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贾汪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1-09-10王中华苏飞

旅游纵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王中华 苏飞

摘 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全域旅游理念指导下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本文以贾汪区为例,分析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和体旅融合3个方面的做法成效,指出旅游融合发展在未来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及方向,并从融合类型、融合深度、融合人才3个方向提出融合发展具体举措。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县域尺度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徐州市贾汪区为例”(2019SJA0969)。

旅游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或者旅游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发生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关系,最终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形态[1]。随着全域旅游实践的深入,旅游产业通过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从封闭的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的转变,即突破了传统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又带动和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賈汪区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旅游产业融合得到了一定发展。

贾汪区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过程中,坚持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相互融合,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目前,贾汪区积极探索旅游与文化、旅游与农业、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发展。

(一)旅游与文化融合

贾汪区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导下,探索与文化融合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旅游与生态文化、旅游与民俗文化两个方面。

贾汪区属于传统煤矿区,由于煤炭资源已枯竭,2011年被认定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通过对原有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旅游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之路。贾汪区潘安湖景区原为权台矿和旗山矿采煤塌陷区域,在环境污染严重及煤矿资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出台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采用“分层剥离和交错回填”技术修复生态环境,联通多个塌陷地原有的水塘,再引入附近河水形成开阔水面,将潘安湖改造成风光优美的人工湿地,成为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2]。潘安湖景区生态环境整治的成功经验是旅游与生态文化融合的典型案例。

香包是贾汪附近区域重要的民俗文化产品之一,在民间广为流传,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马庄香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马庄香包选用丝绸布料,通过添加薰衣草、藿香、薄荷、紫苏、桂皮、菖蒲等20多种精心挑选的中药材,以平针绣、回针绣、锁链绣、直线绣、贴布绣等精湛的工艺手法,搭配不同的色彩,将诸多富有传统文化意义的纹饰和图样展现出来,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3]。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秀英的带领下,马庄香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初马庄香包文化产业园建成,较好满足了游客了解香包的历史传承、文化科普,体验香包的制作过程,成为马庄村重要的特色旅游项目,类型多样、品种多样的香包深受游客喜爱。马庄香包的成功开发是旅游与民俗文化融合的成功典范。

(二)旅游与农业融合

贾汪区通过旅游延伸农业的产业链、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业态,形成了以龙须河生态园为代表的观光农业区、以磨石塘村为代表的休闲农业区、以马庄村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以紫海蓝山文化创意园为代表的田园艺术景观体验区、以唐耕山庄为代表的家庭农场、以茱萸养生谷为代表的创意农业体验区、以锦鲤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集锦鲤养殖、观赏、展销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平台等丰富的农旅融合业态。

从乡村旅游规范发展规模和层次来看,贾汪区目前已经拥有6家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7家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规模居徐州市首位;贾汪区的马庄村和磨石塘村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贾汪区在2017年成功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贾汪区通过积极承办江苏省乡村旅游节、江苏省首届早熟草莓品鉴节、江苏省首届石榴花节、江苏省首届锦鲤文化节暨第二届全国锦鲤大赛等节事活动,大大提升贾汪区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助推贾汪区农旅融合发展。

(三)旅游与体育融合

随着全面健身时代的来临,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健身休闲方式,受到许多的游客青睐,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贾汪区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了滑雪、漂流、攀岩、航空飞行等体育旅游项目,有序推进了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发展。

贾汪区体育旅游项目依托地形主要集中在贾汪东南部山区,其中大景山景区拥有滑雪道、雪圈道、雪地摩托等多个雪地运动项目,是目前江苏省内规模最大的滑雪乐园,也是设施最先进的滑雪教学基地。大景山漂流集旅游和探险为一体,极富趣味性和刺激性,是华东地区首条松林峡谷奇幻3D漂流,深受游客喜爱。督公湖航空飞行房车营地是江苏省首家综合性航空运动基地,推出国家标准滑翔伞、动力伞、热气球、动力三角翼、轻型飞机等航空体验项目,同时建设了翱翔骑士文化村、ATV全地形车场地等设施,形成了以航空项目为突出特色,兼顾多种趣味运动体育旅游聚集地。风之谷户外运动公园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户外人工攀岩场所,拥有跨度150米的岩壁行走线路、高度68米的攀岩专业赛道、68米高岩壁速降道等攀岩设施,同时配套设置了山地自行车越野场、铁道攀登场、红军体验营地等体验性项目,形成以攀岩为主题,户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体育旅游聚集地。

同时,贾汪区通过积极承办省运会、江苏省航空模型公开赛、世界滑翔伞定点锦标赛、华东地区拳击争霸赛、山地自行车俱乐部联赛、区全民运动会、区全民健身运动会等体育赛事活动,大大提升贾汪区体育旅游的知名度,有力助推贾汪区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

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导下,贾汪区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已初见成效,但如何实现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后的旅游高质量持续发展,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最为重要的路径之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一)旅游产业融合类型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4]。贾汪区在现有的旅游与文化、旅游与农业、旅游与体育融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资源条件,还可以进一步发展旅游和工业、旅游与康养的融合。

(二)旅游产业融合深度

贾汪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还停留在表面,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乏科技和创新的支撑。

马庄香包产品主题丰富、类型多言,但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可以赋予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马庄香包对传统中医药中的保健养生文化的挖掘不够;其次,马庄香包的纹样和造型设计以传统题材居多,对于徐州本土历史文化符号的深度挖掘和整理方面特色不够突出。

贾汪区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对科技的应用不足。在旅游与生态文化的融合发展中,缺少基于高科技的生态效应展示;在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中,缺乏基于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性体验以及智慧化信息服务;在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发展中,缺乏科学运动与健康管理系统以及智慧化赛事管理系统的支持。

(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缺乏高素质人才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一种新业态,需要具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跨行业的知识、创新性科技应用、资本运作与管理等方面的新型高素质旅游人才,传统的旅游人才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高素质旅游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各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贾汪区也不例外。

(一)拓展旅游产业融合类型

1.积极发展旅游和工业的融合

贾汪区作为曾经的煤矿工业基地,矿井工业资源遗存丰富、旷工文化载体遗存较多,像权台矿、旗山矿等目前已经关停的采煤工业遗址是贾汪区重要的历史见证。要充分挖掘贾汪区的煤矿工业历史文脉,通过实物展示、场景还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设游客的体验环境、丰富游客的体验感受,增强游客对煤矿工业文化的认知感,实现贾汪区全域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2.大力推进旅游与康养产业的融合

贾汪区在成功实现由“百年煤城”转型为“徐州后花园”之后,应充分发挥贾汪区的生态资源优势,从温泉康养游、禅修康养游、生态康养游等方面着力打造康养旅游产业,促进贾汪區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目前,贾汪区龙山温泉度假中心已经初步形成集温泉洗浴、养生保健、商务会议为一体的综合型温泉度假区项目,还可以通过产品创新的形式,如推出“温泉+亲子乐园”产品、“温泉+康养美容”产品等,助力温泉康养游深度发展。

在禅修康养旅游产业方面,贾汪区可以充分利用茱萸寺“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主题,结合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推出抄经、禅修、禅食、茱萸养生纪念品等体验性禅修康养产品,达到清净身心、疗养解压的功效。

在生态康养度假方面,省级度假区大洞山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文活动环境。贾汪区可以依托其优势资源条件,以生态为媒介,从住-食-闲-娱等方面出发,全面构建一体化生态康养产业,构建高品质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促进旅游产业融合深度发展

1.深度挖掘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旅融合过程中,加大对文化的挖掘就是丰富旅游的内涵,提升旅游的价值。马庄香包作为贾汪区最为重要的文创产品,应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的目标。首先,从原料选择上来说,通过梳理传统中医药中的保健养生文化知识,应用于香包原料的创新;其次,对贾汪区域本土历史文化符号进行搜集和整理,以区域代表性的汉画像石为重点研究对象,从图案、纹饰、结构等方面汲取经验和灵感,丰富马庄香包的设计。

2.推进科技和创新的应用

科技是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引擎,创新技术是产业融合的直接推动力[5]。贾汪区应及时引进先进科技和创新理念,以促进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在旅游与生态文化的融合中,充分利用幻影成像、互动投影、全息立体成像、4D及5D动感影院等科技手段提升游客的参与度,让游客对生态文化有深入的认知。

在旅游与农业的融合中,依托无土栽培、高架立体等现代园艺创新方法给游客带来新的感受;基于现代生物科技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体现不同乡村旅游景点的差异性;依托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发微博、微信、网络营销平台,为游客提供导游、导览、导购等智慧化服务。

在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发展中,可适当引入基于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支持的系列健康设备,游客可在体验过程中将运动数据进行实时联网管理或组队在线竞赛,兼顾了运动性和体验性;可引入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智慧化赛事管理系统,实现赛事智能化运作。

(三)培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人才是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基于贾汪区目前的实际情况,首先,贾汪区要加大对旅游融合业态精英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省内外旅游融合业态创新人才到贾汪区就业、创业,为贾汪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培养和集聚一批领军人物;其次,应充分利用徐州当地的优势教育资源,与徐州高校合作,积极邀请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旅游专家学者对贾汪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理论培训和现场指导;最后,可以组织旅游企业的管理层及部分员工分批次到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学习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

贾汪区在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后,其旅游业已进入“大旅游、大融合”的高速发展阶段。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旅游与文化融合、旅游与农业融合、旅游与体育融合这3种融合形态,但还可以积极推进旅游与工业及康养产业的融合以丰富融合类型,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应用科技创新技术促进其融合发展,并积极培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高素质人才,促进贾汪全域旅游发展更上一层楼。

[1] 程锦,陆林,朱付彪.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学刊,2011,26(4):13-18.

[2] 杨瑞东.城市发展转型下的徐州采煤塌陷区整治与生态修复[J]山西建筑,2019,45(9):193-195.

[3] 冯梓月.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研究:以马庄香包为例[J]汉字文化,2020,3(7):179-180.

[4] 杨志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从理念走向行动[J]艺术百家,2019,35(1):1-4.

[5] 衣莉芹.国内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述评[J]旅游资源,2013,29(1):106-109.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