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整体感知类课后习题的编写特点与教学策略

2021-09-08叶建松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整体感知课后习题统编教材

叶建松

【摘要】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是重要的阅读能力,整体感知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统编教材在课后习題中,安排了相当一部分整体感知类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把握这类课后习题的编写特点,从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着手,有效施策,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统编教材,整体感知,课后习题

整体感知是指学生在初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全文的基本内容、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总体的感受和了解,这是学生阅读文本的第一步。整体感知的学习任务表述一般为“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等,统编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不少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的练习,这些练习可以统称为“整体感知类课后习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阅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能力是重要的阅读能力,需要以阅读理解为基础,以思考归纳为主线,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准确而精练地表达出来,这对学生归纳、加工、提炼、整理等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认知过程相对抽象、理性,需要系统思维、整体意识,小学生主要的心理认知特征是具象、感性、点状、局部的。所以,整体感知能力的提升须经历一个由点到面,由段到篇,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文体到丰富文体的大量言语实践的过程,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不断突破心理认知,提高学习效果,学习能力才能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

统编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心理特征,尊重学生的能力发展规律,教材在第二、三学段相当一部分课后习题中科学、合理、有序地安排了整体感知类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这类课后习题的编写特点,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一、整体感知类课后习题的编写特点

1.体现能力发展

结合对单元导语交流平台等板块的综合分析,笔者把教材对整体感知类课后习题的安排以及能力要求进行了梳理(见表1)。

纵观各册整体感知类课后习题的分布情况和能力要求序列,我们发现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到六年级下册,安排了四十余次整体感知类课后习题,习题安排次数多、密度大,体现了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的重视。教材对这一能力发展的序列要求十分明显。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读懂一段话的意思,逐步过渡到学习概括一段话的意思,再到把几个部分的意思连起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五年级开始,安排这类课后习题的课文文体更为丰富,除记叙文外,还在说明文、议论文等课文后安排了练习。到六年级,将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与“详略安排”“围绕中心意思组织材料”等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学习结合起来。课后习题的能力要求逐步提高,难度逐步加大,梯度清晰、层次明显。

2.融合语文要素

课后习题是教材助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任务。整体感知类课后习题在编写过程中,也力图体现这一教学任务。以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这一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夏天里的成长》课后习题,提示先找出中心句,然后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盼》一课的课后习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情来写‘盼的”把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语文要素的落实进行有机融合。这样的编排体现了教材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使课后习题融合在语文要素的落实中,促进了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螺旋式提升。

3.提供学习支架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策略很多,教材在编写这类课后习题时,适时结合课文的特点,提供一些学习支架。如三年级下册《蜜蜂》课后习题,以实验过程图出现,提示实验目的为“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请学生梳理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课后习题仿照“游泳本领高”,请学生列出其他五个部分的小标题。通过示例,学生了解了学习步骤,降低了学习难度,积累了学习经验。这样,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路、语言形式和内容把握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强化语文实践。

二、整体感知类课后习题的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如果对课后习题的编写特点把握不准,容易出现目标把握不准、忽略语文要素、学习过程不能充分展开等问题。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目标、内容、过程要求,努力让整体感知类课后习题更好地发挥教学价值,让其成为学生习得整体把握能力的助推器。

1.体现学习目标进阶

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第二学段的要求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学段在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增加了“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的要求。统编教材关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培养的体系安排,纵向推进,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落实到课后习题中,教师须准确定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段目标,教师心中有方向,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就能从平移练习走向能力的序列提升。

以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为例,在结合课后习题“说说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教学时,教师定位三年级概括“段”意的目标,通过以下几步将“把握一段话的意思”落到实处。

(1)圈画事物。世界上的事物太多太多,课文选择了哪些事物来写?请你把事物的名字圈出来。(圈完后写在板贴上,贴到黑板上)

(2)归类整理。课文是怎样把这些事物写清楚的?我们先把这些事物归归类。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么归类的?(板书:归类)

(3)圈画“时间”。归完类,还是看不明白,作者还有第二个办法——排序。请你先默读课文第2~8自然段,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者句子。(板书:排序)

(4)排序梳理。根据时间顺序,请学生在黑板上把这些词语重新排一排。

(5)小结方法,看图练说。我们可以用归归类、排排序的方式,把课文变成一张图,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读懂课文内容。接下来,大家看着图说一说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

对第三学段这类课后习题进行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从把握段的主要内容递升到篇,更要从关注内容递升到结合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比如,五年级下册的《威尼斯的小艇》课后习题“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一练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并不难,教学时,可以将目标递升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与文章选材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

(1)引导提问。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向我们介绍了小艇?(学生发现课文第二自然段直接介绍了小艇)

(2)质疑激趣。请大家再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还写了关于小艇的哪些内容?并想想写这些内容的理由。(问题导向,学生发现与小艇相关的其他三方面内容)

(3)自主学习,组织交流。(发现课文围绕小艇还写了“坐在船舱里的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小艇与人们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4)关注表达,适时小结。(刚才这个过程,我们不仅理清了课文内容,还知道了在写某一类事物的时候,不但可以直接对它进行描写,还可以选择与它密切相关的内容来介绍。明白这一点,对我们的写作会很有启发)

2.联结单元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编写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教师在解读课后习题时,要强化整体意识,思考本单元导读、课文、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板块的关联,还要把握课后习题和单元语文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课后习题发挥最大的教学功能。

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单元《丁香结》的课后习题“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把握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丁香,还要关注单元语文要素,细化学习过程,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从丁香联想到诗句,联想到人生的表达方法。

(1)结合课题,理清内容。哪些自然段是写丁香结的?课文除了写丁香结,还写了什么?(学生结合课题,发现课文除了写丁香结,还写了作者的情感)

(2)自主学习,组织交流。(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大致将文章的思路整理为两个部分:“赏花”和“悟花”)

(3)细分内容,感知联想。(理清文章大体思路后,引导学生将第一部分“赏花”的内容继续细分,梳理出地理位置、颜色、香味、形状等内容;将第二部分“悟花”的部分细分为“联想到诗句”以及“联想到人生”两个内容)

经过梳理,文章的脉络逐渐显现。这样教学意在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结构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事物一步步产生丰富联想的,为后续落实“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奠定基础。

3.展开整体感知过程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整体感知类课后习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线性的教学环节的推进,转变为立体的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习过程的展开,使学生学得投入、学得扎实。

(1)由问题式到活动化

整体感知类课后习题大多以问题形式出现,教师在教学时,须要调动教学机智,将练习题转化为学习活动,分步骤实施。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些实践性、统整性的活动设计,把静态的问题解答教学过程转化为具体、灵动的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课后习题:“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出示学习任务,让学生提炼小标题,完成导图。

这样的学习活动,具体且有条理,呈现了课文的脉络,然后,让学生连起来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在梳理的基础上,适时通过句式“( )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体会到了( )”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场面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有什么体会。

(2)从封闭任务到开放思维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多样,因文而异,特别是到第三学段以后,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教学整体感知类课后习题时,教师可以从封闭单一的任务转变为更加开放的学习活动,活用方法,激活思维。开放活动并不代表不指导,方法的引领、收放的把控、生成的处理都需要教师精心预设。从封闭任务到开放活动,不仅仅是任务由单一变丰富,更重要的是实现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

六年级上册《盼》的课后习题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事情来写“盼”的。从练习本身来看,任务明確,指向清晰,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多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在明确学习任务后,学生先交流已经学过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激活已有经验,调动学习热情,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觉得合适的方法梳理内容,下表是课堂上呈现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

通过表格、结构图、情节图等不同方法的梳理,外显了学生的思维,呈现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结构、主题等的综合学习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几种课文内容呈现方式进行比较、统整,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这样,封闭、单一的学习任务走向开放,兼具对文章内容、表达方法等的综合理解,使学习活动更具挑战性,更有思维含量,使整体感知类课后习题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整体感知课后习题统编教材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基于儿童立场,让课后习题变变样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探索
运用“四步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调整思维,突破阅读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