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育渗透,和谐健康发展

2021-09-10陈丽燕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育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陈丽燕

2002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得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具体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途径和组织实施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从而激发了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科学、个性化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

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健康的心理是顺利进行素质教育的保障。素质教育要提升,需要心育工作的支持,需要按照素质教育对象的心理规律来实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身心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成为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提高教师自身心育意识

在传统教育中,心育相对智育,对于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容易被学校和教师所忽视,这就导致心育形同虚设、难以落实,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均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每一位教師都应该增强心育意识,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担当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时时刻刻都考虑到教学中与心育相关的内容,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寻找契机,完成心育的无形渗透,让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去学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发展。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育

教学中,专业知识要传授,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和教学中所蕴含的完善人格的学科能量同样需要挖掘。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课堂中,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科特征,以“德”育心、以“智”启心,适时展开心育渗透。

1. 了解学生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学生,了解学生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10岁至12岁学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胆子更大;(2)自控与自律意识开始两极分化;(3)注意力下降,拖拉现象加剧;(4)自尊心更强,变得脆弱和敏感;(5)认知和识别能力有提高,但还不成熟等等。掌握学生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学生的心里特点,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如:本班上有一位学生上课听讲不专心,有时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在一次选班长的民主投票中,他的票数竟然是最高的。这么不起眼的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有意无意的关注他,发现他主动关心、帮助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为同学修理坏的桌凳,还擅长玩魔方,班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和他交朋友。这时,我对他另眼相看,让他慢慢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逐渐培养他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2.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这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真谛。衣钵相传,师生间在教与学的传播与继承关系,更蕴含着教师和学生在精神、思想及人格上的紧密联系。在教育这个共同的场景里,师生之间用一种平等、尊重、理解的态度进行对话,享受一种共同的成长,享受着共同提高带来的乐趣。师生双方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都能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平等,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教学互助的基础上,表现在教学交往中的尊重平等、沟通和理解上。

3.正确学生的个体差异

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专长,针对各自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学生独特的学习优势。如班上少数学生感觉在学校读书没有在校外自由,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不想写作业。教师平时、上课时应多关心他们,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去回答,不时的吸引他们听课的注意力,并在学习上加强指导,提高其学习自信心。

4.善用积极合理的评价

合理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观点,适时、适度地肯定学生的长处,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中,能够很好的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就会逐渐有所进步,把事情做的更好一些。如教师说:“你做的很好”“你最近在学习方面有进步”等语言来鼓励表扬学生,会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乐于学习;运用一些隐语暗示提醒违纪学生,既可保留学生的自尊心,又可起到控制纪律的作用;学生受挫时,鼓励的笑靥便能传递勇气和信心;学生成功时,投以赞许的目光、做一个夸奖的手势便能增强学习的动力与成就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是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在《握手吧,我们是朋友》主题班会中,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解决一些思想压力问题,使心情舒畅地、充满信心的学习、生活。结合书画、手抄报、视频等形式学习有关毒品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预防能力和禁毒意识,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构建健康人生。开展“清明祭英烈”实践活动,让学生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缅怀烈士先贤的英雄事迹,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情怀,激发爱党爱国情感、振奋民族精神等等。

班队活动,寓教于乐,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对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心育渗透,从而形成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协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充分发挥潜能,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逐步树立信心与毅力,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湛江市麻章区志满小学,广东  湛江  524086)

猜你喜欢

心育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