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本插图解读 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2021-09-10时向如

关键词:教材插图深度阅读初中英语

时向如

摘    要:巧妙运用教材中的文本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读懂文字语段,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基于教材文本插图的解读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可采用如下方法:巧“看”插图,有效猜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依托插图,构建画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对比插图,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活用插图,深化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材插图;深度阅读

初中英语教科书中插图甚丰,且画面精美,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能直观、形象地反映教学内容。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插图应与文字信息互为补充。教师对文本插图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文本内容教学活动设计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体验的程度、认知发展的维度、情感参与的深度和学习的成效[1]。巧妙运用文本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读懂文字语段,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教学观念滞后,认为运用文本插图会耗费学生阅读的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忽视文本插图,没能发挥由图读文、以文解图的作用。还有的教师由于自身素养不足,导致对文本插图的解读不当或理解偏差,也没能发挥文本插图应有的作用。

怎样才能借助文本插图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以下笔者试结合教学实践做些阐述。

一、巧“看”插图,有效猜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文本插图作为最原始的文本辅助材料,是解读文字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能在读前阶段巧妙运用文本插图进行读前猜想,不但可以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而且可以激活学生对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2],既能发挥插图的导趣功能,又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表层理解,为深度阅读做好准备。

以笔者执教的一节省级优质课为例,授课内容为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译林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Reading中的课文“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在课前导入时,笔者先请学生观察教材第50页中的插图(如图1)并快速浏览文本标题,进而借助问题猜想文本内容。问题如下:

Q1:Let’s look at the picture in the passage. What is the man doing in the picture?

Q2: What is the title of this passage?

Q3: Could you predict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Q4: Could you predict what difficulties he met during his growth?

文本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获取和内化文本信息的同时,验证猜想内容。教学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根据猜想内容浏览全文并找出文中人物Spud Web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所面临的“困难”,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语篇内容的快速感知能力,为学生后续阅读中的细节理解做好了铺垫。

二、依托插圖,构建画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插图作为文本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本再现的重要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各种语言教学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托插图,构建人物画面,帮助学生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文本内容,并通过复述发展语言能力。

以一节市级优质课为例,授课内容为译林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Reading中的课文“The story of Xi Wang”。文章讲述大熊猫“希望”的成长过程、生活习性、野外的生存困境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教师在提取和梳理大熊猫的主要信息、明晰文本中大熊猫的成长历程并分析语篇之后,及时呈现教材第58页的两幅文本插图(如图2、图3),让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Q1:What have you learned about pandas?

Q2:Could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growth of Xi Wang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学生根据插图,在脑中构建大熊猫的成长画面,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大熊猫的成长过程。有的学生说:“When Xi Wang was born, she looked like a white mouse.”有的学生说:“Xi Wang grew so quickly that she went out for the first time at three months old.”教师鼓励学生依托文本插图并结合文本信息构建大熊猫“希望”成长的画面,以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更好地感知语篇内容并加深对大熊猫成长历程的理解,进而内化文本信息,输出语篇内容,发展语言能力。

三、对比插图,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插图能够使文本的隐性信息外显化,有助于促进学生感悟文本内涵。而有效的问题能够整合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信息,建构文本的框架,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阅读素养的重要依据[3]。

仍以上文中的市级优质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第4~6段中大熊猫在野外所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进行分析和梳理后,让学生观察和对比教材第58~59页上的三幅插图(前文中的图2、图3,图4),并向学生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Q1:Why do pandas face serious problems?

Q2:What other danger will pandas face in the future?

有的学生认为是环境改变导致大熊猫在野外生存遇到困难:Pandas are facing serious problems because our environment is getting worse and worse, so the bamboo forests will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in the future.有的学生认为是人类对大熊猫生存环境的破坏导致的困境:It’s difficult for pandas to live in the wild because humans always want to make forests smaller in order to have more space for farms and buildings.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见解后,教师又设计了“Further Thinking”这个环节,让学生继续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Q1:Why did the writer write the story?

Q2:What action should we pay the most attention to about protecting pandas? Why?

随后,教师用课件出示单元主题“Wild Animals”,引导学生结合语篇内容和单元主题,感悟文本信息的内涵,即人与自然的和谐。文本插图能够紧密围绕文本话题,将要输入的新信息和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已有的内容图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其思维活动处于活跃状态[4]。教师基于插图,帮助学生阐释、判断、内化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自己,感悟作者的感悟,助力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其思维、语言、内容共同发展。

四、活用插图,深化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教材中的文本插图多维地展现了文本信息和文化现象,含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空间和认知途径。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活用插图,深化主题,提高学生思考不同文化现象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以笔者执教的译林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Reading中的课文“Halloween”为例,该语篇主要介绍了西方的万圣节及庆祝活动。初读文本时,由于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学生对万圣节的主题理解停留于浅表层面,无法领悟节日的内涵及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此时,笔者呈现教材第57页和第59页的两幅插图(如图5、图6),要求学生观察插图中孩子们的服装并思考:Why are children dressed like that? 这是引导学生从节日的由来出发加以解析。

笔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围绕以下问题分组讨论:

Q1:What’s the origin of Halloween?

Q2:What’s the meaning of Halloween?

Q3:Why do 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celebrate Halloween?

筆者引导学生基于上述问题,深入讨论,从文化视角去解析万圣节的内涵,挖掘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生成文化信息。通过思考与讨论,学生领悟到万圣节既是一个宗教节日,又是古代凯尔特族人的丰收祭典,象征着一年的结束以及新一年的开始。笔者以万圣节的内涵为铺垫,引导学生思考语篇中提及的中秋节的文化意义。笔者呈现教材第59页中的插图(图7),引导学生从中秋节的寓意、活动等方面入手,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Q1:How do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Q2:Why are these activities held?

学生讨论后的课堂生成既涵盖了吃团圆饭、吃月饼、赏月等多种常见习俗,还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如挂灯笼、赛龙舟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领悟到中秋节的寓意,即团圆、和谐、敬老和感恩。笔者活用插图,帮助学生感悟到无论是万圣节还是中秋节,都是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融合,也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也是这一单元主题的意义所在。这样,通过活用插图,笔者引导学生从文本输入到文化输入,内化语篇所承载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实现深度阅读。

总之,初中英语教材阅读文本中的插图活化了教材内容,增加了文本信息的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初中英语教师要优化文本插图的使用策略,积极思考文本插图的育人价值,重视编者对文本插图的编排意图,设计指向明确、层次分明的学习活动,顺应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玉松.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层级及其有效达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2):23.

[2]卢国华.以策略运用研究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1):38

[3]吕国征.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的几个维度[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9(4):13.

[4]赵旭辉.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12):51.

猜你喜欢

教材插图深度阅读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浅谈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的有效性
小议如何利用教材插图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戴着镣铐起舞
巧妙利用教材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能力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