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虚词在民歌中的功能与作用

2021-09-09许凤豪

参花(上) 2021年9期
关键词:虚词民歌作用

摘要:本文以山西民歌《大红公鸡毛腿腿》的演唱和虚词的联系为切入点,着重分析虚词在民歌演唱中的功能与作用。在歌曲结构中,虚词具有扩充句式、扩大歌曲规模、均衡歌曲结构、引出歌曲正文的功能与作用。在歌曲的意蕴中具有突出地域民族特色、烘托背景氛围,突出歌曲旋律节奏、加强语气,突出音乐体裁特征的功能与作用。能恰当地运用这些动人的虚词,就能创作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深受大众喜爱的当代民歌,这无疑对促进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民歌;虚词;功能;作用

民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音乐体裁形式,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创作的歌曲。通常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又能够体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愿望,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每个民族和地方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民歌作为我国地方民歌中具有独特艺术特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在歌词方面,他们添加了大量的虚词,使歌曲非常生动,具有地方特色。虚词不论是在歌曲的结构上,还是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有着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一、虚词在民歌中的概念体现

(一)虚词的定义

虚词常用来泛指具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但无完整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且不能单独作为语法成分,不可重叠。它虽有语法意义,但必须依附于概念词或句子上。

在民歌作品中,歌词可分為正词和衬词两部分,对应着文学中的实词与虚词。正词是能够直接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词语,有着词汇和语法意义。而衬词是指在歌曲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通常是为了更加完整地表达歌曲情感和为歌唱服务而添加的具有衬托性的词语。

(二)虚词的种类

虚词是指与实体词相对应的词,不能单独用作语法成分。为了有语法意义,他们必须连接或附加到各种概念词上。通过对比概念词与虚词的关系,虚词大致可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和拟声词六类。在数量上虚词比实词少,但这并不代表虚词的重要性亚于实词,相反在语法运用上,虚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民歌中较为常见的虚词有:语气词、拟声词、叹词等。语气词:在歌曲中表达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的、了、啊、呢等。拟声词:在歌曲中模仿大自然发出声音的虚词。叹词:在歌曲中表示感叹、应答、呼唤的虚词,常见的叹词有:哈哈、哎呀、哼、哦、啊、哎哟等。

二、虚词在山西民歌《大红公鸡毛腿腿》中的功能与作用

(一)虚词在音乐结构中的功能

山西民歌《大红公鸡毛腿腿》第一部分旋律重复三次,这一部分歌词主要加入了两种虚词,一种为“了、的、呀”这一类没有实际意义的衬词,也可以把它们称为语气衬词。这些虚词的使用使歌词在演唱中更加自然生动。有些语气衬词可以借用语气助词和感叹词充分表达句子的情绪。第二种为“得儿、儿”这种带有儿化音的虚词,这种虚词是经过“儿化”了的韵母的字音,例如“花儿”(huar)就是在发主要母音a的基础上加一个卷舌的“儿”音,使它成了一个新的音节。这两种虚词可以突出山西方言的文化特点,体现作品的风格。因此,在歌曲的演唱上,为了更好地突出作品的风格,必须尽量突出虚词的演唱。同时这一类虚词在歌曲当中用来完善歌曲结构,突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可以使句子的构造完整,使语调、语气和语义表达和谐而统一,从而使歌者所体验到的情感得以自然抒发。

(二)虚词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通过歌词内容可以发现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内心情感的爱情歌曲。第一句,虽直接描写大红公鸡的形象特点,但根据后面的歌词“你才是小妹妹的心上爱”和“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你”可以分析出,歌词“大红公鸡毛腿腿,吃不上东西白跑了腿”采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将女子心爱的“哥哥”比作“大红公鸡”,可以理解为女子心爱的男子英俊潇洒就好像大公鸡一样威风凛凛,体现了女子对心上人的夸赞以及在见到心爱的人时内心的娇羞。

歌曲的第二段歌词使用了大量的虚词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但在虚词之中也穿插了一些能够直接表达女子内心对未来十分憧憬的句子,例如“杨柳叶冬夏常青,一粒果果,一粒果果”这一句歌词,刻画出女子期望自己与心上人的感情能够像杨柳叶一样冬夏常青,长长久久,也希望能和心上人子孙满堂。而“观明灯照,马家来了”则是形容娶亲的场景,“观明灯照”形容热闹、喜庆的场景,而“马家”则是代指男方的娶亲队伍。

通过对歌词内容的分析我们发现歌曲从三个部分向大家描述了女子在遇见心上人时内心的情感变化。第二部分三遍重复同样的歌词:(松拉松拉拉拉拉松拉裁呀呼咳),(敲叮不的个拉大拉大依呀呼咳),杨柳叶冬夏常青一颗果果一颗果果哟,(依哟依儿依哟哟依儿),观明灯灯照马家来了,(七令令令八拉拉拉拉改字儿呼啦啦啦杨柳青呀呼咳)。这一部分歌词绝大多数使用了虚词来代替,在民歌中这一类衬词的使用可以称之为“衬句”。这类虚词通常情况下是表现特定情绪和情感的。有些衬词、衬句与各民族或地方方言有直接关系。例如《大红公鸡毛腿腿》中的歌词“七令令八啦啦改字儿”在山西省就是用来形容锣鼓热闹场面的。“杨柳叶儿冬夏常青”“一粒果果,一粒果果”则是当地人们对新人表达祝福的意思。而“松拉松拉拉拉拉松拉裁呀呼咳”则是表达了女子内心激动的心情。这一类虚词虽也没有实际的意义,但在结构上的使用扩大了歌曲的规模,在情绪上,使歌曲的速度、节奏加快,语气更加欢快。这一部分衬词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向听者展现了娶亲时热闹喜庆的场景。在歌曲中使用这类虚词,可以起到“起兴”的作用,以利于后面强烈的情感表达,以渲染某种氛围,这样可以使作品的演唱节奏自由,没有太多的语法限制,节奏紧凑而有力,音调高亢响亮,目的是为了演唱者情感的宣泄。

三、虚词在民歌中的功能与作用

通过对山西民歌《大红公鸡毛腿腿》中虚词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发现虚词在民歌中起到十分重要的功能与作用。它的功能和作用大致可分为歌曲结构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歌曲意蕴中的功能和作用。

(一)虚词在民歌结构上的功能

1.扩大歌曲规模与句式

加入虚词来扩大歌曲的规模与扩充句式是山西民歌中虚词常见的功能与作用,加入虚词后句子长度的增加,歌词的结构得到了扩展,歌曲的表现力也得到了增强。例如《大红公鸡毛腿腿》中歌词的第二部分“(松拉松拉拉拉拉松拉裁呀呼咳),(敲叮不的个拉大拉大依呀呼咳),杨柳叶冬夏常青一颗果果一颗果果哟,(依哟依儿依哟哟依儿),观明灯灯照马家来了,(七令令令八拉拉拉拉改字儿呼啦啦啦杨柳青呀呼咳)”。这一部分共有16小节,其中虚词占了13个小节,几乎占了这一部分歌词的4/5。虚词的加入扩大了歌曲的规模,使整首歌曲更加完整,也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充分。

2.均衡结构

民歌也需要一个平衡的结构,也需要前后呼应和具有清晰的层次。在民歌创作中,劳动人民普遍使用虚词和衬腔来平衡民歌的结构。例如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中的歌词:“桃花花 (你就) 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越岭俺找你来(呀),(啊个呀呀呆)。”这首民歌有三段歌词。为了弥补结构上对再现的需要,在每段歌词后加上虚詞“啊个呀呀呆”使歌曲的结构趋于平衡。

3.引出正文

我国许多民歌的开头都是使用虚词来引出正文的,用来勾勒出歌词和曲调。这种虚词可以是长音、短句子,甚至一个或多个短语,为整首歌做好铺垫。这类虚词的曲调与整首歌的主题一致。因此,一方面,这首歌的虚词是为正词的出现做准备的,它具有启发和引言的功能;另一方面,它也为整首歌确定了“音调”和“风格”。例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中的歌词:“(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就像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这首歌开头只有一个虚词“哎”。但它有很强的表现力。它以缓慢的速度轻轻地唱着,逐渐地加强,自然地引出主歌。

(二)虚词在民歌情感上的作用

1.突出旋律节奏,加强语气

虚词可以夸张和强调民歌中的语气,使歌曲更口语化,表达性更强,使歌曲表现出来的节奏和情绪更加活跃,促进音节的节奏和谐,增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例如山西民歌《大红公鸡毛腿腿》中的歌词“观明灯灯照马家来了,(七令令令八拉拉拉拉改字儿呼啦啦啦杨柳青呀呼咳)”,形容的是娶亲的队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使歌曲欢快的节奏更加突出。

2.突出音乐体裁特征

利用虚词可以突出民歌的体裁特征。号子这种题材的虚词就经常使用“嘿哟”“呵咳”等劳动口号。有这种虚词的音乐节奏强烈、坚实、有力。例如四川民歌《船工号子》:“吆哦,吆哦,吆嗬嗬嗬嗬嗬嗬嗬嗬嗬西左!嗬西左!嗬西左!嗬西左!嗨!穿恶浪呃,踏险滩哎。”这首民歌使用“吆哦”这一类的虚词,突出了号子的特点,使整首歌的节奏铿锵有力。

3.突出地域民族特色,烘托背景氛围

在民歌中有一部分虚词是由地方方言或少数民族方言演变而来的,这些虚词的本身带有地域和民族的风格特点,它们赋予歌曲强烈的生活气息,加强了歌曲与生活的联系,突出了歌曲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使歌曲的表现更加生动、亲切。例如陕北民歌《赶牲灵》:“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哦,三盏盏的那个灯,哎呀带上的那个铃子儿哟,噢哇哇的那个声。”这首极具陕北特色的歌曲采用了陕北方言来演唱,其中虚词“哟”的使用使歌曲的地方特色更加突出,使歌曲更加具有表现力。

四、结语

民歌源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实践,但民歌中的虚词并不是最基本的表达要素,而是中国民歌的一个重要特征。虚词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民歌增添了迷人的艺术色彩,我们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这些动人的虚词,就能创作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深受大众喜爱的当代民歌,这无疑对促进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秉芬.虚词在民歌中的功能和作用[J].戏剧之家,2016(14):54+58.

[2]魏小红.民歌中虚词的功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06):58-60.

[3]牟成刚.论虚词在民歌中的功能作用——以语气词、叹词、拟声词为例[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25-28.

[4]段婷.浅谈民歌中虚词的运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3(19):91.

[5]高嬿.定襄民歌经典范例分析——以《大红公鸡毛腿腿》为例[J].大众文艺,2010(15):138-139.

(作者简介:许凤豪,男,硕士研究生在读,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虚词民歌作用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穿花衣 唱民歌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