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小学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课外阅读的行动研究

2021-09-10付欣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活动课外阅读

付欣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作出了课外阅读总量方面的具体要求。但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生“枯读课本”、“不阅读”、“浅阅读”以及“功利性阅读”等问题广泛存在。为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学校和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特定的心理、年龄等特点展开相关阅读实践的探索。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语文阅读游戏课程的实施、阅读激励机制的设置以及阅读活动的开展是城镇小学营造阅读氛围,建设阅读文化,落实阅读行动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文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是相对课堂阅读而言,指学生在课堂阅读训练之外的各类阅读活动。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越来越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作出了课外阅读总量方面的具体要求。但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囿于年龄、学业、时间、心理、兴趣等各方面的局限,小学生“枯读课本”、“不阅读”、“浅阅读”以及“功利性阅读”等问题广泛存在于各地的小学校园中。其中城镇、农村小学的整体阅读质量尤为低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颇具危险性的通病是缺乏读书气氛。一旦没有读书的需求,整个制度就会垮掉。由此可见,阅读之于学校发展和整个教育的重要性。基于以上种种现状,介于城市小学与农村小学之间的城镇小学必须提升对于课外阅读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只有把阅读当作一项全校性的工程推进,采取实际行动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建立浓厚的校园阅读文化,城镇小学才能在发展的激流中稳中求进。

因此,就城镇小学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课外阅读的行动展开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城镇小学的真实的阅读实践探索,从校本教材、游戏课程、分层阅读、阅读激励以及阅读活动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更多城镇小学落实课外阅读行动,提升整体课外阅读水平提供具有可行性、可复制性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校本教材,多样阅读

语文教材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文本,但事实上现用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有限,仅靠教材上的知识也无法满足当下小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校本课程作为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学校层面的课程形式,在满足学生需求、形成学校自身特色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长期以来我国各地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多样性与独特性。换言之,阅读教材与文本作为课外阅读的基本条件,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城镇小学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要求,首先可从校本阅读教材的开发着手。

在校本阅读教材的具体开发过程中,城镇小学可成立阅读教材编写小组,依靠语文学科教研小组的指导,结合全校语文学科教师的集体力量,开发校本阅读课程,撰写阅读课程纲要并制定相应的课外阅读教学计划。始终结合本校实情是城镇小学在开发校本教材,推进校本阅读课程的实践、改进和推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与此同时,学校在校本阅读教材的开发、实践方面还需注意内容的选择和形式的编排。首先,校本阅读教材的设置要结合当地城镇的经济、文化等实际并充分体现本校的人文特色;其次,校本阅读教材的内容选编要结合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小学低段的校本教材可选择儿歌、古诗或者童话等朗朗上口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阅读材料;小学中段的校本教材则可以记叙文、散文等材料为主;而以短篇小说、议论文等为阅读材料的校本阅读教材可用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最后,除了内容的选择,小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在编排上要遵循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原则。如是,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材料的吟诵和积累、理解与运用,同时也便于语文教师对阅读进行讲解与指导。

从微观层面出发,将不同的校本阅读教材应用于不同阶段的学生,长期以往,可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树立阅读的主体意识,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量的同时积累丰富的语文课外阅读知识;从宏观层面说,校本阅读教材的开发与实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补国家语文课程在阅读内容方面的不足,是城镇小学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课外阅读要求,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强力助推器。

二、游戏课程,寓教于乐

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孩子兴趣广泛,好奇心重,天性好动爱玩,因而兴趣是其学习中的主要源动力。但长期以来,我国各地中小学始终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也拘泥于其固定不变的形式,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城镇小学只有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形式,开发并设置适用于小学不同阶段的阅读游戏课程,将游戏与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融为一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例如,在小学低段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你画我猜”、“你做我说”等游戏帮助学生学习生字、新词;而在小学中高段的阅读课程中,教师则可以选择“角色扮演”等游戏使学生融入到阅读材料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揣摩,从而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总而言之,游戏课程的设置在城镇小学推进课外阅读的行动中具有一箭双雕的功效:一方面,对学生来说,游戏课程的开展使得课外阅读这项学习任务变得更有乐趣;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课程使得课外阅读这项教学任务变得更有成效。因此,游戏课程的开发和设置是城镇小学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课外阅读行动的不二选择。

三、分层阅读,自主选择

众所周知,小学低段的学生与小学高段学生之间在年龄、心理、注意力集中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不同阶段的孩子所要阅读的内容也应当有所不同。城镇小学及其教师可基于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为学生制定相应的阅读书目推荐表。需要注意的是:学校与教师在制定阅读书目推荐表的实践行动中,不能简单地将一些名家名著一股脑儿地抛给学生,而是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每个年级段小学生的认知与身心发展规律,将推荐书目进行分层,不同年级层次下设置不同梯度的书目供小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此外,由于同年级学生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阅读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学校与教师在同一年级层次下还可设置不同模块,例如以“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和“提高书目”等模块列出难度层次不同的阅读内容,尽量做到兼顾所有孩子的阅读水平和阅读需求。

通过阅读书目的分层分块推荐行动,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能力和需求,在课外阅读的浩海中循序渐进、自主选择,并从中学会享受阅读的过程,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这也正是城镇小学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课外阅读行动的初衷。

四、有效阅读,激励先行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校园阅读文化的建设是当下众多中小学共同面临的问题。基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表现欲强的特点,在推进课外阅读的实践中设置相应的阅读激励机制是城镇小学着手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课外阅读行动过程中的可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

现行的激励机制分为多种,此处仅对适用于促进小学生阅读的几种正向激励做简单阐述:

(一)表扬激励

小学学生正处于希望得到教师更多关注和赏识的阶段,因此,表扬是激发其课外阅读积极性、主动性最为直接的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可在日常的课堂中通过口头表扬或微笑等肢体性认同方式向学生传达肯定之意。

(二)评比激励

基于小学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这一特点,评比激励是促进课外阅读的有效方式之一。例如,学校各班语文教师可以按照阅读的量、阅读的质等不同标准设置相应的阅读评价指标,再经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参评等多种民主评比方式,依据评比结果向学生颁发“读书达人”、“读书标兵”等不同的荣誉称号,激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更上一层楼”。

(三)榜样激励

模仿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年纪小,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孩子们还不易理解抽象的道理,但榜样的存在可以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对其他学生产生最直接有力的影响。因此,在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行动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将平时爱阅读、多阅读、会阅读的学生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和标杆,激励其他学生模仿榜样的良好阅读行为和习惯,要求向榜样看齐,从而促进整体的课外阅读水平。

通过设置对学生的正向激励体系,城镇小学孩子们的阅读动机能被进一步激发,学校也可达到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目标。

五、百花齐放,书香满园

为了创设全方位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让城镇小学的孩子们在浩瀚的课外阅读书海中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学校及教师可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校园书香文化以及班级书香文化的建设,例如在校园中设置各类与阅读相关的表册制度、展板;在班级中设计相关主题的黑板报、图书角、宣传画等。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渲染,学校可以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形成对阅读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本认识。

当然,除了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城镇小学还须进一步落实相应的课外阅读实践,组织学生开展例如“课前三分钟演说”、“领读者”以及“读书沙龙”等系列的阅读活动,为热衷于课外阅读的孩子们提供通过阅读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除了这些传统的阅读活动,学校还可以依靠“读书社”等相关阅读社团组织的力量,打破局限于班级范围的传统阅读活动,例如通过“戏剧表演”、“场景重现”等大型活动使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并在此过程中与同学、老师分享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而将阅读活动的范围延伸至整个校园。与此同时,无论是课外阅读的过程还是阅读活动举办的过程,学校均要秉持以学生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开展相关阅读活动。例如,在“读书交流会”这样的活动中,高、中、低段的不同小学生交流的书目难度应呈梯度区分。

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是营造城镇小学满园书香氛围的“百花”,只有百花齐放,城镇小学才能书香满园。通过举办各类阅读活动,学校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当下小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行。

六、阅读行动,任重道远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促进并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是每个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任务,更是广大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研究中必须正视且亟需解决的问题。

城镇小学对于课外阅读的实践探索,与其说是为了落实《课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如说是一种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变得更完整的教育方式。本文基于某城镇小学阅读实践行动的基础进行归纳总结,为其余城镇小学探索出了一条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课外阅读要求的先行之路:简单地说,城镇小学可以课外阅读文本为载体,从学校、班级以及学生个人三个不同层面出发,设计一系列具有特色的阅读活动,形成“人人爱阅读”的校园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真正将阅读的思维作为一种方式融入到其一生的学习与生活中。阅读思维的练习,也是人生的训练。一所以阅读长知识、以阅读增智慧、以阅读树理想、以阅读育人格的学校,才算是真正实施教育的学校。

综上所述,阅读改变学生,阅读也改变学校。不可否认,本文提及的各项促进课外阅读的方式对策均有其可取之处,但碍于笔者的学识水平和文章的篇幅限制,以上所列相关措施只是我国城镇小学在探索课外阅读实践行動中的“冰山一角”。城镇小学若要在城乡差异显著、校际竞争激烈的当下不断培育出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就必须认识到阅读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将课外阅读的推进工作提上学校的日程之首。

未来,城镇小学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课外阅读要求的过程中仍要坚持以实际行动来践行理念,进一步探索阅读实践,办好阅读活动,为更多的城镇小学落实语文课外阅读行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此同时,城镇学校还要加强多媒体技术与阅读课程的有机整合,走向课外阅读现代化,进一步发挥课外阅读在学校育人中的作用。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城镇小学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课题编号: (JCJYC1902zy1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寿永明. 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论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课外阅读指导的思想[J]. 教育研究,2007(05):79-82.

[2]邱志华. 小学生阅读教学中的激励策略[J]. 教书育人,2018(02):76.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第二十一小学,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活动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城市
小学低段随文识字教学之我见
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