为[12].

表1 显示,17种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他引总引比均值各年均在0.90以上,但稍低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有12种期刊他引总引比各年均在0.90以上,有2种均值在0.80~0.90,只有1种期刊各年均值低于0.90.

表1 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他引总引比与分区

2.7 量效指数(JMI)

JMI是反映影响因子与发文量关系的指数,JMI越小,表示发文规模很大而效用不高[7].

图6 显示,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总体JMI偏低,均值低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均值.有3种期刊的JMI位于最低的20%JMI范围[7],这是由于3种期刊年发文量较大导致的.反映出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总体发文规模偏大,效用不高,也表明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平均每篇文章对该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很小.JMI排名前5的期刊为《东北农业科学》《河北农业科学》《新疆农业科学》《河南农业科学》《山西农业科学》.统计年中,只有《东北农业科学》2018、2019年的JMI超过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均值.

图6 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量效指数比较

2.8 影响力指数(CI)和分区

CI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标,它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双指标进行组内线性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用于对组内期刊排序,序位可以跨年度比较[7,13].期刊CI值越大,该刊距组内“影响力最大期刊”的差距越小,学术影响力越接近.图7显示,年度间,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均值相比,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CI呈提高趋势,且2019年超过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均值,2016年有6种期刊CI超过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到2019年,有9种期刊超过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整体影响力水平明显提升.

图7 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影响力指数比较

期刊分区是对每个学科期刊按CI降序排列,等分为4个区,即Q1、Q2、Q3、Q4区,可更加客观地反映学术影响力的相对水平[7].Q1区为本学科CI指数排名前25%的期刊.从期刊分区来看(见表1),2016-2019统计年,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主要集中在Q2、Q3区,占80%,2019年进步明显,进入Q1区的期刊从2种增至3种,Q4区已无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其中《河南农业科学》CI一直居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前二位,是唯一多年保持在Q1区的期刊;《广东农业科学》《新疆农业科学》《山东农业科学》《山西农业科学》《贵州农业科学》的CI各年均较高,均多年处于Q2区,部分年份进入Q1区.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7种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平均复合总被引年度间呈下降趋势,和农业科学综合期刊趋势相同,这是由于部分刊物逐年大幅降低发文量导致的;17种期刊各年复合总被引均值远高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复合影响因子总体上年均呈增加趋势,和农业科学综合期刊趋势相同;年均值和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年均值相比均偏低,但差距呈逐年缩小趋势.基金论文比总体上年均呈增加趋势,和农业科学综合期刊趋势相同;年均值均高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年均值.平均引文数总体上年均呈增加趋势,和农业科学综合期刊趋势相同;各年平均引文数均低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web即年下载率均值和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均值均呈上升态势,且差距逐渐缩小.他引总引比各年基本稳定,稍低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量效指数偏低,各年均值低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同年均值.影响力指数总体呈提升趋势,且2019年超过农业科学综合期刊均值,整体影响力水平明显提升.

综上,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学术影响力总体处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中等水平,且呈上升趋势,这与实际现状相符.《河南农业科学》《广东农业科学》和《新疆农业科学》综合指标表现较优,影响力居前,如《河南农业科学》影响力指数、复合影响因子等指标逐年提升,影响力一直位于农业科学综合期刊的前列,连续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并被多家国内外数据库收录,值得同类期刊社学习和借鉴.

3.2 建议

3.2.1 多管齐下,组约高质量学术论文

优质稿源是学术期刊立足之本,也是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必由之路.由于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和同学科中顶尖期刊相比学术影响力不足,很难吸引到较多的优质稿源,因此需要编辑深入到编委和作者队伍中去,提前做好谋划和功课,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当前学术热点、追踪学科前沿,组约有国家、省部级等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通过结交人脉、履行编委责任和义务、开通快速审稿通道、优先出版、缩短刊发周期、优惠审稿费用和免费刊登等方法,吸引优质稿源.

3.2.2 媒体融合,提升刊物学术影响力

优质论文是期刊学术质量的保证,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如果没有良好的宣传和展示渠道,其成果的传播和推广必然不理想,达不到预期效果,这需要期刊社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来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期刊优质论文的宣传和快速传播提供广阔的舞台,期刊社可借助媒体融合发展的东风,通过期刊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学术会议、E-mail等传播平台和手段,对优质、重点论文进行立体式宣传推广[14],除此以外,期刊被国内外数据库广泛收录,也是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3.2.3 找准定位,打造特色学术园地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和地形复杂多样,农业生产方式千差万别、地域性强,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应坚持正确的办刊理念,立足本地,面向全国,找准定位,依托主办单位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狠抓特色栏目建设,对具有地方特色、并具有创新性、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农业科研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进行重点组稿和连续跟踪报道.结合本省(区市)农业发展政策规划和导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近年来该地区农业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重大攻关项目研究、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等进行组约稿,培育稿源新的生长点,保证特色栏目稿件源源不断,又使特色栏目的文章始终有前沿研究成果[15],形成本刊物的特色和品牌,并吸引相关研究者持续关注和投稿,打造成特色学术园地.这对提高期刊学术水平、关注度和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3.2.4 重视指标,但不唯指标

目前有关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多,发布的期刊评价报告,对促进期刊提升学术质量发挥重要作用,已被广泛用于期刊学术质量评价、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等,也得到期刊管理及相关部门、期刊界的广泛认可.但不同评估体系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期刊管理及相关部门、期刊界应综合考量,合理利用相关评价体系和指标,不能将某种学术影响力的排名结果视为评价期刊优劣的唯一尺度.期刊社也应理性对待评价指标,正视现状,展望未来,夯实基础,练好内功,一步一个脚印,正确把握期刊发展方向,努力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增强期刊竞争实力,促进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均值影响力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天才影响力
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