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有限来追求无限

2021-09-10栗雅芝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张若虚长诗

栗雅芝

摘要:从意象着手,对诗中的“春”“江”“花”“月”“夜”五个核心意象进行重点剖析。运用有限追求无限的思维方式,从意象的聚合角度着手,进一步挖掘蕴含在其中的三种复杂情思。

关键词:张若虚;意象浑融;长诗; 纯情语言;

《春江花月夜》本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最早见于陈朝。这首诗歌是初唐的著作,并且在明清以后才声誉日高,虽然是初唐的作品,却已然可以看出盛唐的迹象。

对于作者张若虚,他的生平史书记载寥寥几笔。他一生中仅有两部作品(《代答闺梦还》和《春江花月夜》),但仅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就闻名。在斑斓多彩的唐诗中,诗人张若虚仅凭一首诗就成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清人王闿运称此诗为“孤篇横绝”,作者“竟为大家”。那么,为什么这首诗在众多人的眼里评价如此之高呢?接下来,从此诗的艺术特色角度着手进行赏析。

一、意象浑融,抒发复杂情思

“以有限追求无限”在文学上正确思维是“将有限(或局部)最佳化”。《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复杂情思是需要先透过意象来解读的。而意象是什么意思呢?袁行霈提到意象的内涵:“诗人写诗的时候往往运用艺术的手法,部分地强调着或改变着词语的意义。”因此,这些意象都是赋予作者情感,把握住意象基本就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情思也就随之而知晓。

意象浑融是什么意思?“浑融”是指融合,谓融会不显露。这首诗中的意象按照次数出现的多少,构成一组声音,让读者接收意象的呼应,召唤读者,唤起读者的情感。再经过读者心灵的输入,使得诗歌被读者消化。张若虚对意象的把握浑融中尽显成熟,对宫体诗缺陷的突破,开启盛唐的诗歌之路,以及艺术境界的使用都可以说是集大成的作品。

《春江花月夜》以“春”“江““花”“月”“夜”为母题意象,展开其他相似意象的描写。这五个核心母题意象是古诗词中常用意象,且标题作者也是沿用宫体旧题。作者将这五个意象聚合在一起,用意象聚合的方式,使得五种意象在全诗中整体统一。但是,这五种意象在诗中的比重不同,直接写“春”4处,“江”12处,“花”2处,“月”15处,“夜”2处。而“月”占据主导,表明全诗的感情重点是寄托在“月”。那么“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思呢?

这首诗描写了“月”的始—终状态,“月”始终是主角,把这些意象整体统一在一幅月夜图中,点明整首诗的核心背景是月夜美景,也是这首诗的第一层情思。第二重情思便是月光作为寄托思念的物象,抒写了游子、思妇的离别之情。作者感慨宇宙的浩渺以及人自身的渺小,月夜下对人生思考,这便是本文的第三层情思。正是因为意象使用的浑融性,才将《春江花月夜》的一诗三种情思,层层递进的自然和谐。从而拓展了旷阔的艺术空间,营造了极其成熟的意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虽然创作于初唐,但这首诗是领先达到了盛唐气象。他是如何达到盛唐气象的呢?

二、长诗规格,演绎盛唐气象

何谓盛唐气象?在唐诗研究史上,严羽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说,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雄浑。“笔力雄壮”主要指诗歌的情感雄健昂扬,“气象雄浑”则指意境的雄阔和意象的壮美。而张若虚在诗中将五个母题的意象描写的十分壮美。他把自我放到宇宙意识里去思考,尽显壮阔的气象。这种大背景下的创造意象更是被赋予了独特的含义。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最高峰是唐朝,诗人们要在极其凝练的字、词、句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会存在推敲某一个字用法的现象。长诗的“长‘的特性,也是”以有限追求无限”思维方式的绝佳体现。常言说“短小精悍”,与之对应的便是“长篇大论”。而这里张若虚的长诗是恰到好处的长!刚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张若虚写出了春的灵动美妙,江的空旷辽阔,花的香消梦断,月的活泼皎洁,夜的温馨宁静。整个意象群落高密度的聚合,以及意象的高频率且创新的使用。这样使得文本意蕴更加的深厚,意象可以有多种意思,但是符合语境的仅此一种。张若虚大面积的使用意象,使得诗歌的含义更加丰富!如此繁多、密集的意象的使用也只有在长诗中才可以表现出来!整首诗就好像是在一个盛唐气象的大宇宙中,用“发生法”将景物一个一个间次出现,结尾时候又一个一个消失,并且隐藏在海雾之中。他的长诗规格的语言是如何使用的呢?

三、语言纯情,感受唯美境界

《春江花月夜》摆脱宫体诗弊端,表现在语言上,不再单纯的写深宫院落的艳丽,自怨自哀的愁苦,是一种寄托在宇宙,通过明月传达的相思!在诗中,可以尽情的讴歌自然美妙。整个诗中,始终给人的感觉是空灵、清幽。

这首诗的纯情、唯美,不仅体现在语言清丽上,还体现在以“雅正”为主的审美意识和趣味上。即一首诗歌所传达出了诸如优美、平和等特点。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这两句,江水弯弯曲曲的流过开花的郊外,月下的花朵洁莹如小雪珠,它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光是用现代文翻译出来,就让人向往不已。““霰”是超逸的,雪花是可以触摸的,用雪花的触觉来写对月光的触摸。在此诗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意境营造。难怪这首诗如此高的评价!

换韵手法的使用,使得这首诗歌在“有限的最佳化”。诗歌语言的运用毕竟是有限的,然而,作者采用换韵方式,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诗歌的唯美意境!以及重复、顶真手法的使用,回环往复,使得意蕴连绵不断,不断在读者心中唤起!

总之,在《春江花月夜》这首长诗中,看到了不一样的“月”。它的艺术特色在于浑融意象的使用,加之用长诗的规格,尽情的演绎出了盛唐的气象,超出了一个时代,提前跟上了另一个新的时代。用纯情、唯美的语言,营造出了一个天地宇宙幽静的意境!

结语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是多种,可能还有很多的结论。在這里谈及的只是个人经过文本裸读,再结合文献资料所归纳出的重点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于成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研究 [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5.

[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博雅英华·袁行霈著作系列).

[3].俞平伯等著.唐诗鉴赏辞典 新一版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8(2017.12重印).

[4].王国维著;鸿恩主编.人间词话图解详析[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0.

猜你喜欢

张若虚长诗
四川彝族传统民间长诗鸟瞰
天问:战争与人与文明
蔡文姬(下)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生命意识
我只能想您
《春江花月夜》“月”意象及“神秘”诗境刍议
王小奇送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与琵雅芙《玫瑰人生》的比较阅读
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首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