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玉米栽培新技术

2021-09-10冯喆

新农民 2021年32期
关键词:新技术栽培玉米

冯喆

摘要:玉米的产量,与栽培技术存在一定联系。掌握栽培技术,有利于提高种植户经济收益。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玉米栽培新技术进行了研究。文字首先针对玉米生产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玉米栽培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重点针对问题,提出了玉米种植选择、增产、密植,以及整地等技术措施,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栽培;新技术

1 玉米生产的概述

玉米作为我国的一个主要的粮食作物,能够在多领域实现多种用途。在我国,具有较为广阔的玉米播种面积,而且随着近些年农业的发展以及玉米的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也逐渐的扩大了玉米的种植规模。对于玉米这种作物来说,其中蕴涵着丰富的营养,能够为人体补充大量的营养元素和矿物质。而且,通过玉米的加工,能够进行面食糕点的制作。除了作为人的粮食作物,而且玉米还是饲料中的主要成分。在进行猪、牛等家畜的饲养中,采用玉米饲料和其他饲料的配合,能够实现良好的牲畜的增重效果,是一种较为优质的动物饲料。另外,玉米能够实现较高的工业价值,在工业中,常常应用玉米籽粒,进行葡萄糖淀粉的制作和提取,同时还能够通过玉米胚榨油,也可以利用玉米油进行油漆、肥皂等的制作。因此,对于玉米这种作物来说,具有较高的种植价值。

我国地大物博,国土面积较大,在我国的多地都有玉米的种植,所以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种植形式。比如说,长江流域的秋玉米、东北地区的春玉米等等。对于不同的玉米种植形式来说,由于气候、温度以及种植季节的不同,玉米的种植特点和生产水平也有所差异。另外,近些年为了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也逐渐的推广和普及了玉米杂交种,通过优良的杂交种的选用,能够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强的抗逆性,并且随着近些年各项农业设施的研发和进步,也进一步的提高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水平。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之下,我国的玉米不断地扩大种植面积,并且实现了产量的快速增长,为了在飞速的发展过程中,保障玉米的栽培效果,提高玉米的总产值,就要加强对于各项新的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2 栽培玉米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玉米品种具有较差的抗病性能

决定玉米高产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其的抵抗性能和生产性能。玉米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水分和光照,对外在生长条件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玉米品种不能够适应所处地区的气候和种植方式,会使其不能发挥本来的生产能力。有很多的农民在进行玉米品种选择的时候,都是比较随意的,没有掌握玉米品种自身的生產性能,以至于选择的品种和要种植的地区是不合适的,导致玉米的出苗率非常低,抗病的性能非常差,在生长的时候很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害,进而对玉米的产量造成影响,严重的会使玉米田地颗粒未收。

2.2 田间耕作方式不合理

玉米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土地中生长,但是为了可以有更多的玉米和产量和更高的玉米品质,需要在进行种植之前进行科学的选地种植,然后设立一个合理的耕作玉米的制度,深翻土壤,营造一个适合玉米生长的外在环境。在实际栽培玉米的过程中,农户大多数都比较随意,经常是在同一地块连续多年的种植玉米,没有一个完善的轮流种植产物的制度,导致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多,更加重了玉米患病的概率以及传播病害的速度。

2.3 土壤肥力不足

玉米有很长的生长周期,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养分需求,玉米从播种种子开始到长出果实,需要很高的营养成分。玉米通常是在土壤中吸取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但是很多农户在翻耕玉米的时候,通常都不会施入有机肥,只是给玉米施加化学肥料,施入最多的便是氮肥,这样施肥的举动,使得田间可以进行种植的耕作层一点一点的变浅,因为氮肥过多,农作物不能完全吸收,剩下的氮肥就会渗入到土壤当中,改变土壤的结构,导致土壤本身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差,供肥能力不足。

2.4 防控病虫害工作做得不到位

在种植玉米的时候,多数的农户都是采取化学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在使用药物防治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很多不合理的行为。因为在农户们的心里普遍认为化学农药是最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办法,生效时间短。因此,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化学农药被农户用来防治病害,有的农户使用的农药还是国家明令禁止不让使用的,这样就导致玉米产地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了玉米的生长,甚至还会威胁到人类的安全。因为使用的农药数量和次数太多了,使得很多病虫具备了一定的抗药性,这样再使用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效果会越来越差。

3 玉米栽培新技术以及防治病害措施

3.1 玉米种植选择

随着近些年对于玉米品种的研发和培育,我国也推出了较多的高产玉米品种。对于每一个型号的玉米种子来说,也呈现出了不同的作用和特点,有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而有些品种具有突出的抗倒伏的优势。所以对于不同品种的选择,也具有差异性的抗击能力的属性,因此就要因地制宜,针对所种植的区域,合理的确定玉米种子的选择,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保障玉米种植的质量以及产量的实现。在实际的栽培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当地的优势的种植条件,进一步的推进新型栽培技术玉米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根据具体的种植问题和需求,进行玉米品种的选择,不仅要能够在栽培的过程中,充分的展现出该种玉米品种的作用和优势,体现其较强的种植属性。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的条件,合理的选择玉米种子,充分的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推进科学栽培技术的发展,充分的运用各种现代化的农业设备,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率,从而建立一个高效的玉米栽培技术体系,确保玉米产业实现顺利的发展。在具体的种植时,要对于土地的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把握[1]。比如说,在种植地中上一茬作物为大豆类,那么在土壤中会具有较高的肥力,所以在种植时,应该选择能够实现高产效应的品种,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如果上一茬作物具有缓慢的生长速度,那么在进行玉米品种选择时,可以选择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并且具备早熟特性的种子,这样才能够实现玉米高产的种植目标。在玉米的栽培技术中,基础的内容就是玉米种子的确定和选择,所以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对于这方面内容的重视力度,这样才能够为玉米所需的高产的实现,提供前提保障。

3.2 增产技术

在栽培玉米的时候,不同的栽培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栽培效果,栽培的方式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之前传统的栽培模式,多數农户采取的都是经验式,定植密度比较大,使得田间的通风效果和光照效果都不好,对玉米的生长不利。玉米之间会互相争夺土地里的养分,进而对玉米的品质造成影响。同时,在播种玉米的时候,没有对土壤进行整理,使得玉米出全苗壮苗的概率变低,成活率也跟着偏低[2]。因此,如果想要提升玉米的品质、提高玉米的产量,那么就需要不断地改善玉米栽培技术,把提升玉米成活率当做是出发点,奠定增产的基础。在以后栽培玉米的时候,加快推广各种栽培技术,如节水灌溉技术、科学施肥技术等。

3.3 密植技术

在栽培玉米的过程中,定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它决定着玉米受光照的时间和受粉的概率。定植密度过小,土地不能得到更好的利用,浪费土地资源,不能达到土地种植效益最大化;定植密度过大,玉米之间会对阳光进行争夺,影响玉米的生长,使得光照不均匀,有的玉米就没办法正常生长,从而减少玉米的产量。因此,在对玉米进行定植的时候,要结合玉米品种的实际情况合理定植。

3.4 精细整地

在现代的玉米种植过程中,已经引进了很多的高新技术的应用。比如说通过机械化设备的采用,能够更加高效、便捷的开展整地工作,同时可以对于土地中所残存的秸秆,做到高效的处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对于秸秆的收集、粉碎和处理,同时还能够利用秸秆碎末,为土壤提供营养,实现更好的种植效果,有效的优化土壤的养分结构。另外,对于玉米这种品种来说,在生长的过程中,主要就是通过根须来维系养分,这样才能够让土壤中的各项营养成分,都被玉米所充分吸收,为了让玉米的根须具有更高的养分吸收的效率,实现更好的吸收效果,就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进行整地,并且也要实现深层的翻耕,这样才能够保障玉米所吸收的养分,实现高产的种植目标。

3.5 新型防治技术

在种植玉米的整个过程当中,最主要的一个影响玉米生长的因素就是病虫害。在实际栽培的过程中,农民虽然已经采取了很多的防治措施,但是玉米还是会有病虫害的威胁。玉米病虫害的时间非常久,可以从最开始的播种阶段到收获果实的阶段,也就是说,在玉米整个生长的期间都要对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在播种玉米种子之前,先对玉米的种子进行一下处理,采取科学的手段,及时灭掉种子上存在的病菌。在进行播种的时候,要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播种,先对种子进行一次包衣处理,然后确定播种种子的深度,确保玉米种子可以冒出壮苗全苗。因为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适合玉米生长的环境也不一样,种植玉米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播种阶段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时候,应该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防治。另外,也可以采取生物的防治措施。随着近些年绿色理念在农业中的应用和推广,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时,也不断地引入了生物防治的手段,主要就是在当地玉米种植所出现的病虫害类型的基础之上,相应的确定合理的生物防治措施,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充分的满足病虫害的防治需要。比如说,可以在玉米的种植地,进行鸡、鸭等家畜的饲养,能够有效地杀灭玉米飞蛾、螟虫等害虫。通过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可以在玉米的田间管理过程中,降低对于农药的依赖和使用,而且还可以通过生物防治,实现较好的除草效果,有效的保护玉米植株实现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提高玉米的产量。

参考文献

[1] 常发杰,韩兴涛.马铃薯——西瓜——甜玉米——芥菜一年四熟高效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21(21):49-51.

[2] 刘忠双,张志发.玉米免耕、秸秆免焚烧集行覆盖还田“4090”模式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1(10):212-215.

猜你喜欢

新技术栽培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草莓的立体栽培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