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与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1-09-10章卫玲

关键词:高中历史民族融合

章卫玲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有效融合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有着十分显著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有效的融合和完善,確保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为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高中历史与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融合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确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传统文化认同教育 高中历史 融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5.023

在高中历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融入传统化认同教育的相关内容,在针对相关史实进行讲述、剖析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和认同教育的相关因素,以此促进学生在无形之中深入认知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并且对其进行深入认同和接受,进而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有极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确立相对应的融合目标,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化认同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和相关的课改目标有着十分显著的一致性,都是着重强调针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进行继承,使民族精神得到有效弘扬,因此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确保相关内容能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更充分的融合,以此体现出高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其具备健全完善的人格,有科学合理的历史观,而这也是两者融合的根本目标。在进行充分融合的过程中,明确这样的目标,是必要前提。中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中,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思想等相关思想和文化都是先辈智慧的结晶,孕育着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中华儿女能够取得文化认同的根源。在确保两者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传承民族精神作为根本目标,确保学生在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宝库中进行充分挖掘,让学生的思维意识进一步激发,使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二、创新教学理念,充分融合民族文化认同教育

在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中,民族文化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确保高中历史和传统文化认同教育进行更紧密的结合,就需要在民族文化认同方面进行有效加强,使两者能够紧密结合,有效促进,进而呈现出应有的融合效果。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和传统文化认同教育有着十分显著的理念一致性,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更有效的掌握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大一统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各个民族的特色和优势,更能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历史的深厚性及包容性。例如,在历史中学习孔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充分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先进思想,同时有更加深刻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每一项技术都有着极其深厚的内涵,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不同民族的特色。

三、有针对性的融合更多的文化史料,确保学生更深刻的领会和掌握传统文化的认同教育价值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落实“三维目标”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有效掌握相对应的历史学习方法,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进行充分的掌握,与此同时确保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在两者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恰当地增加相对应的文化史料,例如,在针对“百家争鸣”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融入《易经》的相关内容,以此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和更为强烈的文化认同。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充分融合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相关内容是至关重要且十分必要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性和理性认知,在认同方面进一步增强,以此使认同教育体现出全新的内涵,让学生具备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晓燕《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以“人生的选择——中山先生的家国情怀”一课为例》,《西部素质教育》2018年第16期。

[2] 王丽丽、杨春《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4期。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民族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刚柔并济
MINORITY REPORT
破次元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融椅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传承 民族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