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中国经济展望,健康中国时代下的结构性机会

2021-09-10曹卓君

时代商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养老

曹卓君

2013-2020年,从产业初设到赛道更迭,再到玩家集聚、资本繁荣,养老产业近十年的摸索、沉浮与跃迁,值得记录与纪念。2013-2020年,是养老产业政策密集出台、规范监管、创新商业模式和完善服务体系的重要阶段,是新经济、新业态、新的金融工具融入传统养老产业碰撞出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推动养老产业在更高起点上开启蓬勃奔涌的新征途。

一、“十四五”时代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到“十四五”末,我国预计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人口结构的变化预示着结构性的机会,如果说2011年到2020年过去的十年,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黄金十年,能够预想的到,2021年到20030年的未来十年,与大健康相关的消费升级、产品业态还是商业链条,会成为热门赛道和投资热点。

1、养老产业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自2013年至今,养老产业经历了“福利性公益性—事业向产业过渡—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阶段。在产业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家统计局首次权威养老产业分类,产业内涵不断丰富,产业边界不断拓宽,产业领域不断细分,经济体量发展壮大,触达老龄消费的方方面面。但是,在市场端,虽然随着60后步入到退休年龄,养老产业仍然远未达到产业爆发底层红利的量级。因此产业端的布局速度,很难再出现当初蜂拥而至、大干快上的热潮,而是以一种更加扎实和稳健的步伐推进。尤其今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成为企业“健康”的试金石,规范化程度高、精细化运营能力强的养老企业在平稳持续经营上优势明显,更加加深了坚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万科、远洋、泰康等先行者持续巩固基本盘,服务能力决定企业能否入局,而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与把握则决定企业能否走得更久。他们一方面如何降成本、补短板、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构建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在关键领域打造高质量发展能力,产品、投资、服务组成了养老业务的金三角,打造坚实壁垒。

2、区域养老一体化成果显著。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域分层差异明显,作为我国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基础最好、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长三角地区,养老产业在制度框架、企业活力、先进经验等各方面态势遥遥领先,更深层次的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开放,远超越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已实现养老福利政策跨省市使用,长期护理保险互联互通,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相互衔接;截至2020年6月,长三角区域内已有20余个区市开展养老一体化服务协作的试点对接,进行相互之间的“信息公开、标准互认、政策互通、产业促进”;截至2020年8月,长三角已有29个城市实现了医保“一卡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覆盖长三角41个地级市。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不平衡主要体系在区域与区域之间,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前沿阵地,同时汇聚了丰富的产业要素和金融资源,具备全面发展养老产业的坚实基础条件,当前阶段的发展经验也能够为全国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典范。

3、头部企业带动区域产业链式发展。国资、民营、合资、外资各类型企业纷纷入局,形成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经历了上一阶段的混战,参与者优胜劣汰,有資产、有资源、有资本的头部企业,不断做大做优做强,以惊人的速度脱颖而出。其中,“国资领军”的苗头初现,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调速换挡,很多央国企和地方国企将养老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提到重要位置。在2020年十四五规划之年,浙江、山东、湖南、江西、河北等众多地方性政府平台公司,肩负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转型升级的任务,充分利用国资优势,通过新模式探索、新业务布局、新平台搭建、新架构调整,来激发新的消费需求,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同时发挥“领头雁”作用,促进地区产业纵向发展,同业横向加速整合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形成地区资源辐射效应和集聚效应。

二、自2018年起,受外部环境压力、资管新规和市场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行业洗牌,养老产业因为其穿越周期、可持续、稳定盈利预期、符合政策导向、引领消费需求的特性,成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拉动内需稳抓人口红利的新引擎和新预期。

1、二级市场投资收益率低,难有项目能够实现IPO。已上市公司面临破发窘境和账面回报缩水,纷纷业务出表,但是一级市场除财务投资外,战略融资和并购在资本市场中日渐回暖活跃。近年来,华润、光大、中金、越秀等具有资金优势的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及并购基金为主要投资方。一方面通过投资并购拓展自身业务边界,丰富医养技术、服务规模和产品业态,对不同业态及区域间的业务进行整合、增强竞争力的同时,完善产业链上下游的战略布局;另一方面,战略投资方对于行业基本面认知更充分,对于回报更具耐心,初创项目可获得更多资源扶持和培育时间。

2、险资是康养产业的头号赢家,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养老社区的蓝图已然成型。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国普遍进入低利率环境,在今年“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央行加大宽松力度,导致全球利率水平进一步下降。在这一背景下,险资这样的长期资金在资产端、负债端两端联动作用显著,并且充分运用养老服务供应商、集团内其他金融关联公司等资源,开启一揽子服务方案,比如中国太保与旗下长江养老、太保寿险、太保安联健康险、养老投资公司等子公司协同,提供多样化的养老社区+养老保险的金融产品,形成闭环服务链。除泰康模式外,保险资金积极开展多种模式,如自建自持重资产养老社区,升级改造现有酒店公寓物业,联合开发商运营商参股优质项目,养老生态圈的债权股权投资……保险资金“优质耐心资本”,助力养老产业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长期资金“生力军”。

3、资本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江浙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聚集。资本成为养老产业的驱动力,从投资金额和投资案例的两个维度来看,和君康养事业部自2015-2020年对产业资本跟踪的数据反映,产业资本会更加热衷于上海、江苏、浙江、北京、成都、重庆几个城市。这一结果基本与地区的老龄化率、经济发展状况、人均GDP及增速,以及医保商保等支付体系的覆盖程度和政府的支持力度相匹配。如果说未来几年的投资市场将转为内需的“本土时代”,期待在资本的引领下,养老产业能够继续往前迈出更坚定的步伐,在医疗健康、智慧信息化、用品辅具等领域后起发力,不断优化、持续迭代、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优化,必将能释放一个难以想象的巨大经济增长空间。

三、近日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再度提出,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十三五时期,养老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显著提升,十四五时期依然是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产业生态体系、加快推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和窗口期。

1、制度保障。中国作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且增长最快的国家,建立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并实现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民经濟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我国长护险制度始于2016年,我国长护险制度试点正式拉开序幕,上海、青岛、广州、宁波等15个城市与吉林、山东2个重点联系省份成为首批试点城市,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会同财务部正式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增14个试点城市,我国长护险试点城市达到49个。同时对参保对象、筹资方式以及待遇支付作了规定,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长护险相互衔接的长护险商业保险产品。除此之外,像深圳这样非试点的城市,也在积极立法长护险,将在2021年10月1日起征,以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0.1%的比例逐月缴交,用人单位及个人各承担50%比例。据估算,2020年底长护险保费的杠杆作用可撬动6000亿至8000亿的照护服务市场,到2030年可能这一数字会达2.7万亿元,未来空间值得期待。

2、金融保障。目前无论是银行、保险还是基金公司所推出的养老金融相关产品,同质化普遍严重,部分产品只是在“养老”的旗帜下推出的大众化金融产品,缺少养老属性和养老相关配套服务。养老产业的本质是支付,养老产业的发展取决于支付体系,养老金融的嫁接主要从核心痛点入手,完成了产品与服务、服务与金融的连接,以及消费场景的构建。在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养老金融机构的参与度和重要性日益凸显。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需要更加市场化投资运作,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需要更加统筹管理,第三支柱针对老年群体养老金融产品的开发设计、运营、销售、服务,以及支持养老产业融资需求、并购整合等多个方面,需要更多有实力有经验的金融机构参与其中。养老产业具有长周期、慢回报的本质属性,增长以线性为主,难以呈现指数级增长,更需要养老金融创新待持续提升,市场化运作待全面铺开。

3、科技保障。传统的养老产业符合综合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是个突破性的命题。一是数据不够多,二是数据不够优,要么数据分散,要么系统未互通,行业间烟囱林立,数据的孤岛效应严重削弱了数据的价值。通过广泛应用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穿戴等现代科技,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也将成为未来养老企业深挖客户价值的重要砝码。以往千篇一律的服务模式正在向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转变,相应的信息化建设也要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才能适应市场不断变化迭代的需求。同时,数据资产的储备决定了未来多项业务协同的合作优势,重视科技发展及投入的养老企业,将建立数据资产、释放数据反哺前端业务的能力,是未来占领竞争高地的“杀手锏”。

2020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前,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启之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受全球经济社会严重影响和冲击的挑战之年,更是养老产业的大考之年。

在岁末年初、新旧交替之时,愿万物更新、旧疾当愈,愿面对复杂、保持欢喜,愿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猜你喜欢

养老
漫 画
养老生活
漫 画
新型养老模式需法律赋能
今天,我们如何养老
86.1%的受访青年担心父母的养老问题
嵌入式养老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居家养老应对“银发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