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2021-09-10胡家鑫

红豆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培育机制劳动教育工匠精神

【摘要】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有着重要意义,是保持我国劳动人民始终维持在一个积极奋斗状态的必要前提,也是弘扬我国劳动精神的根本途径,同样也是提高我国未来社会建设者素质的现实需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育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经济振兴向纵深发展。全国各大城市,生产总值、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有较快增长。各行各业呈现出稳中有进、企稳向好的新态势。长期持久的发展更需要培育劳动人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否培育出一批具有劳动精神的高水平经营者、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决定着能否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振兴。

但是,根据有关研究报告的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基层工作者中还存在着劳动精神缺乏的情况,本土品牌在和国外品牌竞争中仍处在落后的地位,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和相应企业基层只职工的劳动意志品质有关。

一、新时代高校培育和弘扬劳动精神的重要意义

培育和弘扬劳动精神,打造中国品牌,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国各行各业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目的意义。

1.实践意义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劳动人民具备工匠精神的实际情况,对劳动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实施路径进行创新性研究,提出新时代高校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的具体方案和保障措施,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理论意义

在当今社会,劳动人民作为生产关系中最为活跃因素,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地位全面超越土地、能源、资本等要素,成为最具创造力、起决定作用的战略资源。劳动精神是实现我国经济振兴的战略性精神,缺乏劳动精神是我国部分地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具备工匠精神的高品质人才支撑,如何激励群众冲出发展困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如何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发展合力,都是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研究的重要理论意义。

二、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具体措施研究

我国能否在当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机遇下实现全方位振兴,关键在于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

(一)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机制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特别是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开展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各大院校更要利用学生在校时期通过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社会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

1.院校劳动教育教育资源研究

新时代视域下,在弘扬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应始终应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致力于培养“接地气、上手快、高素质、能力强”的高水平研究型、应用型人才,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学分认定与三挂钩”(与参与劳动教育情况挂钩、与参与公益劳动情况挂钩、与参与实践活动情况挂钩)管理办法,从而构建“3+5+3”应用型本科劳动和实践育人的新模式。(“3”指劳动思想教育、劳动技能培育、劳动实践锻炼“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5”指公益劳动实践体系、专业劳动实践体系、青年志愿服务实践体系、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体系五个劳动实践平台;“3”指劳动学分认定与参与劳动教育情况、参与公益劳动情况、参与实践活动情况三方面挂钩的管理办法。)

在倡导高校“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通过组织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完善“公益劳动实践体系”、“專业劳动实践体系”、“青年志愿服务实践体系”、“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体系”五个平台。

2.工匠精神相关课程建设研究

院校应成立相关部门,专门负责劳动教育的组织和开展。开设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相关专题课程,具体讲授工匠精神的来由、精神内涵、现实意义、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关系、工匠精神的内在精神及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事迹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劳动心理学、劳动与就业创业、大学生必须知道的劳动合同法条款等劳动相关的专题课程,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重大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

3.教学师资培育及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践劳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培育工匠精神的育人效果,必须对劳动岗位安排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带岗教师,向参加劳动的学生讲解劳动内容与要求,并提供必要的劳动工具和工作条件,负责技术指导并参与管理考核工作。

全国院校应该建设劳动教育的专任教师队伍,并选派责任心强的辅导员配合专任教师具体负责劳动教育相关内容,定期开展有效的培训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研究能力。

2020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沈阳市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YSK2020-17-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家鑫(1986.7.9-),男,汉族,沈阳,校团委书记/讲师,博士在读(7月入学),沈阳城市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

(沈阳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培育机制劳动教育工匠精神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英模文化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