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要求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分析

2021-09-10李想

关键词:人文融合传统

李想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人文教育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语文教师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展开相关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融合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5.008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角色,不仅要传授学生语文课程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采取积极措施,强化渗透成效。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融合价值

1.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小学生正处于品行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有必要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传统文化中,古人提倡的尊师重道、修身齐家、尊老爱幼、恭顺孝敬都是非常有传承意义的优秀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渗透这类思想,学生会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向生力量,将优秀传统文化刻在自己的血液和骨子里。

2.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语文教材内容是由汉字组成的,而汉字的发展是历史悠久的,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探索古代文明,了解甲骨文、象形文字,通过挖掘汉字的发展发现祖国的深厚文明,学生的爱国之情、爱国之心将会油然而生。此外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文章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当学生掌握了基本传统文化之后,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将会大大提升,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感和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途径

1.挖掘教材內容,领悟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挖掘课本内容,发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将其作为人文教育的首要切入点,让学生自主领悟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激发学生的人文意识。例如在《神州谣》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音乐《大中国》,通过音乐为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奠定基础,在音乐中将课文中提到的“中华”用地图展示出来,然后将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台湾岛视频片段一一播放,通过视频让学生对课文有鲜活的认知,此时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中华又被称为神州?我们祖国还有哪些名字?”充分挖掘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了解夏商周、大禹治水来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加深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

2.借助民俗节日,传承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节日的发展由来已久,是一代代中国人为了纪念先人、庆祝团圆和丰收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节日,教师可以通过民俗节日,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例如在《传统节日》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传统节日民谣,教师可以对传统节日进行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等,这些节日学生都有所了解,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些节日的由来,教师可以将此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由来,比如春节与年兽的故事,再比如了解诗人屈原,知道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将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

3.开展实践活动,践行传统文化

良好的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知行合一,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活动中践行传统文化,例如《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两篇课文教学结束后,打破传统课后习题式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人文作业,让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或者是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晚餐,再或者帮父母洗脚等等,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节日实践活动,比如在重阳节之际,带领学生登高爬山,重新领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中蕴含的情感,或者是带领学生去植物园赏菊,了解菊花和重阳节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践行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渗透传统文化有着积极作用,语文教师应该加强重视,挖掘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将他们培养成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者和传承者。

猜你喜欢

人文融合传统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少年力斗传统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