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09-10勾冠军

新农民 2021年32期
关键词:病害高产病虫害

勾冠军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不仅是核心型产业,而且也是带动经济的重点产业,与民众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是生存的基础保障。从农业行业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来看,玉米的种植占据极高的比例,主要是因为玉米具有易种植、高产量、经济性强等优势,并且会给农民帶来极强的资金收益。所以,玉米的种植是随处可见的,而且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也呈现出了递增的趋势,这就需要农民来提升玉米的品质和增多玉米种植的产量收益。在此种背景之下,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玉米的高产种植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通过科学的种植方式与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的成活率,确保所种植的玉米可以健康的生长,同时,玉米的病害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对玉米病虫害有清晰的了解,加强虫害预防能力与治理水平,降低病虫害问题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不良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玉米种植方式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了详尽的分析与阐述,方便相关的农业人员和研究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新时期下,有更多的民众注重健康生活,玉米作为一种常见、实惠而且健康的食物,备受民众的喜欢,不仅为民众提供食粮,而且也可以用作动物饲料,为畜牧业助力。由此可以看出,玉米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这就需要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进行不断的升级与优化,达到提高产量、提高收益的目标,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探究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并重视后期的玉米养护工作以及对病虫害的防治,最大化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机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土壤条件不同,玉米种植方式就不会不同,而且病虫害也是多样化的,要根据当地实际种植与培育状况,设定更具针对性的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计划与策略,为玉米产生的健康开展创造良好的技术支撑。

1 国内玉米行业开展现状

在国内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发展方向,而不同的城市地质与气候条件不同,所种植的农作物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性。从玉米种植的产量与生产规模来看,北方地区的各种条件更加适于玉米栽种。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的高速推进,当前的农业项目会与先进技术进行融合,实施的是现代化栽种方式。而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为了能够降低人力成本与数量,打破了以往人工种植的局限性,通过新型机械设施,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方式,其玉米产业的资金效益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而有些地区因为经济或者是地质条件问题,农业生产模式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会更加依赖于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会使玉米的栽种效力降低,种植规模普遍较小,玉米的产量以及总体的收益都不高。所以,现阶段部分城市玉米产业的开展形式与生产模式还需优化,可以加大玉米行业不发达城市的技术扶持,通过改变种植思路,带动玉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达成高产量与高效益的目标。

2 玉米高产种植方式

2.1 高产种植的准备工作

若想实现玉米的高产目标,就需要保证种植方式的科学性,不能一味地追求产量,而不顾玉米的品质,这也不符合玉米高产种植原则,所以,在开展玉米种植工作时,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种植地点、种植品类等内容进行重点考察与探究。首先,在玉米在真正开始种植之前,需要创建一个优质的种植环境,为接下来的的高产高质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需要全方位考量其种植范围的土壤品类与气候特征、降水情况。还要充分保障土壤的疏松度,这可为玉米种子萌芽及后期健壮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最后,玉米生产人员要对玉米种植基地进行精耕处理,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植基地土壤湿润度及疏松度。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土壤的疏松程度,为玉米种子萌芽及后续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工作者还需要对玉米种植基地进行精耕处理,能够更好的增强种植基地土壤湿润度及疏松度。其次,需要做好玉米选种工作。一方面需要遵从科学性原则,全面考量种植地方的基础种植条件,由于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在选种时也需要进行区分。另一方面,玉米品种需要具备较强的抗病虫能力,才能提高玉米品质。选择发芽率较高且产量较高的种子类型。

2.2 科学性种植方式

在玉米的生产过程中,种植环节是核心步骤,对玉米生长情况以及产量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必须要确保种植技术、种植程序以及种植方式的科学性。在开展玉米播种工作时,需要对玉米种植流程实施科学化管控,把握好玉米种植的空间密度与时间范畴。其一,要探究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作为参考,选择播种的最适合时间,比如河北保定地区,播种时间在6月16日~21日最为适合,在此阶段开展播种,能最大化的保证播种品质。其二,在播种玉米时,要强化播种的空间密度维持在均匀状态中,由于很强的拥挤播种密度,会使玉米养分吸收不完全,会缩减产量。因此,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显得尤为重要,各个地区由于气候差异和品种差异,种植密度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河北保定地区,种植密度在4500~5000株/667m2最为适宜,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产量。科学的种植密度以及最佳的种植时间,会很大程度上增强播种的生产量。

2.3 重视玉米养护工作

玉米的后期养护工作的良好开展是不容忽视的,在养护中可以让玉米更加健康的生长,也能够实时掌控玉米的生长情况,如出现问题可进行及时化处理。在玉米种植结束之后,需要开展玉米养护工作,确保玉米能够更好的成长。首先,要对种植的玉米进行合理化灌溉,依照玉米种植地的水土条件,对土壤当中的水分含量进行剖析,然后实施灌溉,普遍会运用滴灌的模式,既可以为玉米的生长提供水分,还有益于对玉米地气候的有效调节,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但如果土壤水分较多,就需要进行排水处理,保证其生长质量。其次,种植的玉米需要做施肥工作,提高玉米的抗病虫效力,防止因为病害而影响产量。同时,还需要控制好尿素及化肥的实施量,满足萌芽时期的营养实际需求。

3 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病虫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

如果没有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仅会影响产量,而且也会带来巨大的时间损失与资金损失,对农民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必须要明晰玉米种植病虫害的防治要点,根据实际虫害问题,落实科学的预防与治疗手段。因为玉米在大规模的种植阶段极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对玉米的生长影响很大,必须要采取立即化解决,并且能够在后期进行有效预防。通常情况下,在处理时,需要使用大量的试剂进行处理,这会增加种植户的成本。不仅如此,病虫害还会影响玉米的健康生长,降低玉米品质,拉低玉米价格,最终影响种植者的总体收益。

3.2 玉米的常见病虫害问题

(1)玉米螟

因为玉米的品种更加的多样化,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也需要不断的进行革新,通过分析病虫害的具体发展情况,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通过有效的方式,降低病虫害的出现机率。玉米螟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害问题,也是玉米的天敌,这种病害能够很容易的侵入到玉米果实当中,进行啃食,致使玉米品质和数量大幅度骤减,所以,工作者需要在冬天的时间里,将玉米螟的虫卵消除干净,防止其来年继续啃食玉米果实,带来巨大的影响,此外,可以通过喷杀虫剂进行消杀,这种不会对玉米造成伤害。

(2)玉米纹枯病

玉米的产量与玉米的品质有极大的关联性,如果病虫害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就会使玉米的品质降低,进而影响出售,降低种植户的资金收益。玉米纹枯病是玉米成长阶段中尤为常见的病害,对玉米可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在防治该病害的进程中,就要以有效的方式消除田间病残体。通常会以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类为主,并在种植管控时,运用可行性较强施肥技术模式,从各个层面加强玉米纹枯病的防治。与此同时,若想高效的增强药物治疗成效,在涂药时可将病叶残叶去除。

(3)玉米丝黑穗病

这种病害主要是因为玉米的抵抗力较差,患有这种病害问题的玉米品相较差,需要做好有效的防治工作。在玉米种植阶段出现这种病害,会带给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影响,而且这种具有转移的特性,其中一个患丝黑穗病就会传染附近大面积的玉米生长,会使得玉米生长停滞,还会使玉米的包身叶子颜色晦暗,针对于此种状况,需要从本质上进行处理,在选种时,就要选用免疫力更强,抗毒性更强的玉米种子,通过高质量种子,更好的控制丝黑穗病的出现。

3.3 病虫害防治策略

由于玉米的病虫害问题会对玉米的生产有较大的影响,在后期的销量以及价格上都会产生限制,所以,需要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力度,提高对玉米病虫害的研究探索。针对于种植玉米发生病害和虫害的问题,可以对玉米种植地区的环境做好清理,确保没有其他外在病菌,对玉米地进行杂草处理工作,使玉米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创建科学的轮流种植体系,增强土壤的再利用率。与此同时,还需要继续对玉米品种进行有效的探究,为提升玉米的抗病抗虫能力进行新型技术的融合,提高玉米病虫害防治能力。

4 结束语

就以上总结分析来看,玉米产量的增强离不开优質的种植模式与高效的病虫害预防和处理,在实际玉米种植种户需要重视此类问题,结合各区域的真实状况优化相关种植管理工作,不断对提升玉米高效种植以及病虫害的探究剖析,以推动高质量管理技术的推广,并结合以往的研究经验对玉米病虫害的处理,进行提升玉米高产种植的科学性,以此来确保玉米种植产业的健康长久开展,推动农业产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徐爱英,曲永朋.玉米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0(11):64.

[2] 王洪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7):170.

[3] 殷丹,汪可清.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0(4):19.

[4] 李忠波.浅析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0(3):40-43.

[5] 尤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8):29-30.

猜你喜欢

病害高产病虫害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基于改进DenseNet的茶叶病害小样本识别方法
某道路病害原因及维修改造方案探讨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依据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土传病害防治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