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文结合

2021-09-10柴宝霞

关键词:数学知识传统过程

柴宝霞

摘 要:当前,在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到,校园思想政治工作对人才培养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因此,本文就小学阶段数学课堂上,教学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数文结合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让小学数学课堂散发出传统文化的美感。

关键词:小学 数学课堂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5.013

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所涉及的知识点过于枯燥和复杂,学习兴趣不高、状态也不好,但是,如果教师能够真正地改善教学方法,把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变教学现状。因此,本文对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优势,进而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其提高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

一、挖掘数形之美,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主要目的就是,充分的把所学内容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传递给学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努力把整个过程进行还原和再现,让学生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断对知识内容的发展足迹进行探寻,才能够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例如,在对《数学广角》这部分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真正地结合使用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发挥出课堂的优势,让学生融入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之中,进而提高其学习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用“田忌赛马”的故事,利用PPT播放这个故事的动画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上感受到赛马的过程。详细的展示赛马的对阵图,最终对视频的知识点归纳、比较和分析,让学生深刻地了解每一个回合数学广角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了解数学历史,感受先贤人文精神

英国著名数学家西尔维斯特曾经说过:“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研究人员,如果想要了解学科真正的力量,以及原本的面貌,就必须要掌握学科知识在历史中的演进,最终得出所求结果。”所以也能够看出,数学历史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数学知识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地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以历史名人的经历作为导向,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的同时,也可了解古往今来优秀数学家探索知识所付出的辛劳,增加对数学的热爱,构建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例如,在讲解《圆周率》的时候,就可以把祖冲之的故事讲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在相对比较落后的环境下,祖冲之依然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计算出了圆周率的数值,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当代学生学习,让学生把他作为学习的榜样,努力学习知识、拼搏奋斗,从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都是数学知识能够带给学生的良好人文精神,也是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渗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弘扬数学文化,培养学生价值观念

数学中所包含的文化,都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念,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对教学资源中的有利因素进行探索,使这些因素贯穿于课堂的整体,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深入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了解其中值得学生学习的思想观念,以及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通过课堂教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对历史背后所具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索,这样的教学方法才具有一定的意义。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是国人的骄傲,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让学生学习到祖冲之在研究圆周长时所具有的思想、智慧以及努力、执着的精神,作为当代学生学习的目标以及榜样。让学生深入对历史人物的思想内涵进行挖掘,能够给学生带来内心上的震撼,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着更加丰富的感受。不仅全方位的认识了知识,而且了解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更感受到我国古人对知识坚持不懈探寻的精神,这些都能够让学生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此为中华崛起读书和奋斗。

四、开展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价值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在知识获取以及认知能力培养阶段,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给予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达成学习效果的最大化,也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不能简单地把传统文化局限在课堂中,更需要充分的利用高科技的信息资源,达到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新体验。例如,在学习《计算工具的认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材上仅仅是对算盘产生的年代,以及算盘、算珠的简单认读进行了介绍。但是其中所具有的古老历史文化,以及傳承和发展的过程,并没有详细的讲解,这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能够深入地对其进行研究,展开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不仅仅学会使用算盘,更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了解到算盘更多的使用方法,也能够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在搜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合理的实践活动,加深自己对于知识学习的印象,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

五、使抽象数学概念直观化

在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之中,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在这其中会有大量的数学概念,这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比较容易遇到的障碍和瓶颈。因为有些概念的内容相对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只有找到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实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有些教师却忽略了数学概念中所包含的知识构建过程,仅仅是利用最为简单的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概念的定义,这也导致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过于机械,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效果。

想要改善这一课堂教学的困境,教师在进行概念性知识讲解的时候,就需要使用数形结合这一思想和方法,根据具体教学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特点,巧妙地把数学的概念运用到直观的图形中,以此进行展示,这也是一个抽象知识向直观化方向转化的方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想要渗透传统的文化内涵,就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在我国古代人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之中,一开始都是以图形的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的,这样的形式能够渗透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于所学习的知识充满好奇。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由于分数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比如,二分之一,教师就可以画出一个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划分为两部分,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分数的概念。也可以把古代人们的计算方式,以及相关的小故事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掌握概念的相关知识,更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水平。

六、使隐性数学规律形象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之中,一直以来所包含的知识点都存在着一些隐性的数学规律,所以教师也可以使用渗透文化的方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向着规律、形象化和趣味化方向转化。依然可以使用数形结合这一思想,在传统文化的支持下,把一些隐性的数学规律彰显出来,帮助学生轻松地了解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解《位置与方向》这部分知识时,大部分的小学生位置感和方向感相对是比较差的,所以教师就可以结合使用数学教育的思想,把一些建筑物进行图片的展示。例如,北京的天安门、长城、故宫等,然后再标出上下南北、左右东西这样的位置,让学生了解祖国心脏的地标建筑物的位置和方向。再把几十年代的北京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比进行观看,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把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也能够让学生看到几百年来国家的发展和变化,从而真正的树立起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陆联中《小学数学的“中国味道”——成语、古文、古诗、对联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内蒙古教育》2019年第32期。

[2] 李军健《浅析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学周刊》2019年第32期。

[3] 陈亚萍、付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涵、价值与途径》,《民族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

[4] 郑燕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建新镇儒林文化为例》,《当代教研论丛》201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传统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少年力斗传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清明节的传统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