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会孩子健康地与同伴交往

2021-09-08肖鹃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校园欺凌心理

【关键词】同伴交往;心理;校园欺凌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9-0018-02

【作者简介】肖鹃,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9)心理教研员,高级教师。

心理咨询与辅导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家长求助的目的是“提高孩子的成绩”,极少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但是随着讨论的深入,很多家长惊讶地发现,孩子正深陷“难以处理同伴关系”带来的痛苦中。很少有孩子单纯因为成绩不好而厌学,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遭遇孤立、嘲讽,或丧失了原来良好的同伴关系,他会对学校生活产生忧虑和恐惧。许多家庭教育调研结果表明:缺乏良好同伴关系的孩子,将来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很多成年人的中重度焦虑和抑郁症状,也大多可以追溯到小学阶段开始的糟糕的人际关系。

培养孩子健康的同伴交往心理,父母至少要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第一是帮助孩子建立选择同伴的标准,选择安全、公平、友好、有规则的同伴群体;第二是帮助孩子探索如何在人际中舒适地生存,掌握解读社交信号和恰当回应的方法;第三是协助孩子解决社交问题,及时发现孩子的处境,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发展他们自己的力量。

一、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同伴

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成为同伴,选择合适的同伴可以避免绝大多数的隐患。在准备加入一个同伴关系之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以下几个方面:他们玩的游戏是安全的还是危險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的吗?地位公平吗?他们能遵守规则吗?存在欺负关系吗?对圈外人的态度是平和、友好的吗?

二、帮助孩子在人际中舒适地生存

首先是读懂社交信号。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电影,看一些儿童读物,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来体验人物的感受和情绪,读懂人物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其次是学会恰当地回应,引导孩子用眼神交流,主动倾听别人的谈话,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两种训练最好的练习环境就是家庭,家长应提供更多家庭谈话的场景,让孩子在熟悉、安全的关系中发展共情和表达的能力,学会恰当地参与,形成包容、接纳和多元的社交态度。

三、帮助孩子学会与异性交往

异性交往是摆在家长和孩子面前回避不了的话题,学会与异性交往,能为孩子成年后发展良好的亲密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家长,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做好孩子异性交往的引路人。

孩子与异性交往,家长很容易敏感、紧张,即便故作轻松,孩子也能敏锐察觉,这会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使家长错失对孩子进行异性交往指导的契机。家长要做好思想准备,真正理解和相信自己的孩子,与孩子真诚坦率地讨论异性身上到底有哪些区别于同性的独特之处,吸引我们的究竟是异性身上的品质或性格,还是单纯的性别差异,从而消除孩子的困惑和不安。同时,家长要做有心人,留意孩子言行举止的微妙变化,还要提前教给孩子与异性交往的技巧和分寸,指导孩子学会拒绝与自我保护。

四、帮助孩子学会处理同伴交往困惑

同伴交往中一定会出现矛盾,遇到矛盾、解决矛盾是孩子成长的契机。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相应的训练和支持呢?

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很多情商高、懂得语言艺术的孩子都生活在自由、幸福的家庭中。家长要倾听、尊重孩子,用亲身示范让孩子学会有效沟通与自我表达。

父母对孩子恰当、正面的评价是孩子建立有效自尊的前提。很多父母只用“学业成绩”评价孩子,忽视了对孩子人际状况、情绪调控等的关注和支持。多元评价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和自我价值感、效能感,更有利于孩子开放自我,建立友谊。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吃亏、受委屈,对孩子的保护过于严密,以至于孩子或以自我为中心,或敏感脆弱。家长要及时觉察、适度放手,相信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发展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五、帮助孩子预防校园欺凌

同伴间的戏弄和嘲笑很有可能上升为校园欺凌,而受到戏弄的孩子往往选择沉默,因此,家长要关注孩子发出的信号。较为明显的信号是孩子出现焦虑和不安全感,总是抱怨身体不适,对正常事件反应过激,以及在别人被嘲笑时表现出幸灾乐祸。被嘲笑的女孩常常会被同伴孤立;男孩则会被直接攻击,如被推搡、绊倒,东西被乱扔。

一旦确认孩子被嘲笑或戏弄,家长首先要遏制自己直接介入的冲动,大多数家长的介入会让孩子的处境更加艰难。家长可以做的事包括:(1)与孩子讨论受到嘲笑或戏弄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2)指导孩子正面回应:如低年级的孩子可以直接告诉对方“你在故意说我的坏话”“你把我的东西丢在了地上”,这是一种既有力量又不会激怒对方的回应;(3)教会孩子用“难看的脸色”回应对方;(4)教会孩子直接面对窃窃私语,如直接说“你有什么想和我说的吗”,或不允许对方说出没有被证明的事情;(5)指导孩子躲避身体上的攻击,有意识地在可靠成人的附近玩耍,从而避免嘲笑和戏弄的发生;(6)和孩子约定底线:发生身体暴力或其他严重的情况时一定要告诉家长。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校园欺凌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浅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