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幼儿区域活动的融合策略

2021-09-10田志慧

关键词:剪纸幼儿教师区域

田志慧

摘 要:中国是历史文明古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富含优秀的民族精神和内涵,对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将传统文化合理地融入幼儿教育中,不仅可以实现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还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主要探究传统文化渗透幼儿区域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 幼儿区域活动 融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5.046

一、强化传统文化应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应用传统文化必须要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才能保证传统文化的应用效果。在幼儿区域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制定传统文化的应用计划,将传统文化的应用目标与区域活动目标进行结合,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对区域活动材料进行准备和安排。例如,区域活动主题是“手工制作”,主要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锻炼,教师就可将传统文化中的剪纸艺术融入其中,提前准备好手工剪刀、彩色剪纸等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剪纸,并在剪纸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述关于剪纸的传统文化,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了剪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背景。

二、根据幼儿的接受特点,选择有效的传统文化内容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适合幼儿学习,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接受点,选择有效的、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开展区域活动。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以后,教师需要以幼儿可以接受的方式融入区域活动中。例如,幼儿对于游戏有着天生的喜爱,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可将游戏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在古诗词区域开展“幼儿古诗词大比拼游戏”,在手工区域开展“编织游戏、剪纸游戏”,在民间艺术区域开展“京剧表演游戏活动”等,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内涵。

三、注重层次性划分,开展个性区域活动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均存在不同,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幼儿进行层次性划分,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特点,将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中,让所有的幼儿都可以得到发展。

例如,在开展传统文化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知,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喜好是不同的,有些幼儿喜欢理论性较强的古诗词、谚语等,有些幼儿喜欢表演性较强的戏曲,有些幼儿喜欢具有艺术色彩的传统书画,而有些幼儿对于壮丽的古建筑非常喜爱。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幼儿的喜好,对幼儿进行划分,开展不同的区域活动。再如,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进行层次性划分,根据难易程度对传统文化区域活动进行层次划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幼儿,参与简单的传统文化活动;处于中等水平的幼儿参与难度中等的区域活动;综合能力较强的幼儿就可参与综合性较强的传统文化区域活动。这样具有多样化、层次化的传统文化区域活动,更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总之,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逐步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灵魂。所以,在各个教育阶段融入传统文化,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关键。而幼儿正处于良好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区域活动进行有效融合,既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让幼儿教育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还需从幼儿自身出发,制定多样化的融合策略,让传统文化成为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马紫霞《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融合研究》,《儿童大世界》2019年第5期。

[2] 黄玮《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创建幼儿园区域活动特色——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探索》,《新课程(综合版)》2019年第3期。

[3] 朱莉《傳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新课程(综合版)》2019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剪纸幼儿教师区域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大嘴蛙学剪纸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区域发展篇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