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探讨

2021-09-10陈李敏

健康护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护理工作心血管内科

陈李敏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19年3月——2020年5月,对他们的临床资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将其作为调整护理方案的有效依据。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2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1.67%。根据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可知,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护理人员素质低下、患者依从性不高、医院管理不到位。结论:心血管内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的医院的发展进程,要想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首先就要从不良事件入手,只有通过不良事件对实际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总结,才能促进护理方式的优化调整,从而获得巨大的护理效益。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范围逐渐扩大,不论是发病率还是致残、致死率均有所提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而心血管内科作为诊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阵地”,不仅承担着治疗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护理的职责。相较于其他科室,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难度虽然不大,但是工作量相对较大,护理人员一旦出现疏忽或失误,很容易引发不良事件,而这也是造成该科室医患纠纷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1]鉴于此,护理人员有必要对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将其作为调整护理方案的有效依据,不断优化护理方法,争取在强化护理质量的同时,也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从而为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有利的条件。本文通过对120例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67:53,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2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3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且不存在器官功能障碍。

1.2调查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发生不良事件的38例患者进行重点研究,根据不良事件的具体内容进行开会讨论,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2、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12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1.67%。其中有18例患者是因为护理人员用药差错和操作失误引发的不良事件,占47.37%;有14例患者是因为自身没有遵守护理要求而引发的不良事件,占36.84%;还有6例患者是因为医院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不良事件,占15.79%。根据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可知,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护理人员、患者本身和医院管理等。

3、讨论

3.1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3.1.1护理人员素质不高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38件不良事件中,有18件的发生都是因为护理人员素质不高造成的。一方面,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面对高强度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很容易出现不良的情绪,最终降低了护理质量。[2]另一方面,一些护理人员自身的專业素质较低,不仅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职业素养还较低,主要表现为缺少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3.1.2患者依从性不高

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导致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在护理的过程中很容易表现出抗拒性,其配合度与依从性相对较低。此外,对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他们在发病期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一旦治疗效果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便会加重其负面情绪,最终致使他们的依从性不断下降。

3.1.3医院管理不到位

此外,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医院的管理质量也会对患者的康复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医院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增加安全风险,最终难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比如,在护理人员排班上,如果忽视了夜间查房的重要性,很难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监测服务,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3.2预防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有效对策

3.2.1加强护理培训

要想最大限度的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首先就要从护理人员入手。一方面,医院需要为护理人员提供专业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帮助护理人员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并结合实际工作量安排合理的护理人员,争取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能减少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医院还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切实履行护理职责。

3.2.2加强护理干预

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依从性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护理效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患者依从性的提升,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等手段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从而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向患者全面介绍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以便强化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护理能力,进一步促进患者依从性的提升。[3]其次,护理人员还应该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切实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争取在弱化负面情绪不良影响的同时,也能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为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3.2.3加强医院管理

除此之外,为了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医院还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从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护理环境和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与此同时,医院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考核体系,以此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为实现护理效益的最大化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倩.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与对策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3):101+104.

[2]杨洪倩.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0):143-144.

[3]宋颖.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3):280-281.

猜你喜欢

不安全因素护理工作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护理美学对护理工作者的作用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护理工作在口腔正畸中发挥的实用价值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