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传统文化于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09-10候彩文

关键词:美术传统内容

候彩文

摘 要:小学五年级是小学教学的高级阶段,此阶段承载着衔接初中的任务,因此,在教育教学方面,都强调了内容的深度和知识的难度,所以,在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成绩开始拉开差距,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情况。同时,此阶段也是思想教育的核心阶段,学生即将进入叛逆期,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因此,传统文化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但由于基础学科的课程难度加深,传统文化的融入难度大,所以,当前我国的小学五年级学习中,主要以美术等艺术类学科为传统文化融入的主要科目。所以,本文将从融传统文化于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的基础入手,全面展开融传统文化于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五年级 美术教学 课程实践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5.032

美术教学是我国小学中的艺术教学科目之一,主要是为了响应我国教育部门的号召,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而建设的科目。在小学五年级阶段,美术教学的内容已经从美学感受变成了美术理解,学生可以从美术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关于美学的知识,了解什么是美、怎么发现美以及美的作用。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始终强调对美学的深入探究,其主要以思想道德上的美为核心,强调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要道德美、思想美、素质美。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美术教学和传统文化有着共通之处,所以,在小学五年级的美术中,就可以充分的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其具体研究如下:

一、融传统文化于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的基础

1.小学五年级学生自身理解能力已经能满足基础需求

小学五年级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已经出现了跨越式的成长,主要是因为五年级的年纪,学生的大脑发育比较完全,而且开始初步的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并且由于长时间的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个人的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满足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传统文化融入过程中,五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从美术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剥离出来,从而深入传统文化之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自身文化积累已经满足基础需求

文化积累是指在生活中对于各类文化现象以及文化理念进行接触并且记忆的过程,小学五年级代表小学生对于文化的积累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水平。同时,小学五年级之前的各种文化教学,也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助力,通过四年的学习,小学生的基础能力并不差,所以,就让传统文化的融入有了更好地表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初步的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并且在美术教学内容中,找到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

3.美术教学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表现力更好

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为了表现出思想上的美,是美学中的一部分,而美术教学的本质是以视觉上的美为媒介,传播美的理念与思想。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传统文化和美术教学都是美学的一种体现。因此,在小学五年级的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实质上就是将美术教学中的视觉美的概念,延伸到了思想美上,促进美学的立体化教学,因此,传统文化的融入效果非常好。同时,传统文化本身不具备具象化的条件,但是通过美术的形式,就可以让传统文化的内容更加的具象化,从而方便理解。

4.美术教学更有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很多小学生不喜欢传统文化,是因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更多的是思想教育,对于这个阶段的小學生而言,比较枯燥乏味。而美术教学不同,其作为艺术类教学,是学生为数不多的感到愉快的科目,并且愿意参加实践的科目,所以,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融入,是有利于其进行传播的。

二、融传统文化于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的实践办法

1.在潜移默化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

传统文化是中国先哲的伟大智慧结晶,其内容包罗万象,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可能完全掌握传统文化,所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强调的应该是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进行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保证传统文化的实际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能从内心里认可传统文化,才是最关键的做法。在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要做到自然,要实现润物无声的作用,如此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发挥陶冶学生品行的效果,才能够培育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人文素养,培育学生优良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例如,在学习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藏书票》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印痕艺术有一个相关的历史认识,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让学生对印痕艺术有一个崇敬的情感,通过这种情感和精神的渗透,很大程度上就能引导学生将来更加重视传统艺术,形成一种渗透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课程时,还应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让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2.通过教学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虽然是一种思想,但是其本身也有很多具象化的体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需要强调的就是如何让传统文化的内容具象化,更好地展现给每一个学生,而不会出现学生对传统文化难以理解的情况,因此,实例的应用非常的关键。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内容也相对丰富。艺术教学中,中国画的色彩搭配以及线条等元素都可以作为传统文化渗透的内容。因此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时,教师可积极运用一些教学实例和教学材料进行美术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从而有效渗透美术素养。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十二生肖》时,教师可以借助十二生肖中“玉皇大帝选圣兽”的故事,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文化中“龙”的一些象征意义,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好感,再向学生展示一些含有“龙”元素的建筑或服饰、摆件,让学生进行观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艺术手法。除此之外,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也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形态,可将一些考古发明或瓷器艺术等内容与教学相结合,既能充实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又能更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眼界。

3.借助艺术实践活动来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和美术教学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美的一种传播方式,因此,美术的实践活动,可以从根本上看作是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容,就会更加的真实,从而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事实上,艺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民间艺术则更有其独特之处。许多职业画家都会专门为创作而选择具有特色的地点和时间来进行人生体验,通过观察来进行艺术创作,将人生百态通过自己的感觉来描绘。艺术教师也应把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充分体会民间艺术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感受乡村生活,在整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去感受民间事物,用心体会民间文化的魅力,然后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民间故事,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综上所述,小学五年级是一个特殊的时间段,学生的个人思想观念已经初步萌芽,但还不具备是非观念,同时,学生也面临着叛逆期的到来,这个阶段需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才能确保其在叛逆期,也能不断地强化个人能力,更好地成长。因此,我国的小学教学中,在五六年级开始着重强调传统文化的融入,希望通过传统文化中传递的是非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中,美术学科中所强调的美学和传统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在美术学科中,充分融入传统文化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能让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最大化,同时也符合实际的教育教学需求,促进美术学科的建设。因此,充分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实际应用办法才是其中的关键。本文详细地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五年级美术教育中充分融合的办法,希望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能够谨慎的参考其中的内容,进一步的提升实际的教育教学效果,并且确保传统文化的作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林珊《民间传统工艺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索——以〈讓剪影动起来〉教学为例》,《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

[2] 何晓喆《小学美术课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方法——以超轻粘土为表现形式的二十四节气课程为例》,《文化产业》2020年第15期。

[3] 尹玉娥、王如坤《民俗美术课程: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省与展拓——以蓝印花布课程进小学美术社团为例》,《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第17期。

[4] 柯立峰《小学美术教学中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探析——以建新镇儒林文化为例》,《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8期。

猜你喜欢

美术传统内容
美术篇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