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及应用对策

2021-09-10孙乾晟齐心

吉林蔬菜 2021年1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信息化

孙乾晟 齐心

摘 要:农经管理是农业经济优质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运用农经管理信息化有效方法,探讨信息技术引入运用,有效加强农经管理,整合信息化技术发展成果,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管理能力,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助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壮大。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发展趋势;策略

农业是我国传统产业之一,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整体经济水平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规模在逐步扩大,在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中,对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1]。信息时代带给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巨大机遇,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冲击和创造的机会是前所未有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信息化產业已经遍布在各项基础产业之中,并且已经和各项基础性产业形成了有机融合。

党中央提出关于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得到更快提高。信息化改变现代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占据着农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客观看待发展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进程和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不断促进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大幅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农经信息化技术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效率,有利于大幅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取得良好效果意义重大[2]。

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手段,高效开展各项农经管理工作,尽快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显著提高农民经济收益。要不断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机制创新,健全农经管理机制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的幸福生活指数,为国家稳定发展助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

1 农经管理信息化的巨大作用

实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共享农业资源,强化农业信息交流,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步伐。通过农业信息化,可以使农民掌握大量农业科技知识和市场动态信息,及时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在农业生产及销售等环节中充分运用信息手段,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益[3]。

1.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农业信息化管理,可以充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使得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与日俱增。要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幸福指数,政府有关部门就要更加重视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要及时出台乡村振兴和富民强镇扶持政策与促进发展的相关措施。及时有效地应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及时有效地调整好农村经济结构,适应市场发展变化。

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信息化管理,促进产业与市场接轨,为农村经济各方面发展合理配置资源,极大地促进农经稳定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1.2 有利于实现农民增收

农业信息化管理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农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信息平台可以实时掌握农业新技术,便于合理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现代化农业信息的应用较好地实现增产增收,减少生产不必要投入,合理控制种植成本,提高种植质量。信息化技术应用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化、自动化发展,大幅提升农民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4]。

2 农经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内容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力促进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推动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其应用主要变现在几个方面。

实现农业教育信息化意义重大,其中人才的优化使用是事业发展的基础,要加快农业经济发展进程,必须尽力培养大批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3]。实现农教信息化,要不断增强农业教育的专业性和开放性,尽力提升农民的农业素质与技术水平,熟练运用最新技术成果,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相互影响。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促使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最大程度发挥各要素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市场信息不对等易导致农民生产出现盲目性,农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脱节。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大力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及时共享农业市场信息,促使农民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收益水平不断提高。

3 影响农经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几个因素

3.1 缺乏资金

农经管理信息化运用,需要资金投入。政府部门资金投入量不足,无法充分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极大地影响农经信息化管理整体成效。农经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阻碍农业发展,造成诸多创新项目无法顺利推行,产生恶性循环。

3.2 信息设施建设不完善

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农业经济资金回流速度较慢。信息网络建设成本较高,资金投入少,难以完善配置基础信息设备,不能全面覆盖农村地区,致使一部分农民难以及时获取有效农业信息。

3.3 农民信息化意识淡漠

目前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还较低,宣教实施不够全面,相关人员对于农业信息资源网络建设重视不够,信息传递渠道不畅,一些农民参与不够积极踊跃,有些农民不能高效应用网络信息等,都极大制约信息化作用的充分发挥。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对农民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并要积极传授给农民农业科技信息化的使用方法,要尽力帮助农民熟练掌握信息化操作技术,较好发挥出农业信息化作用和优势。

3.4 信息传播渠道不畅

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渠道,主要还是借助于报刊、新闻等传统方式,因其时效性较差,信息传播严重滞后于农业市场发展,农民生产与销售盲目性较强,不能及时对接市场,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难以大幅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5 缺乏专业人才

农经管理信息化应用所需专业性人才严重缺乏,一部分农经管理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和水平,信息化建设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城乡环境以及经济条件的巨大差别,使很多优秀人才流向城市,基层农经管理人才匮乏问题更加严重。

4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应用对策

4.1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农业强国需要以信息化技术作支撑,要积极听取农业专家和信息技术专家的专业意见,重视我国农业发展的具体现状情况,合理规划布局,分步进行农业管理。利用好国家现有交流平台,适度借鉴适合本地发展经验,通过政府、农村、社会等各方面合力配合,实现信息资源高效转化,快速有序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4.2 加快科技创新

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的强力支撑,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经营管理创新。要不断加强农村信息畅通联系,有效提升农民知识储备,促进信息化技术利用,要大力普及科技创新知识,提升农业种植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充分培养大批高素质科技管理人才,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4.3 提升经管信息化管理水平

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制度,强化部门之间联系,充分协调不同部门,提升农业经济管理高效性,保证农业经济有序发展。强化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定期检查、维修与升级系统,有效保障管理系统稳定运行。

4.4 构建完善农业通信网络体系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科技支撑,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及时提供产品市场动态信息,不断调整区域生产种植与经营模式,满足市场发展需求,更好造福大众,促进农民增收。农经管理信息技术现代化,必须通过构建完善的农业通信网络体系来实现,要不断引进信息网络管理人才,获取先进信息技术支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化信息平台,利用新媒体传播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

4.5 完善服务体系

信息化建设要更好地服务于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顺应时代发展与市场变化,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构建多元化信息管理模式。要充分发挥数字网络、语音服务等不同模式优势,拓展影响领域,强化推广工作,打造区域品牌化链条,构建信息示范园,发挥服务体系价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4.6 增加资金投入

财政部门要充分重视农经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多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水平,及时满足农业经济发展资金需求,及时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难题,有效服务农业生产[4]。

4.7 提升农民素养

农民对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及时有效配合应用,阻碍信息化快速发展。要大力提升农民信息素养,增强参与热情,政府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拓展宣传渠道,积极宣传农业信息化建设意义,通过多媒体平台宣传引导。要构建完善农民培训机制,引导农民系统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方法,全面提升农民对科技信息吸纳力。

4.8 完善信息传播渠道

全力构建农业政策信息系统、市场信息系统,向农民实时传达农业政策、市场信息、农产品供给情况,助力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稳步提升收入水平。农业合作组织可以更加高效获取国家颁布的各项农业政策,大力传播农产品市场信息。

4.9 培养信息化人才队伍

要高效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必须积极培训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增强其信息化意识与操作能力,切实提高其农经管理水平。

有关部门要注意吸收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优秀专业人才,以适应农经管理现代化发展要求。适当提高专业人员福利待遇,避免人才流失。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幅提高农业经管水平,促进农业整体发展。目前农经管理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但农经信息化管理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政府部门要从资金、政策、人才等诸多方面,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更好地服务农业发展。

5 信息化对乡村振兴和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国土面积大,大部分农村地处偏远,目前我国各地农业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现代化程度,农业设施基础还很薄弱,各地发展也很不均衡。农业方面经济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电力、道路设施等等,需要不断加强建设投入力度。

对于信息化方面,由于认识能力有限,资金紧张,投入不够充分,农业信息化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信息化产业的投入力量,不断健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网络,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化资源建设及资源利用率,加快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步伐,跟上信息发展时代潮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具有非常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即將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紧要关头,面对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要在更高历史起点和战略高度看待信息化发展,更大程度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有利于带动乡村各方面发展。

现代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信息科技的发展,在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提高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快先进技术合理利用,将信息化发展成果尽快运用到农业经济发展中,进行农业信息化变革利用,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建设,能够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促使农村经济朝信息化、科学化方向推进,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必将对农业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5]。

参考文献

[1] 李锦秀.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农业,2018(03):2.

[2] 付雪梅.对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J].农家参谋,2020(01):15.

[3] 宗海侠.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 2020(07):25.

[4] 程稼科.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措施[J].吉林农业,2019(08):13.

[5] 孙乾晟,齐心,刘井莉,齐高扬.论信息化在促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能的作用[J].吉林蔬菜,2020(01):53.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