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的护理

2021-09-10徐晓菲林美艳徐晓穗

医学概论 2021年3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

徐晓菲 林美艳 徐晓穗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禁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工作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令各类并发症问题得到较好的预防,使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临床护理

引言:

上消化道肿瘤是医院消化科常见的病症之一,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胀和腹部肿块等临床症状,使患者的身体状况显著下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和效果显著的优势,深受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若在治疗过程中未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极容易引发出血、穿孔和腹胀腹痛等并发症的出现,令整体治疗效果显著下降。本文详细探讨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的护理措施,以此为增强该类患者的整体治疗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在我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46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2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3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为(51.2±1.3)岁。在观察组2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2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1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4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为(51.6±1.9)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對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的内容如下。

1.2.1 检查体征

医护人员对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的病史信息予以搜集与统计,可以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顺利开展,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参考。并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协助患者完成心电图、血常规及X片的检查工作,从而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为后续的治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

1.2.2 心理干预

患者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前,极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和烦躁等不良情绪,

使整体治疗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医护人员应遵循人性化的护理原则,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患者的情绪状态尽快趋于稳定,确保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顺利有序进行。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流程及注意事项,使患者的相关认知水平显著提升,令整体治疗效果明显改善[2]。

1.2.3 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通过体位指导、药物镇痛、病房优化和播放音乐等措施,可以使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显著提高,令患者的睡眠时长也出现大幅度的延长,从而让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同时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给予患者饮食方面的专业指导,使患者远离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确保整体治疗效果的稳定可靠。

1.2.4 并发症护理

在手术完毕后,医护人员应嘱咐患者卧床24h,避免出血和穿孔的情况发生。并在该期间加大病房巡查力度,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若患者在术后24h未发生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则可以在病床上进行适当的活动,

令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改善。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主要以平均手术时间、平均禁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0.0进行专业分析。并以(%)和()标识效果,经X2和t/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从表1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禁食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综上所述,对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采用检查体征、心理干预、体位指导、药物镇痛、病房优化、播放音乐、饮食指导和并发症预防等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整体治疗效果,使患者的治疗周期明显缩短,令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大大提高,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伟沣,黄东良,龚伟,刘锦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不完全切除消化道早期病变的相关风险因素[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0:300- 304.

[2]王秀玲,李晓飞.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J].中华养生保健,2020:5-7.

(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 广东茂名 525400)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
面部烧伤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健康教育路径在脊柱结核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亚低温疗法在新生儿窒息早期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护理
1例慢性肾脏病并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药疹的临床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