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寒优质茶树新品种

2021-09-10肖文敏吴焕焕任志红张虹王俊杰孙海伟

中国茶叶 2021年8期
关键词:抗寒茶树品种

肖文敏 吴焕焕 任志红 张虹 王俊杰 孙海伟

摘要:碧霞春是“南茶北引”时期泰山茶区引种的黄山群体种茶树通过抗寒优质单株筛选、培育而成的适制绿茶的茶树新品种。多年的品系比较与区域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抗寒性与适应性强,产量高,芽头壮实、饱满且持嫩性高,适制性好,综合性状优”的特点。其春茶一芽二叶干茶水浸出物含量46.68%、游离氨基酸含量4.05%、茶多酚含量17.53%、咖啡碱含量3.81%、酚氨比4.33。该品种制绿茶品质优,滋味鲜醇;夏秋适宜红茶、乌龙茶等多茶类加工。碧霞春与普通茶树品种对气候、土壤的要求基本相同,具有较强的抗寒性,適宜于山东省茶区种植。

关键词:茶树;品种;碧霞春;抗寒

A New Cold Tolerant and High

Quality Tea Cultivar —— Bixiachun

XIAO Wenmin1, WU Huanhuan1, REN Zhihong1, ZHANG Hong1, WANG Junjie2, SUN Haiwei1*

1. Ta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i'an 271000, China; 2. Tai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 Camellia sinensis 'Bixiachun' is a new tea cultivar suitable for making green tea, which was bred through

single plant selection of cold tolerant and high quality plants from cv. 'Huangshanzhong', a tea population grown

in Taishan tea area during the period of "Introduction of tea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Years of strain comparison

and regional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cultiva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cold tolerance and adaptability, high yield,

strong and plump buds with high tenderness, good processing adaptability and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

The water extract content of spring tea (one bud and two leaves) was 46.68%, the free amino acid content was 4.05%,

the tea polyphenols content was 17.53%, the caffeine content was 3.81%, and the phenol ammonia ratio was 4.33.

The cultivar is suitable for multi-tea processing,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making high quality green tea with mellow taste.

The summer and autumn leaves are also suitable for making black tea, Oolong tea and other teas. 'Bixiachun' has the

same requirements for climate and soil as normal tea cultivars, and has strong cold tolerance, which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words: Camellia sinensis, cultivar, Bixiachun, cold tolerant

自20世纪60年代“南茶北引”起,山东省先后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地引进茶树品种约75 个[1-2],其中国家级良种40个,省级良种14个,地方良种 21个[3],但山东茶属于南茶北引,自主品种(系)较少。截至2020年11月,山东省内已鉴定/登记的茶树品种有罗汉1号(泰安)、瑞雪、香雪、寒梅、青农3号、青农38号、东方紫婵、北茶36(青岛)、鲁茶1号、鲁茶2号(日照)、烟茶1号和北茶1号(烟台)等12个 [4-6]。本团队针对泰山茶区的立地条件和气候环境特点,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抗寒性与适应性强,产量高,芽头壮实、饱满且持嫩性高,适制性强”的无性系茶树良种碧霞春,不仅填补了泰山茶区的茶树种质资源库,还丰富了山东茶区的茶树品种(系)。该品种对气候、土壤等条件的要求与普通茶树品种基本相同,具有较强的抗寒性,适宜于山东省茶区种植。

一、选育过程

2005年,对20世纪60年代“南茶北引”时期泰安市引种的黄山群体种茶树进行踏查—初选—决选—记载。经实地调查,从上述茶树种质资源中选择未受冻害或冻害轻微的茶树单株作为初选对象,再将植物学特征、产量、抗逆性、适制性等生物学与农艺性状无明显缺点的单株确定为初选材料。2008年,对大田初选的27个优良单株进行对比试验,考察性状包括扦插繁育特性、物候期、产量、抗逆性和制茶品质等。2010年筛选出8个繁育特性优、抗寒性强、综合性状好的优异单株。2011年,取8个抗寒优良单株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进行扦插繁育,并于次年将获得的第一批扦插苗栽植到泰安市泰山区小津口茶园进行栽培观察。2013年,继续扦插繁育试验,获得第二批扦插苗,分别在泰安市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等地开展栽植试验。经过对比试验,从8个优异单株中,复选出1个抗寒性强、芽头壮实、综合性状优的无性系,暂定名为碧霞春。

2015年开始,持续对该品种进行扦插扩繁和栽培试验,在试验点栽培性状稳定,抗寒性与适应性强,产量高,芽头壮实、饱满且持嫩性高,综合性状优。2020年12月,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碧霞春,并获得林木良种证(S-SV-CS-027-2020)。

二、生物学与农艺性状

1. 植物学特征

该品种为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品种。植株中等,树姿直立,分枝较密。叶片长椭圆形,稍上斜状着生,叶色深绿,叶面微隆,叶身稍背卷,叶齿深密,叶质较硬,叶基楔形,叶尖圆尖,叶缘微波;芽叶绿色,茸毛中。一芽一叶百芽质量11.33 g,叶长2.51 cm。萼片5个,少毛;花冠直径4.63 cm;花瓣6.2瓣,淡绿色;子房中毛,3室;雌蕊低,花柱高裂。

2. 物候期

经过2017—2019年3年连续观测表明,在泰安市茶园设施栽培条件下,碧霞春一芽一叶期比当地种植面积较大且长势较好的优势品种中茶108晚5~10 d(表1)。

3. 制茶品质

(1)感官审评

春季采摘一芽二叶鲜叶加工成卷曲形绿茶茶样,按照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3776—2018)[7]进行感官审评,碧霞春滋味鲜醇,花香显,汤色绿亮,叶底匀齐,其中汤色、香气、叶底得分与综合评分优于对照中茶108(表2),品质优良,综合表现较好。

夏秋季试制红茶与乌龙茶,红茶条索紧结、匀净,汤色红亮,甜香,滋味醇厚;乌龙茶条索肥壮、稍扭曲,青褐色、油润,汤色橙黄明亮,花果香,滋味浓醇。该品种制红茶与乌龙茶的综合品质俱佳,适合多茶类加工。

(2)生化成分测定

委托泰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对碧霞春春茶一芽二叶加工样进行生化成分测定,结果(表3)表明,其水浸出物含量略高于中茶108,咖啡碱含量略低于中茶108,差异较小;而游离氨基酸含量4.05%,比中茶108高0.79个百分点;茶多酚含量17.53%,比中茶108低7.07个百分点;酚氨比4.33,比中茶108低3.22。

氨基酸作为决定成品茶滋味鲜爽度的物质基础,在一定范围内其含量越高,成品茶的鲜爽度越好。而酚氨比(RPA)是行业内品种适制性的参考指标[8]与绿茶滋味品质评价的量化指标[9],普遍认为RPA<8.00,适制绿茶; 8.00<RPA<15.00,红绿茶兼制; RPA>15.00,适制红茶[10-12]。碧霞春具有制作优质绿茶的物质基础。

4. 鲜叶产量

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碧霞春平均每公顷产量(一芽一叶)4 723.5 kg,高于对照中茶108。从芽叶性状综合来看,碧霞春的百芽质量和芽密度均高于对照中茶108,叶片较厚,持嫩性较好。

5. 抗逆性

(1)抗寒性

通过田间冻害和茶苗低温处理试验分析,参考文献[13]计算冻害指数CI,鉴定耐寒性。结果(表4)表明,碧霞春耐寒能力优于对照中茶108,抗寒性强。同时,经过连年示范观察,未发生显著冻害或寒害,适宜于在山东地区等茶树次适宜生长区种植推广。

(2)抗虫性

通过对茶树病虫害种类的调查分析,山东省内为害茶叶的主要害虫为小绿叶蝉和咖啡小爪螨(红蜘蛛),通过对其盛发期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碧霞春抗小绿叶蝉,抗咖啡小爪螨。

三、主要优缺点

碧霞春主要优点为抗寒性与适应性强,产量高,芽头壮实、饱满且持嫩性高,一芽一叶百芽质量较高,综合性状优。该品种制绿茶品质优,滋味鲜醇,花香显,耐冲泡;夏秋季适宜红茶、乌龙茶等多茶类加工。碧霞春主要缺点为顶端优势不明显,蓬面修剪影响其丰产性。

四、区域试验表现

经扦插繁育,在泰安市泰山区小津口村、岱岳区丰山村、肥城市张家花峪村等地进行了碧霞春区域试验和品系比较试验。

1. 泰山区试点

碧霞春在小津口村茶园形态表现一致,抗寒性强,产量高。具体表现为:植株适中,树姿直立,分枝较密,春季芽叶绿色,成熟叶深绿色;一芽一叶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芽一叶百芽质量12.48 g;抗寒性强,与对照品种中茶108相当;加工绿茶滋味鲜醇、花香显、汤色绿亮、叶底匀齐,品质优良,综合表现较好。2017—2019年連续3年的产量分别为4 476.0 kg/hm2、4 594.5 kg/hm2、4 729.0 kg/hm2,接近于中茶108(4 480.5 kg/hm2、4 384.5 kg/hm2、4 696.5 kg/hm2)。

2. 岱岳区试点

碧霞春在丰山村茶园生长适应性好,形态表现一致,抗寒性强,产量高。具体表现为:植株适中,树姿直立,分枝较密,春季芽叶绿色、持嫩性强,成熟叶深绿色;一芽一叶期在4月上旬,一芽一叶百芽质量11.74 g;加工绿茶感官审评表现较好,品质略优于对照品种中茶108,滋味醇厚,栗香持久,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2017—2019年连续3年的产量分别为4 798.5 kg/hm2、4 836.0 kg/hm2、4 857.0 kg/hm2,产量高于中茶108(4 747.5 kg/hm2、4 756.5 kg/hm2、4 788.0 kg/hm2)。

3. 肥城市试点

碧霞春在张家花峪村茶园适应性强,在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下生长稳定,形态表现一致,抗寒性强,产量高,抗病虫性强。具体表现为:中叶类,植株适中,分枝较密,春季芽叶绿色;一芽一叶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芽一叶百芽质量11.06 g;绿茶适制性好。 2017—2019年连续3年的产量分别为4 645.5 kg/hm2、4 731.0 kg/hm2、4 815.0 kg/hm2,略高于中茶108(4 591.5 kg/hm2、4 653.0 kg/hm2、4 762.5 kg/hm2)。

综合三地的生产试验表明,碧霞春在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等地试栽均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与适应性。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栽培,均未发现特殊或明显的病虫草害,产量高,且加工成品茶品质较好。碧霞春抗寒性、抗虫性强,适宜山东地区栽培。

五、栽培技术要点

1. 繁殖方法

采用无性繁殖,主要以短穗扦插为主。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用嫩枝扦插,从成龄茶树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成2.5 cm长的插穗,保留1张叶片,500 mg/kg多菌灵浸泡5 min消毒,500 mg/kg ABT生根粉速蘸,叶片方向一致插入穴盘基质中,成活率一般可达85%以上。

2. 栽培技术

茶园整地宜挖种植沟,深度60 cm左右,宽度80 cm左右,施足腐熟好的有机肥(牛羊粪)。

双行条栽,大行距130~150 cm,穴距25 cm,双行内两穴呈交错排列,每穴栽植茶苗2株,75 000~120 000株/hm2。同穴内大小苗要一致,苗与苗之间要留有空隙,保障根系舒展。栽植后立即定型修剪,浇透水,并及时遮阴。3年后进入丰产期,鲜叶采摘注意“春留鱼叶,夏留一叶,秋季采养结合”,合理采摘。

茶园肥料施用按照“一基四追多次喷”标准进行,以酸性有机肥为主,化肥以氮肥为主,合理控制磷钾肥用量与比例。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重点注意小绿叶蝉防治。科学越冬防护,注意11月中旬浇足越冬水,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扣棚。

参考文献

[1] 刘洋, 张丽霞, 向勤锃, 等. 山东茶树品种引进情况的调查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 45(6): 39-43, 54.

[2] 侯君合, 张云伟, 张翠玲. 青岛地区无性系茶树移栽成活率比较试验[J]. 山东农业科学, 2011, 43(5) : 32-33.

[3] 孙海伟, 田苍祥, 张虹, 等. 茶树新品种(系)SRAP亲缘关系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9, 51(2): 18-22.

[4] 张丽霞, 向勤锃, 高树文, 等. 山东茶树品种引进利用现状与展望[J]. 中国茶叶,  2015, 37(8): 6-9.

[5] 张续周, 周艳华. 茶树新品种北茶36选育报告[J]. 中国茶叶, 2020, 42(2): 32-34.

[6] 牟进鹏. 烟茶1号茶树新品种选育报告[J]. 蚕桑茶叶通讯, 2014(1): 26-28.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23776—2018[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8] 肖涵, 申亮, 杨婉秋. 云南普洱地区大叶种茶酚氨比研究[J]. 昆明学院学报, 2017, 39(3): 34-39.

[9] 吴瑞梅, 艾施荣, 吴彦红, 等.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绿茶滋味品质估测模型[J]. 核农学报, 2013, 27(10): 1495-1500.

[10] 韓沛霖. 红、绿茶原料酚氨比值的探讨[J]. 茶叶, 1984(1): 34-35.

[11] 张泽岑. 对茶树早期鉴定品质指标和酚氨比的一点看法[J]. 茶叶通讯, 1991(3): 22-25.

[12] WANG Y Y, YANG X R, LI K K.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eanine, gallic acid, purine alkaloids, catechins, and theaflavins in

black tea using HPLC[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45: 1263-1269.

[13] 孙海伟, 张继亮, 张虹, 等. 北方设施茶园无性系茶苗移栽技术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6, 48(3): 31-35.

猜你喜欢

抗寒茶树品种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抗寒特色新品系‘枣红李’
故乡的古茶树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茶的箴言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
等春天
科技抗寒保春种
美丽的山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