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21-09-10黄利容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学科德育

黄利容

摘要:德育教育应贯穿在学生成长的始终,因此,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学科之中也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地理科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主动挖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本文从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入手,结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分析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策略。

关键词:初中阶段;地理学科;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引言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把握自然学科特点,通过教学指导促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深刻认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另一方面还应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活品味,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在地理学科熏陶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来讲,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实现德育教育渗透。

一、立足德育教育,强化教学设计效果

在新课改视域下,除了要求初中地理课程教师向学生教授书本内容之外,还应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學生的综合实力。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授课教师应该向相关的课程内容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以此提升课程内容的实效性,而且还能够通过更新课程内容,汇集学生的关注力,提起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致,促使学生感知到学习地理课程知识的益处和乐趣,如此便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素养,而且这对于课程质量的提升无疑会起到推进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实践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德育教育相关的知识融入到课程内容之中,用以让学生在地理课程知识的学习中增强其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

二、挖掘德育教育元素,提升德育教育的渗透质量

基于本质层面来看,在初中地理内容之中,拥有比较多与德育内容相互关联的部分,所以教师如想要进一步借助于地理科目,来培育初中生的德育素养,首先就需要从课本中查找潜藏的德育内容,并将此作为媒介,来完成德育内容的渗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德育致使。详细来说,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依据知识内容,点燃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初中时期的地理课本内容之中,含有比较多关于环境相关的知识内容,并且这部分内容也是授课活动的关键点,所以教师便可以从中寻找到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在让初中生学习知识内容的同时,也让他们能够从中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与此同时,爱国情怀作为其中关键的一项素养,自然也是需要得到重点培育的部分,所以教师务必要加以注重。例如,在教授“自然灾害”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在讲解完成相应的内容之后,教师便可以进行一定的扩展,可以利用电教设施来播放关于“汶川地震”相关的资料,来让学生学习地震的机理,此时,教师就要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契机,让学生了解当时我们国家为了救援百姓而做出的努力,通过这一内容,便可以点燃学生的爱国情怀。总之,教师应该善于察觉课本知识内容中,能够切入德育教育的部分,如此一来,此项教育的有效落实自然也就会水到渠成。

(二)借助课本知识,提升学生的德育意识

实际上在初中地理授课活动中,由于很多知识内容的抽象性比较强,所以一些学生便会产生“畏难”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想要培育初中生的德育素养,也无异于是纸上谈兵,所以这也是教师务必要关注的部分,应当采取一定的手段,做好课本知识的授课,让学生学懂地理、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然后便可以借助于这部分知识,来提升他们的德育素养,这也是较为有效的一种德育内容融入方法。例如,在教授“农业”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当地的农业情况,来引入这部分知识,引领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在学生了解关于“农业”的知识之后,教师还应该融入德育内容,让初中生明白农业生产活动的不易,以及我们国家很多民众还处于温饱的边缘,然后告知初中生珍惜粮食的关键意义,让他们知道这是一种美德,这样一来,便完成了德育教育的渗入。

(三)借助地理课程知识,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根据情况分析,由于地理环境是在一直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拥有着很强的规律性。所以,作为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师,便可抓住这一特征,在课堂授课期间,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领学生思考和剖析地理环境形成的原因,以此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更新演变进程。为了强化课程质量,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地理课程知识时,可以融入生活元素,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轻松的接受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内容,继而感知到学习地理课程知识的益处与价值,如此便可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思维思考分析地理知识,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就能够理性地去思考问题,提升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结合人地关系,使学生形成人地观念

伴随社会的进步,人地关系日渐紧张的问题变得愈来愈明显,如何创建和谐融洽的人地关系,实现我们国家推行的可持续性战略目标,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重点研究的问题。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结合人地关系,使学生形成人地观念,从而助力于地理教育水平的提升。

三、增强教学评价,提升德育教育水平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重视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与指导作用,利用评价方法,呈现德育培养效果,提高学生在地理学科中培养思想道德素养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为学生设计德育评语,全面描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以规范自身行为,体现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优化,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已经成为了未来初中地理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由此,在未来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地理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为学生们构建适合其成长的地理、德育教育融合模式,以此帮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德育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彩玲.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的行动研究[J].读与写,2019,16(002):211.

[2]梁肇军.如何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文存阅刊,2019,000(014):131.

[3]马洪恩.论如何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8(1):122-122.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学科德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