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视角下的“东方博物馆之都”思考

2021-09-10焦梦雪许彤马雯雯葛世梦邓月城赫静宇

旅游纵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洛阳

焦梦雪 许彤 马雯雯 葛世梦 邓月城 赫静宇

摘 要:本文以洛陽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为背景,就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展开思考,对洛阳现有和正在建设的各级各类博物馆及国内城市发展与博物馆建设融合的经典案例进行实地调研,查阅相关政策、文献等,开展问卷调查及访谈,深度发现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以点带面,为洛阳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提供建设性意见,助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

关键词: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出:“进一步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速,现代化洛阳都市圈建设全面启动,洛阳发展迎来高光时刻。十三五时期,河南省洛阳市综合实力大幅跃升,脱贫攻坚成果辉煌,社会治理成效显著,管党治党有力有效,创新改革加速形成,基础工程日趋完善,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文化优势日益凸显。中国共产党洛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月13日至14日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洛阳市委关于制定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时期是洛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重大战略与洛阳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前所未有,构建新发展格局给洛阳开放发展带来的机遇条件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一)定位契合,协同发展

2020年,《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洛阳推进文旅融合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等多个政策相继出台,从各方面全力支持洛阳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新时代,洛阳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是推动河南省实行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不仅对洛阳有好处,而且对于河南省在以后的发展中也有巨大帮助[1]。“东方博物馆之都”将变成洛阳一张响亮的名片,促进洛阳经济发展,传承文化。因此,副中心城市建设与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建设副中心城市能够给“东方博物馆之都”的打造提供一定的支持;另一方面,副中心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底蕴深厚,资源丰富

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洛阳拥有多个历史文化遗迹,集河洛文化、古都文化、丝路文化、大运河文化于一身,博物馆资源丰富。2020年,洛阳坚持守正创新,加快“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截至2021年1月6日,洛阳全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达102家,除以陈列文物、展示为主的传统博物馆外,新建的博物馆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旅游发展相融合,统筹兼顾文物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主体多元、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展示体系。2021年,“东方博物馆之都”将深入推进,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牡丹博物馆、客家之源博物馆等一批行业博物馆正稳步推进。同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博物馆展陈、服务中,“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内涵将越来越丰富。

(三)素质驱动,需求上升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需求上升,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穿得好,而在于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满足。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东西并不能够满足现代人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博物馆成为现代人满足自己精神文化追求的一个绝佳去处,博物馆里面的丰富藏品和细致周到的讲解服务会让他们对当地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公众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源泉,公众的文化需求越大,对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就会越好[2]。现在的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大,人们更加热衷于通过博物馆这一媒介去了解传统文化。博物馆数量的增多、种类的增加,会吸引公众前来参观,促进公众关于博物馆旅游观念的转变,进而增加对博物馆旅游的认可度及观念的转变,促进博物馆旅游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促进洛阳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四)文化荟萃,声名远扬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文化荟萃,历千年而不衰;此外,地理位置优越,“河山拱戴”,自然景点众多。作为“旅游城市”的洛阳,早已在国内乃至世界上声名远播。其一,文化遗产及景区众多。截至2020年年底,洛阳市共有龙门石窟、汉函谷关、含嘉仓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洛阳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82处,包括5A级景区5家,即龙门石窟、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其二,节庆活动促进。应天门、九州池等诸多大型文旅项目落地,河洛文化旅游节、中国牡丹文化节、世界古都论坛等众多影响力大、辐射范围广的节庆活动在洛阳市举办,2020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在应天门举办,让全国人民见证了洛阳魅力。其三,媒介宣传影响范围广。2020年始,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启线上直播,吸引60万余人次观看和互动,网红景点老君山在短视频平台上爆火,这些都将持续促进赴洛旅游人数的增加。洛阳市围绕“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的战略定位,持续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积极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一)调研对象

2020年11月1日到11月7日,笔者所在团队对附近洛阳博物馆的旅游人员及洛阳本地居民、洛阳在校学生开展调查,共回收517份有效问卷。利用问卷星软件及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同时,对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百年留声博物馆的负责人和讲解员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依据访谈提纲进行,访谈结束后对录音和笔记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调研内容

参考洛阳市博物馆旅游的相关政策及陕西省西安市、北京等城市博物馆旅游的经验,制作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其中,问卷共有18个问题,前3个问题是个人信息,其余15个问题与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下“东方博物馆之都”的打造有关,下文将主要从游客参观洛阳市博物馆的主要出行方式、游客对洛阳的印象标签等方面分析。

(一)基础设施匮乏,制约公众出行

调查发现,游客出行方式主要有私家车、公交车、电动车或自行车和步行4类(多选题),具体如表1所示。

现有60余条公交线路在洛阳市内及近郊运行,从调查数据来看,选择乘坐公交车前往各大博物馆的占大多数,乘坐公交车可以到达洛阳博物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等市内博物馆,票价多为1元,是经济方便的出行选择。然而,公交车的局限性较为明显,例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直达公交车线路较少,所用时间较长,再加上公交车有首末班车时间限制,这大大限制了游客的出行。

另外,24小时便利店、公共厕所等基礎设施数量匮乏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目前,洛阳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发展较为完善,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但与北上广等城市以及河南省郑州市、山东省济南市等城市的交通发展仍有较大差距。洛阳急需解决的便是通往县城的交通问题,与一二线城市相比,最大的差距便是地铁的建设与运行,地铁运行速度快、通达度高,因此交通运输网的完善对于洛阳博物馆之都的打造具有重要意义。

(二)盲目跟风效仿,缺乏自身特色

与同样是古都的西安相比,洛阳的博物馆创新发展力度明显不足,要么墨守成规,要么盲目跟风。在大唐不夜城不倒翁表演受到众多游客和网友的追捧后,全国多地争相效仿,其中不乏洛阳。隋唐洛阳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项目负责人雷正宇先生说:“打造‘博物馆之都’,必须要解决好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却往往有‘有说头,没看头’这个大问题。这实际是一个博物馆发展的质量问题。”[3]雷正宇先生认为,敦煌石窟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敦煌石窟会先通过短片让游客对其有形象的了解,勾起游客参观敦煌石窟的欲望,参观后游客会加深对石窟文物的认识。而洛阳旅游发展盲目跟风现象严重,缺少自身特色,旅游资源丰富但吸引力低这一问题极为凸显,“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政策落实延缓,经济支持不足

通过对洛阳各大博物馆负责人的访谈得知,随着“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及“打造博物馆之都”政策的提出,政府对于博物馆建设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这对洛阳各大博物馆尤其是民办博物馆来说显然不足,大多数博物馆普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洛阳民办博物馆占据不小的比重,民办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没有国家直接的财政补贴,需要办馆者自己投入资金,因此众多民办博物馆处于资金短缺的局面。目前,洛阳各大博物馆建设的相关政策未完全落实,博物馆发展尚面临较大的困境。

(四)印象不深,缺乏多样宣传

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对于洛阳的印象标签还停留在“十三朝古都”“牡丹花城”“龙门石窟”等(该题为多选题),“博物馆之都”还未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如表2所示。

目前,洛阳各大博物馆的宣传主要还是停留在传统思维,关注展品的陈列和展览效果,宣传意识较为薄弱,宣传手段及创新力度也不够。即使开展了博物馆宣传工作,也常常出现人力、物力、财力保障跟不上的情况。这种情形下,即使博物馆拥有大量精美的藏品,由于博物馆人流量小,那么其文化宣传作用还是发挥不出来。

(五)联动效应不足,合作交流较少

洛阳市博物馆类型丰富,包含历史、艺术、科学与技术、综合类博物馆,涉及领域有考古、青铜、牡丹、饮食、乡愁等。但是调研发现,洛阳市各大博物馆的联动效应不足。洛阳市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国有博物馆每日预约人数爆满,而部分市、县级和民办博物馆参观人数门可罗雀。博物馆之间缺少合作交流,会导致博物馆发展不均衡,影响洛阳市“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建设进展。

(六)讲解方式老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调研发现,博物馆的讲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讲解方式及能力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这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一方面,博物馆的讲解人员中旅游专业的人员少,专业性不够强,对博物馆的了解仅限于工作地,不能全面地掌握各种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博物馆人员的创新性不够,讲解的内容很少更新,只顾着自己讲,不顾游客能不能接受,不同的人群都采用千篇一律的讲解内容与讲解方式。

(一)政策方面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游客出行需求

一方面,政府要补充公交线路、建立公交查询系统,并与即将正式运营的地铁相互补充,改造建设市内交通网络设施;重视高速公路的建设,如郑州至洛阳第三高速,打造快捷便利的洛阳都市圈交通网络,争取早日全面建成洛阳都市圈快速通道,加快构建便捷顺畅的都市圈交通网。另一方面,洛阳市要积极推进“十”字形高铁枢纽建设,打造现代化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增加与国内主要城市的连通性,带动豫西地区城市发展;抓住与郑州“双引擎”发展的机遇,力争洛阳北郊机场与新郑机场的航运对接,推动洛阳机场成为国际航班的起落地,增加航线数量,扩大机场规模、辐射范围,提高游客吞吐量。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经济条件

对于国有博物馆,政府要在现有博物馆基本陈列提升专项扶持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增设临时展览补助专项经费,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对于非国有博物馆,政府要将能填补博物馆门类空白、完善博物馆体系的专题性博物馆及办馆基础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博物馆纳入财政支持的补贴范围,加大对非国有博物馆的优惠政策执行力度。政府还需出台相关政策,提高非国有博物馆的“造血”机能,鼓励社会资本介入,推进“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建设,让博物馆更好更快发展。

(二)博物馆方面

1.增加科技化展示方式,优化用户体验

洛阳的博物馆数量众多,藏品种类齐全,为提升博物馆参观者的参观体验,博物馆要积极利用三维动画及虚拟现实的形式,将博物馆历史及文物历史展示出来,为参观者提供高性价比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馆内藏品的复制品,对文物及建筑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同时还可以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的魅力。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游客在触觉、视觉、听觉等方面的体验,让一个个鲜明文物“活”起来,以加深游客对博物馆的印象。此外,要重点推进各类博物馆充分运用网络技术、现代手段逐步实现藏品展示数字化、讲解导游自助化、游览购物系列化,提升博物馆智能化服务水平,逐步搭建网上虚拟博物馆,实现藏品的在线展示。

2.提高博物馆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博物馆讲解人员是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纽带,主要面对参观者进行信息交流、文化传播,提升讲解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有效提升博物馆的服务水平。首先,博物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讲解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其次,要创新讲解员的讲解方式,增强讲解员与参观者的互动,针对不同参观者提供个性化的讲解服务,实现真正的多元化讲解。再次,在新形势下要不断培养博物馆人才。博物馆可以安排讲解员推出“云讲解”的模式,不断加强游客对博物馆的认识,丰富游客多方面、全方位的参观体验,使讲解员每一次生动的讲解都成为讲述洛阳故事、传承历史文化、塑造洛阳形象的重要活动。

3.推进“馆馆联合”机制,加强协同发展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业务和重要的社会教育形式,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主要通过陈列和展览来完成。然而,基本的陈列展览已无法最大化地完成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任务。所以,临时展览可以最大限度延续观众探索博物馆的好奇心和热情。在推进“馆馆联合”机制过程中,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应充分挖掘自身藏品的文化内涵,丰富展览的内容,根据博物馆的类型、藏品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联合办展,利用各博物馆的特色,加强馆际之间的联系,突破地域限制,促进各博物馆协同发展。

4.借鉴多元化经验,汲取充分营养

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展示的是人文。在“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的过程中,洛阳应该吸取其他城市博物馆建设的多元化经验,汲取充分的营养,以此来丰富自己。

第一,举办特展,用充实的内容或者新潮的形式吸引公众。博物馆可以将丝绸之路畅通带来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作为大背景,以博物馆艺术作品为本体,开展系列国际文化的交流联展活动,向世界展现华夏文明艺术的独特风貌,将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第二,将展览与其他形式相结合,打造沉浸式的展览。作为国内唯一的老子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洛阳老子纪念馆可以每月固定时间安排人讲解老子思想;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可以让游客亲手石刻,加深观众印象,避免游客“单次”参观。第三,重视细节,在空间布置中时时考虑观众的行为,使观众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可以借鉴其他博物馆的先进经验,如将一些相对坚固、不易受空气湿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的展品,固定在成年人平视或稍微仰视的高度;在休息区放置博物馆的宣传册,宣传趣味历史知识;设置“动手区”,鼓励公众亲手触摸历史等,打造更“人性化”的博物馆。

(三)公共服务方面

1.推进研学旅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研学旅行集知识、社会实践、新旅游产品于一体,让青少年在旅行过程中增长见闻,涵养人文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博物馆作为一种非营利机构,其教育职能越来越突出,成为研学旅行的重要部分。为加快推进“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洛阳要着力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基地,推出一些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研学旅游项目,对学生开展主题文化教育。

2.重视硬件建设,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博物馆的基础服务设施一定程度上影响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同时影响博物馆在社会上的整体效能。因此,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公众参观的舒适性,保证博物馆顺利开展各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发挥出应有的公共服务的作用。第一,从社会公众的需求出发,优化馆区布局,定期维护保养馆内建筑、街区、道路、绿化等,为社会公众提供舒适、温馨的服务环境。第二,设立休闲阅读区、母婴休息室、儿童体验馆、盲文宣传材料取阅处、视障人士自动语音导览等服务设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积极开展活动,扩大公众影响范围

截至2021年1月6日,洛阳全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数量已达到102家,但从整体上看,博物馆举办活动相当少,受众群体主要是学生和一些对文化感兴趣的科研人员。今后,博物馆要增加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文化活动,扩大公共文化的影响范围,增加不同类别观众群体的互动性活动,推动公共服务下基层,提升社会公众对博物馆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与满意度。

(四)品牌方面

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博物馆之都知名度

加大“东方博物馆之都”博物馆在互联网平台的宣传力度。在抖音、快手、微博等大型自媒体平台上创建“东方博物馆之都”官方账号,立足于洛阳的历史文化特色,定期在账号上发布各博物館内部相关文物信息,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其他官方账号或知名博主联动,积极向潜在的旅游者宣传推介,推荐博物馆精品旅游路线,吸引中外游客来洛阳寻找中国故事。

2.开发文创产品,打造专属文化品牌

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特色,精准提炼有代表性的馆藏文物的象征因素,打造专属的文化品牌。第一,将文物元素与现代潮流相融合,设计出优秀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帮助参观者充分感受博物馆之都的文化魅力。第二,博物馆设计的文创产品要尽可能考虑不同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以设计出不同价格区间、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从而赢得更多消费者,扩大影响力。

[1] 王国辉.河南洛阳: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J].中国财政,2020(13):66-67.

[2] 贺传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野下的郑州市博物馆建设[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2):89-91.

[3] 腾讯网.洛阳的“博物馆之都”建设,还在路上![EB/OL].(2019-11-12)[2021-01-11].https://fj.qq.com/ a/20191112/004655.htm.

猜你喜欢

洛阳
文艺洛阳
文艺洛阳
洛阳正大剧院
《洛阳牡丹》
《洛阳新见汉晋刻文砖铭辑录》《洛阳新见北魏瓦削图志》出版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师范学院
洛阳自古繁华
来自洛阳的文物“唤醒师”
洛阳北魏节闵帝元恭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