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9-10吕晓敏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初中语文

吕晓敏

摘要:初中语文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合理应用,把握时机深入挖掘学生们的内在潜能,帮助他们突破自我、走向成功,最终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让初中生爱上学习,思维能力随之提高,语文教育特色尽显,教学活动的开展、育人计划的落实都将变得异常顺利。因此,本文特意进行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总结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能促进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一味地进行灌输指导,不能满足初中生的个体需求,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给予初中生更多的体验机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环节熟练运用各项技能,实现学科成绩的不断进步,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对于初中生语文思维的充分活跃而言大有助益。

1、尊重学生思维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一定规律,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就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教师组织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了解初中生的认知情况,充分考虑并尊重他们的思维规律,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更利于学生们的理解感悟,使其对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有着深刻记忆。始终以强化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细化教学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妥善解决相关问题,取得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这样的语文教育才有现实意义[1]。比如,在对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教学时,因该篇文章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们想一想为什么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儿时的“百草园”是什么样的。从表面上来看这个问题较为简单,其实对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要求却比较高,同时,能够对学生逻辑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需要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表现手法、人物关系以及写作次序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才能保证表达的准确性,而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运用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积极引导学生质疑

疑问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始,学生有了疑问,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已知条件以及众多问题中积极探寻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喜欢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答案,并且让学生查漏补缺,发现自己与标准的不同并进行改进。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但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被标准答案束缚了思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知识传授方式,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只有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比如,在进行《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完全篇后分析情节的逐层递进,并解释结尾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为什么“大约”和“的确”关联使用呢?学生面对问题,将会充分开动脑筋,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对照着行文特色和小说的整体风格,对孔乙己所处时代进行挖掘,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经过这样的思维探究活动后,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获得一定的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题,对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探究思考,从而达到提升个人思维能力的目的。

3、制定合理培养计划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语文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活动受到所有学生的欢迎[2]。此外,语文教师应该依照相应的教学标准,根据主要的教学内容,制定能够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强化培养的计划,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比如,在对《春》进行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其进行联想,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体现出了一种鲜活的形象,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看是否能够将“偷偷地”“钻”替换为其他词语。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多个交流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彼此之间分享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课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画等方式,将自己脑海中的春天展示出来,以此来对学生的想象力和迁移能力进行培养。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知识接受情况的观察,结合实际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更好的拓展自身思维,推动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4、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独立自主是创新的起点,进行独立思考才能活跃创新思维,独立思考的经验积累将成为初中生最宝贵的财富。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人获取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吸收的一个过程[3]。也就是说,就算老师大量灌输,如果学生不愿意“吸收”,那么效果一样是不理想的。其次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体,以学生个体为中心教学,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就必须建立一个公平、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和他们一起学习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这样他们才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另外,老师要尽可能压缩自己讲课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多帮助他们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而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采用各种思维工具来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实践与提升个人思维水平。教师应从教学实践出发,整合教学资源,根据学生思维短板与教学目标中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来设计课堂,利用有效教学来引导学生将思考的角度变得更加全面,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韩小心.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分析[J].学周刊,2020(09)84-85.

[2]郭晨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外语文,2020(06)111-112.

[3]李宝娜,王佳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体会[J].中华少年,2019(20)49-50.

特别说明:本文是课题《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更名为:《就家乡特产饮食的实践活动与初中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成果。

猜你喜欢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谈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初中英语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