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1-09-10王超

旅游纵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双高计划

王超

摘 要: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双高计划”依然是各高职院校必须抓住的重要发展机遇,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双高计划”要求,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职教二十条”“高职扩招”“双高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提炼出新时期高职旅游专业建设的内涵及要求;以黔南地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教学改革、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举措。

关键词:双高计划;旅游管理;高职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590-4;G71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1年黔南州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课题“‘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黔南地区为例”(Qnsk-2021-109)。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二十条”)。同年5月6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高职扩招”)。与此同时,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开始实施。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不难发现职业教育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如何抓住职业教育纵深改革的大机遇,如何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能力的完善与创新,已然成为高职教育必须把握的时代机遇和思考的热点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黔南州旅游業也迎来了“黄金时期”,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在“双高计划”和贵州省教育厅“兴黔富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黔南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人才培养改革的机遇期,黔南州高职教育在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过程中,如何借此良机助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根本上就是要树立旅游管理教学成果导向理念,对照国家标准、对接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对接黔南州区域旅游产业及旅游产业链需求构建更加充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要进一步规范培养目标表述,对应培养目标提炼毕业要求,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模块,增强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与达成度。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亦是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被称为“高职双一流”。

“双高计划”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职教二十条”提出将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并联合实施,“双高计划”正式启动;2019年4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2019年4月4日,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品牌专业。由此,高职院校由过去的“规模发展”时代,进入到“内涵建设”时期[1-2]。

(一)专业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缺乏远瞻性

追本溯源,“顶层设计”来自于工程学的设计方法。其实质意义是指从低端到高端,从一般到特殊且需要贯穿整体理念于系统内各子系统中,随后不断向下一级别系统延伸,直到系统整体服务于统一基本要素。当前,对标“双高计划”的建设要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顶层设计方面缺乏远瞻性。随着“高职扩招”计划的实施,高等教育逐步普及,也就意味着大学适龄人口生源的不断减少,为更好地满足招生市场需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更需要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办学条件,精准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明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方案[3]。

(二)人才培养缺乏特色性与创新性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走老路”等情况,专业建设缺乏特色性与创新性。一方面,部分院校仍依赖政府、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领导,缺乏“破旧”勇气与“发展”眼光,没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当上级部门行政权力下放时,便出现能力不足无法“承担”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由于长期的历史积淀,在“质量提升工程”“兴黔富民行动计划”等重大建设项目申报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经验”主义,过分依赖“老人”“老经验”“老办法”“老路”,无法快速突破既往的舒适区,造成“双高计划”内涵建设的机会错失,由于“固守陈旧”作祟,导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创新不足。

(三)社会服务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社会服务能力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的问题。一方面,虽然“校企合作”已开始不断深化,但高校与企业性质不同,部分高校服务社会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造成“校企合作”仅存于工作报告中。另一方面,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扶持高职教育发展,面对公共社会,高职院校更应该勇担“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职责,打造“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由于大多数教师承担繁重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兼任行政岗位工作,同时还需要承担班主任等工作。

(四)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合理性与先进性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前期过分追求“规模建设”,最终导致专任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明显低于高职院校评估规定的标准,特别是黔南州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旅游管理这一热门专业的教师需求量变得更大,但教师数量远远不足,即便是各个高职院校通过人才博览会、绿色通道、人才引进等方式大规模吸引专业人才,师资力量供给在人才培养需求面前,仍是捉襟见肘。例如,黔南州某高职院校在本年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引进过程中急需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资格审查的最初环节,即便有31人进行了网申,却有21人专业不符。另一方面,在教师年龄结构方面,中青年骨干教师较少,出现严重断层。另外,教师学历层次不高、职称结构不均匀、“双师型”师资较少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模式创新

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及时跟进新时期黔南州旅游产业行业领域中催生新兴岗位、新型人才需求。主动对接代表旅游产业行业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及拥有旅游产业发展前景的企业,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创新模式。校企共同研究制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形象等要求;校企双方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将行业企业内第一手鲜活的案例知识和技能融入课堂教学;校企双方互聘师资,加强交流,身份融通,形成“双师”培养的长效机制。

(二)课程教学资源创新

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当借助校企合作的力量,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开发“乡村旅游”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乡村振兴与旅游产业化相结合,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求,还是旅游创新产品的实践探索,更是新时代背景下紧跟国家战略计划的具体体现。要挖掘优质乡村旅游资源,将其转换为课程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理实一体”的环境中获得专业知识和掌握实践技能。

(三)教材与教法创新

“双高计划”要求新形态教材的探索,如何进一步深化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转化为系列新形态教材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选择。黔南州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借鉴知名企业培训师的培训内容与授课讲义,将企业一线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中,开发系列活页式教材。教法创新方面可以通过产教融合,打造“双师团队”,开展校企师资“同上一堂课”“实训模拟”“线上精品课程开放”“线下新形态教材开发”以及“产教融合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积极践行项目化、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

(四)教师团队创新

1.国际化师资建设

首先,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在职培训与进修机制,鼓励广大教师主动参与校内外各种与国际化素养提升相关的培训、技能比赛等。其次,不断增加教师出国交流、学习、进修的机会,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学习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教学成果。最后,多措并施,创新国际师资引进办法。一方面可以通过全职引进或柔性引进的方式吸引国际高端人才参与教学。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外籍专家学者担任国际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指导和教学改革等事务。

2.实践性师资建设

打造3个“一支”。培育一支能够指导、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师资队伍;培育一支能够指导学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师资队伍;培育一支能够对接和服务政府、行业,开展技术咨询及社会培训服务的师资队伍。

(五)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要借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合作模式,鞏固并开发校内外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践基地。其借助这些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平台,将企业新技术、新需求、新技能转化为学生课堂实践项目,使学生获得旅游产业最新的知识、掌握最新的技能。

(六)构建技术技能平台

要借助校内实训基地,采用任务导向、项目教学,将实训基地项目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例如,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积极打造3A级研学旅游景区,将校园变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场,帮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展实训教学。实现校园即课堂,课堂即实训的教学体验。

在继续巩固学校“茶园”实训项目运营载体的同时,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要求和技能需求,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实训项目。通过一系列真实的实训运营任务,提升并检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景区运营管理能力。①生态观光茶园:探寻生态与旅游业结合的方式促进茶旅产业的融合发展。②茶文化主题乐园:打造茶文化主题乐园,打破传统茶馆形象。通过创新“茶文化+”的创意,融入旅游服务,立足茶园特色和文化民俗,增强茶旅融合的文化凝聚力。③“互联网+民宿”旅游:在“互联网+民宿”的发展背景下,形成民宿和村民的联动发展机制,带动茶乡民宿的精致化、专题化发展,实现产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资源价值的转化。④茶园体验式旅游:围绕“茶旅融合”进行一系列综合开发,创造多种新型文化旅游产品。

(七)社会服务建设

要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扎根基层、服务黔南,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旅游调研和资源挖掘,为乡村旅游产业化建设提供咨询服务。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运用到大地上,为黔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传承贡献力量。通过打造大师工作室,将黔南州优秀的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

要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寻求与高职院校自身理念相融、优势互补的国外优质高校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如泰国腾博雅、德国EBZ教育培训中心),结合国内外旅游管理劳动力市场和岗位需求,对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借鉴《悉尼协议》通用标准中的培养目标、学生发展等7个标准项,按照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原则,打造旅游管理专业形成专业特色;共建线上线下国际化课程;共同开发学生研学交流项目[4-5]。

黔南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面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新需求,亟待高职院校提升旅游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质量,彰显职业教育对接产业、校企双元育人的跨界特色,提升服务发展、服务创新的能力。“双高计划”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升级版,要求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紧跟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在“双高计划”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创新,科学定位,科学谋划,只有紧贴区域经济发展,主动服务社会,才可以不断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才能真正建设成为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可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1] 陈包.基于“双高计划”的贵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治理困境与策略选择[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41-46.

[2] 邓子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1(1):43-50.

[3] 宋亚峰,潘海生,王世斌.“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专业布局与生成机理[J].江苏高教,2021(2):112-118.

[4] 向梅.“双高”建设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当代旅游,2021,19(4):85-86.

[5] 张小曼.“双高”建设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群国际化路径研究: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校园英语,2020(25):80-81.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双高计划
再论“双高计划”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怎么看、如何干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