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主体性的渗透策略

2021-09-10周霞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1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提问渗透

周霞

【摘要】生课堂提问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语文课堂中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然而然被激发出问题意识。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消除学生因怕问怕错而不发问的恐惧心理。接着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因为只有有了方法,他们才能更加准确迅速地提出课堂中的问题。而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渗透学生主体性。其次教师要更新原有的教学观,真正从心理上理解接受,直至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观。教师真正做到了这两点才能在课堂中落实学生主体性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学语文;课堂;学生主体性;提问;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问题主要由学生发现并提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提供帮助引导,给学生留下充足独立分析思考的余地,调动思维,引起兴趣,融入课堂,自主学习。人的自觉自由活动能唤醒主体意识,是创造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学生是课堂提问的主体,蕴含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思想,这也是新课程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渗透学生主体性的策略及意义

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要渗透学生提问的主体性,教师就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提问,真正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第二,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载体是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积极地思考,这就极大限制了课堂的开展。要使学生主动提问,教师就要巧设启发性、探究性、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第三,注意启发引导。问题情境的设置并不会意味着学生就会提出问题。这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辅以启发和引导,促使其主动细致地观察,积极的思考,形成困惑,提出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只有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才会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理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直接的施教者,教师在培养课堂气氛中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

二、鼓励大胆质疑

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不能簡单的否定,讽刺责备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学生的积极性是教育最应该保护的,因为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学生的回答往往是不够完善的,这也是他们学习的需要,试想如果教师提的问题学生都能对答入流,那也就没有上课的必要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思想还未成熟,思维还不发达,思维活跃,但有时会天马行空,跳跃性很大。这是教师的适时引导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学生的思维和精力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

启发学生自己质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学生在这种思考矛盾中,增加智能。学生在认识上有了矛盾,就有一种强烈的需求要恢复心理的平衡。就是基于这样的心理需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三、教授质疑方法

教师不仅满足给学生奉献真理,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设计一些问题,指出一些现象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得出的就是学生需要且有兴趣获得的新知识。这种问题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真理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转换提问主体,并不是说要以学生的提问完全代替教师的提问,而是诱发学生自主提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抓关键处提问,就是要抓最主要的矛盾提问,这样就不会造成找不到要点,而变成满堂问了。

四、转变教师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课堂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种参与的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是作为一种客观的客体参与其中。教师的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教师的落后或错误的教学理念是影响学生课堂提问主体的重要障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实现学生提问的主体性,教师一定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

因为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呈现爆炸式的增长速度,知识不断在更新,作为教师应该更新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现在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只有终身学习才不至于被时代和学生抛弃。

五、更新教学观点

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提问上,而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发展人的思维。课堂教学渗透学生提问主体性有很重大的教学论意义。会形成以下教学观点的改变。

客观知识观与个体主观知识并存的知识观。传统教学中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书本知识就被看作是完成了教学目标。然而伴随着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社会建构的,换句话说,所有的课程都反映了某些社会群体的利益。”转型后的知识观承认了知识不是绝对客观性的,那就意味着,对于部分知识,学生可以进行质疑,学生才会有自己的发现,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理解、建构客观知识。当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时,学生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会得到长足进步,并且学生会赋予这些知识以新的含义和价值,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提问主体性的渗透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意义重大。所以在教学中要渗透学生提问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伍春莲:《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思考》,《 读与写》,2011年7月,第8期

2.闫友军:《提高学生提问能力六策略》,《科教文汇》,2009年3月,第5期

3.赵文超:《从能提问到会提问——从问题意识向提问能力的发展》,《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年1月,第3期

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提问渗透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