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平县雷洞乡茶树资源调查研究

2021-09-10杨代星杨军成何文毅姚思迁汪艳霞

中国茶叶 2021年8期
关键词:茶树调查

杨代星 杨军成 何文毅 姚思迁 汪艳霞

摘要:文章对雷洞乡16个行政村的古茶树分布和生长环境、古茶树树体和叶片性状等进行调查,结合古树茶品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洞乡的古茶树生长土壤主要为黄壤;叶片以中叶为主,多为椭圆形,叶色主要为深绿色;古茶树基围、树高、冠围最大分别为1.62 m、5.43 m和20.30 m。雷洞乡古树茶各样品茶多酚含量、茶氨酸含量、咖啡碱含量、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为29.54%、2.70%、5.61%和49.56%。从酚氨比看,雷洞乡有1个古茶树适制红茶,12个适制绿茶,31个红绿茶兼制。

关键词:雷洞乡;茶树;调查

Investigation on Tea Plants in Leidong

Township of Liping County

YANG Daixing, YANG Juncheng, HE Wenyi, YAO Siqian, WANG Yanxia*

College of Tea Scienc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environment of tea plants, stem and leaf characters of ancient

tea plants in 16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of Leidong township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quality components of

ancient tea plan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for the growth of ancient tea plants in Leidong

township was mainly yellow soil. The leaves were mainly middle leaves, the leaves were mostly oval, and the

leaf color was mainly dark green. The maximum base circumference, tree height and crown circumference were

1.62 m, 5.43 m and 20.30 m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contents of tea polyphenols, theanine, caffeine and water

extract of ancient tea plants in Leidong township were 29.54%, 2.70%, 5.61% and 49.56%,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ratio of phenol and ammonia, one of the samples is was suitable for black tea, 12 samples for green tea, and 31

samples for both teas.

Keywords: Leidong township, tea plant, investigation

贵州是茶树起源地之一,境内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广泛,有20余个县(市)曾发现树龄100年以上的野生茶树[1-2]。古茶树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仅有经济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文化价值[3],具有许多优异性状,如高茶黄素、高抗性基因源、高茶多酚、低咖啡碱、高茶氨酸等,可作为育种的亲本材料。

黎平县地处云贵高原,是珠江和长江水系的源头分水岭,地处世界茶树发源地中心地带,古茶树资源极为丰富,境内至今保存有大量的原生态野生古茶树和古茶树群。黎平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种茶制茶、饮茶用茶、以茶祭祖敬神等传统。黎平全县25个乡镇均保存一定数量的古茶树,主要位于龙额、水口、肇兴、雷洞、顺化、德顺等村寨[4]。其中,雷洞乡的古茶树资源分布范围广泛,资源丰富。

本研究对贵州省黎平县雷洞乡16个行政村的古茶树资源分布、古茶树性状、古茶树生长特性等进行了调查,结合古树茶品质成分研究,分析黎平县雷洞乡古茶树总量、古茶树分布区域、生长环境、茶叶适制性等特点,以期为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分布于黎平县雷洞乡雷洞村、岑管村、厦头村、细仪村等16個行政村的古茶树。

2. 试验方法

2019年8月,分别对上述16个行政村的古茶树数量、土壤类型、海拔高度、树高、树冠冠围、径围、叶形、叶色、叶片着生状态、叶长、叶宽等性状进行调研、记录。

在古茶树分布聚集的8个主要行政村分别采摘古茶树和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福云6号一芽二叶鲜叶,蒸汽杀青后80 ℃烘干制成44个蒸青固样,进行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等主要生化成分检测,各生化成分的检测方法均采用国标法。

二、结果与分析

1. 数量与分布

黎平县雷洞乡雷洞村、岑管村、厦头村、细仪村等16个行政村共发现古茶树22 105株。其中,细仪村古茶树数量最多,达3 465株;其次是岑管村和牙双村,分别有2 289株和2 137株。厦头村、响榜村、雷洞村、塘婢村、岑显村、美样村、戏劳村等7个村寨的古茶树数量在1 000~2 000株,美老村、德丰村、金诚村、培福村、亚跨村、五寨村等村寨的古茶树数量在1 000株以下。

黎平县雷洞乡古茶树分布于海拔262~820 m,生长土壤以黄壤为主,部分为棕黄壤和棕红壤。在被调查的各村中,细仪村古茶树生长土壤类型差异较大,有黄壤、棕黄壤、棕红壤;美老村的古茶树生长土壤为棕红壤,少量的棕黄壤,其余各村的古茶树生长土壤均为黄壤。

2. 性状

黎平县雷洞乡雷洞村、岑管村、厦头村、细仪村等16个行政村的122株代表性古茶树树体性状、叶片性状调查结果如表1。

雷洞乡古茶树基围最大为1.62 m,最小为0.11 m,平均基围为0.58 m。古茶树基围在1.00 m以上的5株,分布于雷洞村、细仪村、塘婢村、牙双村,占调查总数的4.1%;基围0.5~1.0 m的64株,占调查总数的52.5%;基围0.2~0.5 m的48株,占调查总数的39.3%;基围0.2 m以下的5株,占调查总数的4.1%。

古茶树树高最高为5.43 m,最低为1.62 m,平均树高3.30 m。其中树高≥5.00 m的2株,分布于金诚村、戏劳村,占调查总数的4.1%;4.0~5.0 m的18株,占调查总数的14.8%;3.0~4.0 m的54株,占调查总数的44.3%;3.0 m以下的有48株,占调查总数的39.3%。

古茶树平均冠围7.18 m,冠围最大为20.30 m,最小为3.20 m,平均冠围7.18 m。其中冠围10.0 m以上的14株,分布于响榜村、牙双村、岑管村、塘婢村、美老村、厦头村,占调查总数的11.5%;冠围5.0~10.0 m的78株,占调查总数的63.9%;冠围5.0 m以下的30株,占调查总数的24.6%。

黎平县雷洞乡古茶树叶面积在11.6~40.3 cm2,其中茶树叶片为大叶的仅1株,占调查总数的 0.8%,分布于细仪村;中叶占调查总数的73.7%,主要分布于培福村、亚跨村、五寨村等15个村寨;小叶占调查总数的25.5%,主要分布于牙双村、响榜村、美老村。

雷洞乡古茶树叶色主要有浅绿色、绿色和深绿色,其中叶色深绿色的占调查总数的76.2%,调查的培福村、亚跨村、五寨村等15个村寨都有分布;叶色为绿色的占调查总数的22.2%,在厦头村、细仪村等8个村寨有分布。叶色为浅绿色的占调查总数的1.6%,仅分布在细仪村。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芽叶色泽主要影响干茶色泽。一般来说,芽叶呈黄绿色的品种往往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和儿茶素,适制红茶。而芽叶深绿色的品种则与此相反,其茶多酚、儿茶素的含量较低,而氨基酸含量较高,适制绿茶[5]。从叶色看,岑管村、牙双村、美老村、塘婢村、岑显村、德丰村、金诚村、戏劳村的茶树适制绿茶;细仪村、响榜村、厦头村、培福村、亚夸村、五寨村的茶树红茶、绿茶都适制。

雷洞乡古茶树叶面隆起性状有微隆起和平滑2种,其中叶面微隆起的占调查总数的99.2%,在雷洞乡16个村寨均有分布;叶面平滑的占调查总数的0.8%,分布在细仪村。古茶树叶形有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圆形3种,其中椭圆形占调查总数的85.3%;长椭圆形占调查总数的13.1%,卵圆形仅占调查总数的1.6%。叶尖形态包括钝尖、渐尖、圆尖、急尖,其中渐尖占调查总数的96.8%;钝尖、圆尖、急尖分别占1.6%、0.8%、0.8%,分布在岑管村和塘婢村。

古茶树叶片着生状态主要有上斜、稍上斜、下垂,分别占调查总数的14.8%、81.9%、3.3%。

3. 生化成分

44个古茶树一芽二叶蒸青固样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等品质成分的检测结果如表2。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茶多酚的含量对茶汤的浓度、汤色、滋味都有较大的影响[6]。雷洞乡44个古茶树一芽二叶蒸青固样中茶多酚含量最高为岑管村的1-5,茶多酚含量为29.54%;其次为雷洞村的7-7和厦头村的3-1,分别为27.47%和27.43%;响榜村的5-2茶多酚含量最低,为13.50%。茶多酚含量在21.00%以上的有12个,占样品总数的27.3%。

茶氨酸是茶汤呈现鲜爽味的主要成分[7]。44个古茶树一芽二叶蒸青固样中氨基酸含量最高为厦头村的3-5,为2.70%;氨基酸含量在2.50%以上的有牙双村的2-3、2-5,厦头村的3-5、3-8,细仪村的4-10、4-13,美老村的6-3,雷洞村的7-4、7-5、7-6等10个样品。经统计分析发现,氨基酸含量超过2.50%的10个样品间差异不显著;参试样品中氨基酸含量最低的为当地苔茶种(CK),含 量为1.77%,其极显著低于古树茶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

酚氨比作为品种适制性的生化指标,其值小于8,适制绿茶;在8~15之间红绿茶兼制;大于15,适制红茶[8]。雷洞乡古树茶酚氨比小于8的有12个样品,分别为2-7、3-5、3-7、3-8、4-2、4-10、4-13、5-6、5-8、7-1、7-3、7-4,这些茶树适制绿茶;酚氨比为15以上的仅有编号為1-5的古树茶,适制红茶;其余31个样品古树茶酚氨比在8~15之间,红绿茶兼制。

咖啡碱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的含氮化合物,是茶叶的重要滋味物质,对品质有较大的影响,其含量高低与茶叶品质成正相关[9]。雷洞乡古树茶各样品咖啡碱含量均值为3.98%,咖啡碱含量最高的为细仪村的4-2,为5.61%;其次为响榜村的5-4和美老村的6-3,分别为5.23%和5.22%;咖啡碱含量在4.62%~5.00%的有牙双村的2-5、2-6,厦头村的3-2等;咖啡碱含量大于4.00%的古树茶达到了19个,占比为43.2%。

茶水浸出物主要包含多酚类、糖类、氨基酸类等物质,其总量与茶叶的嫩度、加工方法、造型、冲泡时间与温度有关[10]。水浸出物含量高低反映了茶叶中可溶物质的多少,标志着茶汤的厚薄、滋味的浓强程度。雷洞乡各样品古树茶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为响榜村的5-6,为49.56%;水浸出物含量在45.00%以上的有25个样品,占比为56.8%。统计分析发现,水浸出物含量超过45.00%的25个样品间差异不显著。

三、結论

海拔、土壤等生长环境的多样性,是形成雷洞乡古茶树性状多样性的重要因素。雷洞乡古茶树主要分布的16个行政村海拔262~820 m之间的山岭、庄稼地、山地荒坡等,共有古茶树22 105株。茶树生长土壤以黄壤为主,少量棕黄壤、棕红壤。雷洞乡古茶树以灌木居多,整体树体较大,古茶树平均基围0.58 m、平均树高3.30 m、平均冠围7.18 m。雷洞乡古树茶各样品茶多酚含量为13.50%~29.54%、茶氨酸含量为1.97%~2.70%、咖啡碱含量为2.99%~5.61%,水浸出物含量为39.38%~49.56%,表现出高茶多酚、低咖啡碱、高茶氨酸等一系列特异品质。从叶色、叶型和酚氨比综合分析岑管村、牙双村、厦头村、细仪村、响榜村、美老村、雷洞村、塘婢村古树茶红绿茶兼制。综上,黎平县雷洞乡古茶树资源储备量大,变异性高,生长势良好,是重要的茶树育种资源宝库,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正武, 刘红梅, 曹雨. 贵州野生茶树资源及地方品种变异类型的保护与利用[J].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37(7): 188-190.

[2] 温顺位, 徐代刚, 刘学, 等. 铜仁市古茶树和野生茶树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J].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42(7): 145-149.

[3] 欧阳太祥. 古茶树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J]. 南方农业, 2017, 11(15): 116-117.

[4] 石伟昌. 浅论黎平古树茶资源现状与保护利用[J]. 贵州茶叶, 2015, 43(4): 8-11.

[5] 郭虹雯, 赵惠茹, 倪莉, 等. 武夷岩茶多酚组分及其抗氧化活性[J]. 中国食品学报, 2018, 18(12): 319-325.

[6] 杨洲. 茶氨酸保健作用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 2018, 45(2): 3-7.

[7] 张泽岑. 对茶树早期鉴定品质指标和酚氨比的一点看法[J]. 茶叶通讯, 1991(3): 22-25.

[8] 陈宇宏, 王振祎. 茶叶咖啡碱的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 2016, 43

(3): 3-7.

[9] 王婷婷, 蔡自建, 蒲婉欣, 等. 四川绿茶感官品质与主要滋味贡献成分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 39(24): 155-160.

[10] 徐准盾, 龚淑英. 茶汤浓度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其感官审评的影响[J]. 茶叶, 2005(3): 166-169.

猜你喜欢

茶树调查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故乡的古茶树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茶是由茶树的叶子做成的
茶的箴言
美丽的山茶树
茶树长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