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商业、人生

2021-09-09吕建中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新浪潮解构主义领导力

文 吕建中

在浙江大学读书期间,每天最喜欢去的地方,要数老和山脚下的新图书馆。彼时,图书馆刚落成,整个建筑通透自然,空间敞亮。即便不经意在某个角落坐下发会儿呆,心里也是清净幽雅的。图书馆里最让我痴迷的,不仅是整洁的座位和新奇的书籍,更是空气中飘荡着的人文思想,那些人类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发明家的气息。在图书馆的每分每秒都像是浸染在他(她)们思想的香氛里,每一口呼吸,都能让灵魂重新吐纳一次,似乎每一番畅想,都被大师们带去古今漂游了一回。

多年后,偶然阅读由香奈儿前全球CEO莫琳·希凯撰写的自传体书《深度思考》,惊奇地发现,莫琳早年在耶鲁大学求学时,对斯特林纪念图书馆竟有着同样的痴迷。在那里,她研习法国新浪潮主义电影和解构主义文学艺术,这为她后来的人生发展和商业成功,建立了超越凡人的深邃认知基础。

艺术·用理解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

莫琳喜欢上了“新浪潮”,她发现区别于好莱坞电影的华丽画面感、紧凑情节性,法国新浪潮主义电影更具有纪录片的精神,也带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即对现代主义的怀疑和解构)。

二战后,长期僵化的社会造成了青年一代理想的幻灭,在美、英、法同时出现了“垮掉的一代”“愤怒的青年”“世纪的痛苦”(即“新浪潮”)。“新浪潮”以唯意志论、精神分析、存在主义、解构主义哲学和艺术理论为源,以导演雷诺阿(Renoir)、特吕佛(Truffaut)、戈达尔(Godard)为代表(这些新浪潮导演们本身也是作家出身),他们主张“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而是成为电影的制作者”,不追求情节设计的场面刺激和戏剧化冲突,注重使用能够表达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的长镜头、移动摄影、画外音、内心独白、自然音响,把“主观写实”与“客观现实”结合起来,让观众感受到镜头时刻在场,进而体验电影中的角色正在体验着的世界。新浪潮促进了法国电影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引发了现代主义电影思潮在欧美各国的兴起,今天,新浪潮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已广泛地渗透到各种电影制作之中。

在法国留学时,我多次看过戈达尔导演的《筋疲力尽》(A Bout de Souffle)和让·雅克·贝克斯导演的《37度2》(菲利普·迪昂原著《巴黎的野玫瑰》),留下了对新浪潮电影艺术清晰而强烈的记忆。据说当遇到爱时,人的体温会升高0.2度,37.2度是人正常体温极限值(超过了就判断为发烧),因此称为爱情的温度。电影《37度2》用生活场景化纪实的手法,让观众结识了性格自由而个性锋利的女孩子贝蒂,走进她的生活,与她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法国导演安妮·阿迪约这样评价这部作品:燃烧的落日很美,一如那忧伤的爱情。

解构主义认为,观众的情绪反应是由艺术家和观众共同制造出来的,观众在体验艺术作品过程中的角度也是变化莫测的,他们会从正在观赏的作品中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故事,用自己的理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如新浪潮导演们的摄影机一样,将主观与客观联系在一起,随时观察着生活的每一瞬间呢?

商业·从艺术思维中构建新型领导力

艺术对商业的发展有着内在影响力,其原因在于经济和商业中的人性属性。商业的模式,从产品中心,进化到渠道中心、品牌中心、数智化新商业时代的消费者中心,是在对于人性的理解上不断深化的“旅程”。从艺术作品唤起观众情绪的复杂性洞察入手,莫琳有了深刻的领悟,这对她日后的商业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她对产品、广告、商业战略和领导力的自觉认知,让她拥有了超越常人的观察世界的独到眼光,和审视自己及应对世俗偏见的能力。

莫琳从新浪潮主义倡导的摒弃粉饰、注重原生,到解构主义对“意义”的质询,学会了打开内心、张开双眼观察日常普通事物。她知道,这些能持续地影响消费者场景体验和日常交流。莫琳在书中写道:“通过这些电影和解构主义的视角,我开始用摄像机一样的眼睛更敏锐地观察人和物。事实上,这些思考方式,决定了我的工作方式、领导力特色、甚至是生活态度。”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莫琳加入了法国欧莱雅。作为产品经理,她负责普通染发剂的包装、广告、卖点的策划。在耶鲁的电影课和文学课上学到的东西,派上了用场。她从消费者的目光出发,留心店内商标、画面布局、颜色氛围,厘清每个细节之间的相互作用,感受消费者对视觉信号和呈现方式的感受,融入营销策略的设计,进而表达出激发消费者积极情绪的意义。这让莫琳与商学院毕业出来的传统销售人员明显区别开来,因为她可以给出更为“精准和生动”的商业解决方案。使用类似的思维,莫琳在加盟GAP之后,成功地突破传统禁锢,推出了轻盈宽式女装裤(Palazzo)系列,成为20世纪90年代的流行款式。

莫琳晋升公司高管后,负责更大、更多样化的团队。她时常回顾在斯特林纪念图书馆读过的法国当代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的作品《作者之死》(The Death of an Author)。巴特认为读者通过页面上的文字构建自己对文本意义的理解,这给了莫琳极大鼓励,去大胆扩展她对领导力的定义。领导者心中的使命、愿景、战略不管设计得多么精致,一旦员工们解读它、体会它,他们会以自己的理念让这些精致的阐述“重生”。优秀的领导内心必须有一个坚定的“我的目标”,同时必须“抹除”这个定位,让员工参与进来,让这一目标成为他们普遍认同的目标。这样,作者才不会死。听取他人观点、包容他人阐释、与他人一道构建共享价值,这是新型领导力的要素。

人生·让自己成为艺术创作中的一部分

人文学科的每个领域,如哲学、宗教、艺术、文学、历史、戏剧等教会我们反思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质疑什么是人性,挑战习以为常的真理,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生活的场景,用自己的叙事方式讲述它们的意义。商业和营销人员具备这些技能,才能为客户设计新颖的产品、产品形象和解决方案。其实,对于我们自己的生活,这个道理也同样管用。

新浪潮导演的视角和摄影师肩上的摄影镜头,好像意外地闯入生活的某个时刻,让我们看到生活的某个场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人生本身所经历的创造活动,其实就是艺术的一种体验形式。

想获得对艺术的领悟,首先需要的是一颗真诚、好奇、探索的心,没有这颗心,无论有多么高深的学问,终究打不开艺术的大门。当我们谈论艺术时,一些人总会在各种关于什么是艺术的学究定义中纠缠,当他们执念于在毫无生命的学究词汇中纠缠得越深,也就离对生动而鲜活的艺术感悟越远。对于艺术的体验,不能站在高处和远处品头论足,必须深入其中,融入生活,让自己成为艺术创作过程的一部分,成为艺术本身。

莫琳在回顾她在耶鲁大学经历时,写道“耶鲁大学的时光,强化了我的艺术气质,让我在一切事物中发现了美;同时,它教会了我以一种更具颠覆性的新方式,体验和理解世界。我学习了解构主义,研究了电影和戏剧是如何制造意义的,同时明白了任何艺术都具有颠覆性,在创造、改变和超越规则时,任何艺术家都带着敏锐的颠覆意识。那个时候我还不清楚自己能颠覆什么、超越什么,但从那个时候起,我总在思考着什么。”

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思考、发现和创造生命的价值和美好,并把这份美好分享给更多的人,让这份美好沁润内心。

猜你喜欢

新浪潮解构主义领导力
重塑与解构
推动支付创新,中国银联引领支付科技新浪潮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早秋运动新浪潮
领导力愿望清单
无线技术将掀起智能家居发展新浪潮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在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研究
浅析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