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障儿童的行为习惯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2021-09-10张佩芳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听障儿童应对行为习惯

张佩芳

摘  要:在特殊儿童教育中,儿童行为习惯问题的纠正是较为重要的内容,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合理化的纠正,能维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在研究实践中,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听障儿童行为问题入手,对有效应对措施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希望能为听障儿童行为习惯引导教育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听障儿童;行为习惯;应对

听障儿童是因先天遗传或者后天人为因素影响下听力受损的儿童,听障儿童成长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儿童在行为方面与常态不吻合,不良行为习惯会给自身或者他人造成严重的困扰,不利于儿童自身成长,也有部分听障儿童不能遵守社会行为标准或者道德标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针对听障儿童的行为习惯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能通过多种方式引导让听障儿童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性,并尝试结合教师的指导改变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健康成长的目标。

一、听障儿童出现行为习惯问题的原因

对听障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行分析,能看出他们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学生自身生理缺陷的作用下,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都会出现滞后的问题,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行为习惯方面不良情况。一方面,听障儿童存在身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心理矛盾容易诱发问题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听障儿童生理缺陷的限制下,所能够接收的信息存在明显的封闭性特点,导致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运用也存在明显的障碍,无法有效与外部进行沟通和交流,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敏感等方面的负面情绪,长时间不良情绪的影响也会导致他们成长过程中从出现问题行为。因此对于听障儿童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客观分析他们的行为习惯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听障儿童纠正行为习惯问题,维护听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听障儿童行为习惯问题的有效应对措施

在对听障儿童行为习惯问题出现的原因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为了能改善听障儿童的问题行为,要注意结合他们的成长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听障儿童实施积极的行为引导,从而提高听障儿童对行为习惯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降低不良行为对听障儿童成长产生的消极影响。下面就对本次课题研究进行总结,从以下角度对听障儿童行为习惯问题的有效应对进行系统探究:

(一)巧用批評引导,转变思想观念

在听障儿童中,部分儿童存在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习惯差方面的问题,教师在问题引导方面需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儿童实施系统的指导,使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主动对自身行为习惯实施合理化的调整。

例如为了激励某家庭贫困、学习习惯差的孩子树立学习信心,转变自身行为习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就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在对听障儿童实施有效激励的情况下,还会对听障儿童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实施适当的批评。如当教师发现学生完成作业不理想的情况下,就可以单独与学生聊天,了解听障儿童的学习情况,然后通过对比肯定学生部分完成作业质量高的情况,并给予其表扬,针对部分完成作业不理想的情况给予其批评,既让听障儿童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也让他们能反思自己在学习行为方面存在的错误性,从而帮助学生初步确定改善自身学习行为习惯的意识。以此为基础,教师注意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争取能获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在遇到问题后可以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深化行为习惯引导效果,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维护听障儿童健康成长。

(二)耐心沟通交流,提高思想认识

对于听障儿童开展行为习惯教育,课题小组成员在系统研究后提出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宽容,要注意采取有效的方法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争取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做到以理服人的目标。

例如针对某青春期出现叛逆行为的情况,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行为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讲究沟通的方法,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以冷静理智的态度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和心理需求情况,并针对具体的不良行为习惯开展教育引导活动。如在发现学生做出抽烟喝酒行为后,教师不应该第一时间批评学生,而是要心平气和的与学生沟通,在交流中逐渐渗透吸烟有害健康、未成年人不应该吸烟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举一些负面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懂得行为管理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能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自觉对自身行为进行合理化的规范,从而提高行为习惯引导教育的整体质量。

(三)爱心教育感化,渗透品格感召

爱心教育使行为习惯引导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听障儿童行为引导教育中要深刻认识到爱心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 措施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发挥爱心教育的作用,以良好的品格感召学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如针对部分学生行为习惯不好,不认真参与学习改正自身行为习惯的情况,教师就要用爱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以爱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温暖,让他们看到听障儿童未来的发展和希望,从而能正确看待自身生理缺陷问题,能逐渐端正态度面对生活,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提高行为引导教育综合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听障儿童教育实践中,针对他们的不良行为或者问题行为实施有效的教育引导,从身心教育的角度促进听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能循序渐进的提高听障儿童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也能促进听障儿童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听障教育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具有深入研究和探索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蕾.家庭教育在听障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中的研究及策略[J].新课程,2020,13(35):205.

[2]杨朝晖.听障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中家庭因素的研究[J].科普童话,2020,8(20):95.

[3]付文萍.新入学听障儿童如何尽快适应学校生活[J].文学教育(下),2020,16(02):143.

[4]陈云凤.听障儿童不良习惯的研究及干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8):91-92.

(作者单位:汕头市聋哑学校,广东  汕头  515000)

猜你喜欢

听障儿童应对行为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早期阅读在听障儿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