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领大家一块儿向前跑”
——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阿鲁科尔沁旗委书记于伟东

2021-09-09高旭天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阿鲁科尔沁旗全旗

文| 实践全媒体记者 高旭天

“作为班长,应该带领大家一块儿向前跑……”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阿鲁科尔沁旗委书记于伟东这样说。

自2014年10月担任阿鲁科尔沁旗委书记以来,他带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克服一系列风险挑战、闯过了不少激流险滩,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责任和为民情怀。

守好一方绿色

初到阿鲁科尔沁旗,于伟东看到的是一派贫穷落后的景象:道路崎岖、破房烂屋,靠天吃饭、草场沙化……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而复杂。于伟东暗下决心,一定要对得起百姓的期待,让这片土地发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于伟东(前排右二)在他的包联户苏和家中 阿鲁科尔沁旗委宣传部/供图

一个地方,要靠什么发展、发展成什么样?这是县委书记的必答题。阿鲁科尔沁旗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总量在全市排名靠后,一些人对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于伟东和旗领导班子在充分搞调研、摸家底的基础上,得出了清晰的答案:对阿鲁科尔沁旗而言,农牧业大旗是最大的旗情,生态优势是最显著的优势,做大工业有一定局限,只有以现代农牧业引领三次产业,才是最好的出路。

阿鲁科尔沁旗有当地人引以为豪的“两片草”:北部有全国现存唯一保留完好的原生态草原游牧区;南部有面积110万亩的优质牧草种植基地。此外,境内还有占全旗面积约20%的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于伟东提出,“自然保护区地下即便是金子也不去开发”“增多少绿都不为过”“生态建设只增不减”,这些话,说到了全旗干部群众的心坎儿里,写入旗委全委会报告中,凝聚起全旗上下生态立旗的强大共识。

“我们把全旗包括自然保护区在内44%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十三五’期间完成退耕还林24万亩,个别年份完成面积占全市当年总数的2/3。”于伟东介绍道。

在招商引资中,“谈项目先谈排放”“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建”是于伟东和旗领导班子一贯的坚持。几年来,于伟东和旗有关部门拒绝了一家又一家污染企业的投资。他说:“生态环保是红线、更是底线,我们必须牢牢守住。”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注重生态建设并非不要发展。于伟东和旗领导班子一边对高污染项目说“不”,一边积极争取现代农牧业建基地、提质量、延链条项目落地。他们在自治区各旗县中率先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带队到浙江省取经学习,使高效的行政服务成为招商引资的新优势。旗里先后引进37家大型农牧业企业,涉及肉牛、牧草、乳品、杂粮等当地优势产业。

坚守生态底线红线,换来的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旗森林覆盖率、草原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达34.68%、75.6%,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6.2%、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00%,“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被确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阿鲁科尔沁草原入选国家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同时,全旗农畜产品就地转化率达65%以上,6种特色农畜产品成功注册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现代农牧业实现质的飞跃。

“这些年,我们一直保持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全旗干部群众在这方面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底气越来越足。”于伟东自豪地说,“虽然我们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都不是很亮眼,但我认为一个地区要有它的发展定位,建成纯净、绿色、美丽的阿鲁科尔沁旗’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肩上的责任。”

洒下一片真情

改变地区落后面貌,工作的重心在农村牧区。阿鲁科尔沁旗曾是国家级贫困旗,贫困面大且贫困程度深。“贫困群众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绝不能让至亲家人受苦受穷。”面对艰巨的脱贫摘帽任务,于伟东喊出了这句掏心窝的铮铮誓言。他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脱贫攻坚一线的调研走访和指挥调度上,在炕头上唠家常、话脱贫,在地头上找出路、谋发展,几年里把全旗245个嘎查村走了个遍,有的嘎查村去过十几趟。

天山镇前岗台子村是于伟东常去的村。在这里,于伟东习惯在走家串户之后找几个村干部和村民座谈,了解村里的问题和困难,帮着找思路、出主意。他先后为村里邀请病虫害防治专家前来讲课、引进打造有机小米的京蒙合作项目、争取政府无偿提供的农机设备等。

赛罕塔拉苏木查彬塔拉嘎查村民苏和曾是于伟东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他家客厅保留着一张结对帮扶联系卡,上面有于伟东的照片和联系方式。苏和擅长制作马鞭子等手工艺品,以前卖不出去,于伟东帮他找了销路,还联系了设计公司做包装,帮他以每支马鞭子300-500元的价格售得两万多元。苏和家院子里种的几十颗文冠果树不能结果,于伟东专门带着技术员上门指导他给果树剪枝。“于书记一到家里来就问我还有哪些困难,我们处得跟兄弟一样。”苏和告诉记者。

“于书记不抽烟,但他有时候会边唠嗑边给村民卷烟。赶上村里正在清运垃圾,他会主动拿起铁锹跟大伙儿一起干。”天山口镇党委书记王文通介绍。

在一线奔波之外,于伟东还牵头旗里出台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脱贫攻坚举措,如提升贫困群众脱贫积极性的产业积分奖励机制和爱心积分奖励机制,聚焦致贫边缘户、返贫风险户的近贫预警、骤贫处置精准防贫机制,以党建联合体为载体的融合党建促脱贫工作等。2020年3月4日,阿鲁科尔沁旗退出贫困旗县序列,今年2月,旗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在于伟东心里,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的手机号当地许多农牧民群众都知道。接到群众反映诉求的电话或信息,他马上召集相关人员研究解决问题,从不拖延、推辞、耽搁。高强度的工作,让于伟东两鬓染霜,面对亲人心疼的目光,于伟东说:“哪怕头发再白一些,哪怕累倒了,只要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那都值。”

请扫码观看视频报道

于伟东(前排左一)在当地民营企业调研 阿鲁科尔沁旗委宣传部/供图

营造一派清风

作为“一线总指挥”,于伟东深知,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因素第一”,首要的是抓好党员干部队伍。

于伟东初到阿鲁科尔沁旗安排部署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农村牧区基层党建。他提出工作要求: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要通过抓方向、抓发展、抓监督,夯实在农村牧区各项事业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在于伟东牵头下,旗里挤出资金在全部嘎查村建了标准化党员活动室,足额发放活动经费和嘎查村干部补贴。同时,旗委鼓励支持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短短数年,全旗由党员领办的种植养殖合作社发展到上千家。基层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不断增强,为农村牧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对于驻村干部的选配,于伟东要求各单位“硬抽人、抽硬人”,必须从后备干部中抽调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他牵头旗委出台了“悬帽攻坚”举措,即全旗新推荐、提拔的干部100%从脱贫攻坚一线选用。号角吹响,全旗900多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精锐出战,其中284名表现突出者先后得到提拔重用。

“于书记从不为自己跑官要官,对基层干部却是大胆重用、积极举荐。”曾任旗委办主任的政府副旗长斯日古楞介绍,“仅今年以来,全旗就有7名科级干部走上处级领导岗位。”

在各级领导干部眼中,于伟东是处处严格要求的“铁面班长”。于伟东认为,一个好的团队,应该人人头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担子他曾对干部们说:“如果你的工作我替你干了首先是你不称职,其次是我不称职。”

于伟东不喜欢在办公室听报告,更多的是到现场看进度、作协调。“于书记了解情况特别仔细,细到追问每个数据的由来,干好干坏真干假干都瞒不过他。”斯日古楞说:“他来之后,我们明显感到工作节奏变快了,积极性主动性变强了。”

对班子成员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于伟东总是毫不留情地提醒纠正。2016年,旗委出台制度,要求旗党政班子成员在工作日轮流到信访局值班。个别领导干部让副手替自己值班,于伟东严厉批评道:“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把这个制度取消。”信访值班制度推行以来,全旗信访数量连续3年大幅下降,2020年到访人次仅为2018年的1/3。

2017年,阿鲁科尔沁旗启动自治区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于伟东多次在会议上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方方面面作出表率,使创城工作取信于民。针对拆违治乱专项整治,他要求科局级以上干部带头拆掉自家私搭乱建的小棚针对交通秩序专项整治,他提出,如果科局级以上干部发生交通违法后有损害执法人员权威的言行,除了依法进行处罚,还要由组织上从重处分。2019年,阿鲁科尔沁旗成功跻身自治区级文明城市,如今正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继续努力。

“我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这不单单是对我一个人的评价,实际上是对全旗几级班子工作的综合评价。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对于这份荣誉,于伟东有着更深层的理解:“这几年,全旗干部担当作为的能力和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善于应对各种复杂问题和急难险重任务,这是我们不断开新局、创新绩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阿鲁科尔沁旗全旗
喀喇沁旗气候资源分布特点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鄂托克前旗林业和草原局开展退化林摸底调查工作
我的作品发表了
阿鲁科尔沁旗加大过境候鸟保护力度
2019 年鄂托克旗生态农业气候概况
阿鲁科尔沁旗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产权状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